poki 寫:還記得小mm曾說過,一個沒有耳朵的音樂家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之前也常討論到,有很多音樂家是不聽自己的演奏的
我原本以為只是字面上的討論
直到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就別問我是怎麼發現的吧!)
我才認知到這是多殘酷的事實
我的解釋是
不聽自己演奏的演奏家之所以能自high是因為她們真的很high
不是她們聽不到自己演奏
而是真的覺得自己彈的很好
她們在腦中補足了自己不足的部份
放大了優點......忽略了缺點
我們的大腦很會騙人的.....這就是沮喪的真實
當然
這和這次的小小pk大賽沒關西
我只是覺得我的認知世界崩潰了
那種感覺就是...
我聽到的是假的....是我自己想像出來的
那又有什麼好追求的呢?
我突然懂你要說什麼了。
你以為自己演奏的不錯,結果一聽自己的錄音,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對吧?
什麼樂器?大提琴?
我為什麼知道?我就是知道,而且不是我知道的,是我"聽到"的。
如果你能更清楚說,這是一個演奏時遇上的問題,那討論比較能聚焦吧。
這是一個低級錯誤。
你在做為演奏者時,錯把自己做為欣賞者的習慣帶進來了。
這裡我不去討論這個"欣賞者的習慣"對不對,但在演奏時就該做個演奏者。
你的問題在這裡就解決了,根本還沒踏進演奏者的層次。
演奏者的聽,與欣賞者的聽,是完全不同的聽。
當演奏者在聽音樂會的時候,他是欣賞者,而不是演奏者。
但,許多演奏者在聽音樂的時候,仍然把自己當作演奏者,所以他們聽到的音樂就有問題了。
也就是說,當我在說"演奏者要聽自己的聲音"時,指的是他們在演奏的時候。
而演奏當下的聽,並不是一種欣賞活動。
我來說說什麼叫"演奏者聽自己的聲音"?這個"聽"有許多層次。
把賽車手與廚師的耳朵塞起來,前者開不好車、後者煮不好菜,為什麼?
他們做的事與聽覺的關係不大,但不能沒有聽。
他們要聽,有兩個原因。
第一、聽覺是肢體協調的一個必要的部分。
第二、聲音中包含著有意義的資訊,像引擎的轉速、油溫等等。
我們大部分演奏者的聽力就只到這裡為止,這就叫做"沒有聽自己的聲音"。
演奏者在前面這些"功能性的聽"之外,更重要的,是"藝術性的聽"。
不能有天真的想像(前面所說的低級錯誤),而是完全客觀的去聽到自己的聲音狀態、與空間的關係,然後用主觀的藝術判斷去修正。
首先,完全客觀的去聽到自己的聲音狀態、與空間的關係,這應該是專業訓練的一部分,雖然實際上並非如此。
更重要的是,用主觀的藝術判斷去修正,這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什麼是對的?
我認為答案來自經驗與直覺。是環境、文化、習俗、訓練...演奏者這個"人"的一切後天的養成,所給予的。
另一個同等重要,但卻決定了演奏者變成"家"或是"匠"的,是天分,這是無可奈何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演奏者所聽到的聲音,與欣賞者所聽到的聲音不同。
我們的經驗與直覺會告訴我們,這樣就會那樣,很玄,但不難懂。
我在TOSI音樂會當天下午的彩排中,在台上以拍掌來測試聲音在音樂廳裡的結構與狀態。
藉以調整反射板的擺設、並確定演奏家站立的位置。這是關鍵的調整。
TOSI對此感到訝異,他從未經歷過、也不知我為何能做到,但他很清楚知道聲音變了、而且對了。
對一位演奏者來說,他只需要知道這些就夠了,換個方向說,他也必須要知道,聲音變了,是對的或錯的。
這些聲音的調整是處在一個演奏者位置來進行的,而最終是在欣賞者的位置被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