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來到這的各位都聽過色長的一些論述
一方面也不希望他想鬼擋牆般一再重複
但另一方面確實還有很多不解未通之處
有興趣一起討論一下吧!
poki 寫:接下來才是重點
他的學生有李斯特 蕭邦 白遼士 古諾 還有只教了10個月的法朗克
19世紀上半葉活絡於法國的作曲家幾乎都到齊了
大家應該隱約猜到我想說的是傳承的話題
以雷哈的學經歷
我實在很想下一個最直觀的結論
這些作曲家延續了所謂的德奧樂派
先別急著炮我
我當然知道教作曲不代表什麼
但風格總是會有些影響的吧!
但我真的聽不太出來
當然影響作曲的因素很多 成長背景 語言
或許最多的是當時的環境
這就是問題了...當時的環境是什麼呢?
STSD 寫:poki 寫:接下來才是重點
他的學生有李斯特 蕭邦 白遼士 古諾 還有只教了10個月的法朗克
19世紀上半葉活絡於法國的作曲家幾乎都到齊了
大家應該隱約猜到我想說的是傳承的話題
以雷哈的學經歷
我實在很想下一個最直觀的結論
這些作曲家延續了所謂的德奧樂派
先別急著炮我
我當然知道教作曲不代表什麼
但風格總是會有些影響的吧!
但我真的聽不太出來
當然影響作曲的因素很多 成長背景 語言
或許最多的是當時的環境
這就是問題了...當時的環境是什麼呢?
不要自己先炮自己。
你要問的是一個出身德、奧背景的人後來成為巴黎音樂院的教授,他代表的應該是什麼傳統?
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何必把自己先對號入座到那些以法派來污衊人的陷阱中呢?
誰會炮你?有什麼好炮的?
不要變成說法國人的屁是臭的也會害羞的那種瘋狂粉絲好嗎?
這裡提倡的不是法國至上,不是法國主義,不是法國萬萬歲。
如果連我身邊的人都表現出這種態度,那我是不是真的在推法國崇拜啊?
是我錯亂了?夠了喔。
請注意!我一再強調-
在文化上提到法國,不是一個國別概念,而是一個泛歐洲的概念。(筆記)
巴黎音樂院成立之初就不是一個法國的音樂院,而是全歐洲的音樂院。
第一任作曲教授高賽克是比利時人,第二任院長凱魯畢尼是義大利人,音樂院管弦樂團首任指揮哈本奈克是德國人。
再者,我認為你應該先想一下什麼是德奧樂派。
什麼是德奧,有德奧這種東西嗎?其次樂派又是什麼?
有奧匈帝國,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大半維也納音樂仍然參雜著匈牙利味道。
有神聖羅馬帝國,義大利音樂統治了這個區域。
萊茵區及南德等法國勢力範圍則追隨法國風尚。
在那個民族主義尚未出生、資訊流通不易、教育體系尚未建立的年代裡。
以政治劃分的小區域中,統治者的品味主導著藝術的發展,某個程度參雜著當地的風俗。
當時的音樂家走到哪裡學到哪裡,沒有固定正式的音樂教育,在就職上也是流動而不穩定的。
而且這種音樂學習主要是技術上的,遠沒有形成風格與詮釋上的傳統。一直要到正式的教育體系被建立。
這就是巴黎音樂院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
這個學校誕生的初衷是為了讓革命動盪中的法國子弟得到適當的栽培,但很快的就變成國際性的學院。
它的制度設計與教育上的貢獻,塑造了十九世紀之後的歐洲音樂面貌。
今天我們對學派、對技術與詮釋的一知半解,都從這裡開始。
但大部分人卻沒有這種歷史敏銳性,以為這些事是天生自然,從而得出一種錯亂的結論來。
poki 寫:所以我在德奧之前加了'所謂的'三個字
那不然我該用什麼辭呢?
維也納古典樂派?這樂派成立嗎?.......有比較好嗎?
我開宗明義很簡單
問題是從翁斯洛的音樂開始的
那就回到翁斯洛身上吧
如果以他的學經歷而言
他在巴黎音樂院的作曲老師就是雷哈
資料就指出他受到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影響很深
但他的音樂聽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
別說不像雷哈 也不像海頓 莫札特
如同這串一般
viewtopic.php?f=6&t=1729
我想討論的是在音樂史中遺漏的部分
當然每個作曲家都應該展現他自己的風格
那以他的時代而言
他週遭的音樂環境又是如何?
iamegghead 寫:那我想在引伸問一下,所謂的德奧派、法派、俄派,都是在各地區有正式的音樂學院之後,所衍生出來的詮釋風格媽?
STSD 寫:...(恕刪)
維也納在奧匈帝國極盛時期中,擁有非常好的音樂發展環境,脈絡很鮮明。
維也納甚至有自己的聲音-維也納式的古鋼琴。
...(恕刪)
連講德國,都要切成好幾塊來說。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