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D 寫:這兩天終於有了調整音響的心情與時間,把QUATTRO+整理了一下,gh32說他曾經聽到這顆小喇叭展現吸光周遭空氣再射出去的魔力,就那麼一次,難以忘懷卻也沒再體驗過。
的確我有很久時間將QUATTRO+晾著不理,或是心血來潮做些未完成的實驗,就展示的角度來說是大忌,但大家都知道的,反正那跟聲音關係比較小,而是一種緣分...
(看見招手代表有緣分喔)
提一下,店裡的QUATTRO+與KANTOR都沒有小丸子INSIDE。
在整理音響這件事裡頭,讓聲音改變是最容易的,把超商貼紙貼在喇叭或擴大機上聲音就能有所不同,但若要讓聲音朝著理想的方向變化,就不一定是那麼簡單,有的方向非常簡單、有的方向很難。
樂器聲響大致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發聲點-共鳴-泛音。
舉單簧管做例子,吹嘴的簧片震動是第一發聲點,共鳴由空氣與管壁的摩擦與管身的駐波所造成,然後是與空間碰撞的泛音。
最容易觀察的是鼓類樂器,第一發聲點在鼓皮,共鳴表現出規模感,泛音則是餘韻。特別在大鼓這樣的樂器上,這三者的時間差較大,很容容分辨。
第一發聲點-共鳴-泛音,這三者的比例,表現為聲音(錄音或音響)的性格,偏左邊是解析,偏中間是厚甜,偏右邊是氣勢。
三部分的時間差表現為相位與速度感。
平衡是最重要的,既使三部分的表現都沒那麼好,也比某一部分突出要好。也就是說,5-5-5好過7-5-5或5-6-7。
不過,對大部分人來說,4-5-4的聽感可能好過5-5-5。
前文講到的魔力,就是在三部分的個別表現不差、比例又恰到好處時出現的好聲音。我認為目前店裡QUATTRO+系統的表現在個別部分有提升,問題出在尚未達到平衡。
隨便聊聊,有空再繼續囉。
想不到我運氣這麼好......
在我有生之年...聽到了那麼一次.........
那次帶給我的影響很多,沒啥整理,想到啥就講
例如:
這輩子至少要買一對小Q在家裡供著!!!
一首好錄音除了歌本身帶來感動,還有背後製作層面的感動~
原來書架喇叭可以發出這種聲音.........
(降我不用花到上百萬或幾十萬也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音樂呀~
)
用更多方式去欣賞音樂
那種聲音的魔力,說穿了就是一個低頻,喇叭把空氣賣力地後送
但那對我的影響在於
是從一首很熟的歌,初次體驗到它有這樣的特效(請容我用特效或效果形容,因為我暫時想不到有什麼樂器能發出那樣的聲音)
於是我感受到,原來錄音可以錄成這樣呀!
原來我之前聽得還不夠細呀!(其實我後來用我的耳機聽,也略有這種效果,或者該說,如果你知道那個聲音放大以後就是這種效果的話)
認識的聲音不夠多呀!
好笑的是,後來那聲音不再出現以後,我一直以為是低頻不夠的關係,原來是不夠平衡哪!
再後來,聽了更多由小Q發出的不同面向的聲音
我還滿能肯定一張有好錄音、好樂團的CD,應該能比擬坐在國家音樂廳聽NSO(而猶勝???
........
)
更後來,我發現甚至我用耳機看youtube的變形金剛3預告片還有看玩命關頭五(在戲院&電腦)、變形金剛3(西門國賓大廳)、還有少女時代都有這一類的音效
它跟古典樂似乎也沒關係,但它就是促進我去思考,如果我聽的是"音樂"的話,
同屬於聲音這塊的它,有沒有幫助我更認識、更享受"音樂"?
放在電影或其他地方的時候,它創造了什麼氛圍等等。
之前還會想像,當我有能力跨到喇叭界後,是不是要四處去試聽各式各樣的喇叭
後來就覺得,世上喇叭百百款,都聽完不是很累嗎?
要入門,買一組小Q不是最快嗎???!!!花很多時間聽喇叭,不如花很多時間聽音樂比較實在吧!?
能不能聽到小Q以外的喇叭就隨緣吧!
要是功力能進展到一耳就聽出這喇叭的特性、能力就更好了
不過那好像也不是最重要的事啦
--
唉,開頭才說隨便講講
中間竟然開始認真寫感受
最後花了30分鐘至一個小時
我還沒洗澡呀
然後回到家時才想說要記得收聽"音樂聽我說"的重播,結果一閒晃又忘了>"<
--
請社長繼續為這討論串多寫點東西呀!
忙也要寫啊!!!!!!!!!!!!!!!!!!!!!!!!!!!!!!
沒看才寫幾個字就解了埋在我心裡多~久的疑惑啊!!!
(OS: 應該是我太弱才對...
)
--
幫樓上小寫mm補個讚!!!
(受臉書荼毒太深,看到留言很好卻又不知道該回啥時,點讚就對了
,但我是身體力行擠點東西出來的類型,不然這裏.....會因為冬天的來臨....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