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uerrand-Friedrich Lühl-Dolgorukiy (1975~)
好長的名字啊,還請法文(還是德文?)高手幫忙。
(本圖右)
身兼鋼琴家、作曲家、小說家、劇作家、畫家...35歲的他,已經著作等身,要是生在一百年以前,搞不好跟莉莉布蘭潔一樣早夭。
Lühl 在youtube上有不少錄影,可一窺3年內(15歲-18歲)拿下巴黎高等音樂院(CNSM de Paris)鋼琴首獎的實力。
(他不喜歡演奏會,倒是滿喜歡錄影的。)
一開始他先錄了史克里亞賓全部的鋼琴作品(有部份放上youtube),
後來改編著名作曲家John Willams的電影配樂-他的第一張專輯"John Willams on piano"。(品味夠異常吧)
youtube上也找得到他改編自星際大戰配樂的雙鋼琴演奏。
2007年,為紀念路易十四的御用建築師兼法國陸軍元帥:Sé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的逝世三百周年紀念,
他寫了兩部以 Vauban為題的作品-弦樂四重奏Quatuor Vauban與安魂彌撒曲Requiem Vauban。
唱片公司Polymnie目前出版錄了他的第五號交響曲 / Quatuor n° 2 & Quatuor Vauban /Requiem Vauban ,
其中Requiem Vauban還是2007年的現場錄音。
這個Vauban安魂曲嘛...名為安魂曲,實際聆聽起來更像是一首以讚揚 Vauban為主題的大型交響曲。
作曲形式古今並陳,雖然儀式中必須出現的經文朗誦/詠唱/合唱他是都有寫,但請聽(看),
奉獻經(offertorium)與聖哉經(Sanctus),好電影配樂的手法啊...(youtube上竟然有,Polymnine有沒有出 DVD?)。
以當了快30年天主教徒的耳朵聽雖然是不大習慣,但越聽卻越有魅力,然後我就忘記這是首安魂曲了。
每一章每一節都能辨認出 17世紀(是的,太陽王的時代)的華美風格沒錯,然而聲響效果更豐滿,聲部更複雜,旋律更富畫面。
才30歲出頭的Lühl,就能將數百年來古典音樂的種種編織交錯,裝飾以當代和聲,寫就這部原創性與成熟度皆備的巨作。
唉,真是天才,還能怎麼形容他呢?
幸好他生在這個營養充足,醫療進步的時代,足以讓我們樂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