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28, 15:29

2024/10/28
末日四重奏


圖檔
廠牌:TRITON / 編號:TRI33114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晚安。這張唱片,只賣過三張。
一張是自己拆來聽的,
兩張是樂友購買,我也還記得誰買了。
而剛過的週末又有人問我:你有賣梅湘的「末日四重奏」嗎?
問我的是一位牧師,牧師可能對「末日」這樣的字眼較敏感。
我告訴牧師,有三個版,但目前只有一個版有貨。
雖然心裡清楚,分享這樣的作品,有興趣的樂友不多,
但有機會還是應該聽聽這個偉大作品。

梅湘的「末日四重奏」也有翻譯成「時間終結四重奏」,
配置上很特別:小提琴、大提琴、豎笛、鋼琴。
這個配置與他當時的境遇有關。
1940年二戰時,法國軍人梅湘遭德軍俘虜送進集中營。
當時集中營因紅十字會介入,讓戰俘有一定的藝文生活。
所以當時的集中營裡,可以寫作、辦展覽、音樂會,甚至辦報紙。
梅湘所在的集中營,甚至改造了一間大牢房成為400人的簡陋劇院。
因為這個集中營裡,有著20多位樂手、音樂家,可以演奏音樂。
梅湘被俘時,身上只有幾本樂譜,與一本袖珍版《聖經》。
也因這些樂譜,被一位熱愛古典音樂的德國軍官認出他是梅湘,
梅湘才有機會獲得一些紙張與鉛筆、橡皮擦,
還有可以安靜寫作的房間。

戰犯裡,有小提琴家、大提琴家,還有豎笛音樂家Henri Akoka,
這些「集中」在這裡的可能,讓梅湘寫下這些音符。
他在譜子的前頭寫著,
音樂的靈感來自《聖經》〈啟示錄〉第10章。
「時間終結」一詞就來自這裡面的「不再有時日了」。

「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從天降下,
披著雲彩,頭上有虹。臉面像日頭,兩腳像火柱⋯⋯
他右腳踏海,左腳踏地⋯⋯我所看見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
向天舉起右手來,指著那創造天和天上之物,
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遠遠的,
起誓說:「不再有時日了。」
但在第七位天使吹號發聲的時候,
神的奧祕就成全了,正如 神所傳給他僕人眾先知的佳音。」

1941年,梅湘在集中營裡首演了這首8個樂章的四重奏。
他擔任鋼琴、Akoka演奏豎笛,樂器都很破舊,
鋼琴的琴鍵甚至無法回彈,連大提琴都是集中營成員捐款買來的。
首演時,聽眾就是集中營的囚犯與軍官,共400多人。
後來,梅湘被順利救離集中營,但當時他在寫這曲子時,
也許已經當作是自己最後的作品來看待了。
看看他八段樂章的標題——
1.聖潔的禮拜
2.末日天使的練聲曲
3.群鳥的深淵
4.間奏曲
5.頌讚耶穌永恆
6.七隻號角的瘋狂舞蹈
7.彩虹縈繞的末日天使
8.頌讚耶穌不朽

過去新天新地有位客人曾在媒體發表聆聽此曲心得,
他說第五、第八樂章是「最靜謐迷離,直取人心的偉大音樂」,
他形容得真好,這分別是大提琴與鋼琴、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
當音樂結束,時間凝結,彷彿末日。
我對這位樂友在一些政治上的意見發言,常常只能尊重無法同意,
但在這個音樂上的體會,卻是完全同意,
也許就像集中營裡,戰犯與德國軍官的感動都一樣般。
這就是梅湘在絕望中的信仰支撐與虔誠,讓他始終盼望。
梅湘後來曾回憶當年的首演,
他說一生從未「被如此專注地聆聽過」,而且是被「深深的理解」。
「深深的理解」道盡了400多人的感動。
美國愛荷華大學豎笛教授有本《為時間終結而做:梅湘四重奏的故事》。
有中文譯本可以參考,
這是親訪當時演出的演奏者與台下觀眾的一手報導。

晚安曲的這個版,是2004年的錄音,
一個鋼琴三重奏加上豎笛而成。
雖然是早年的版,但相當具現代感,而TRITON的錄音也相當好。
試聽一是《末日四重奏》的第八樂章。
這樣的剪輯很難聽出這個曲子直指人心之處。
但聽聽這段小提琴與鋼琴的不斷絞繞,最後衝出來的感動,
想想八十幾年前的戰犯與軍官面對這樣的「現代音樂」感動無比,
為什麼?同處一個環境?還是看到了絕望與盼望?
梅湘說,這是他對耶穌永恆不朽的頌讚。
試聽二是第七樂章,標題是「彩虹縈繞的末日天使」,
梅湘曾為這些樂章,寫過一些註解,網路上可以查閱。
這張唱片,還有一首法國當代作曲家Pascal Dusapin的鋼琴三重奏。
這位作曲家是Iannis Xenakis的弟子。
我覺得可以聽聽,放在試聽三。
梅湘寫《末日四重奏》時,Dusapin還沒出生。
但聽聽兩首作品,梅湘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作曲家。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540
Het Collectie樂團2008年的錄音,已無現貨,需另預訂。
比利時室內樂團Het Collectief擔綱演奏的《末日四重奏》。
這是個以發揚「新古典主義」精神為己任的樂團。
他們的演奏與前面2004年的TRITON版相比,
沒有比他們「新」,可是「古典」味道比較濃。
有趣的是2023年,Het Collectief又錄製了一次這個曲目。
差別是,換成ALPHA發行,同時豎笛家換人,速度也略快些,
但整個呈現也往「新」這邊移動,也就是更現代感。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在這曲子前面,
多錄了一首梅湘Tristan Murail學生寫的《STALAG VIIIA》,
STSLAG VIIIA就是當年梅湘集中營的所在地。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48
Het Collectie樂團在2023年又再度錄音《末日四重奏》,無現貨,需另預訂。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29, 17:08

2024/10/29
他怎麼可以這樣彈?


「他怎麼可以這樣彈?」
他一邊開車,一邊跟旁邊的太太批評收音機裡的演奏。
收音機裡播放的是佛瑞的《船歌》第一號。
「這雖然是個表達方式,但這樣不是正確的彈法啊⋯⋯」
「妳聽聽,他改變了節奏!」⋯⋯
後來樂曲結束了,節目主持人介紹了錄音的演奏者——
法國鋼琴家Jean-Philippe Collard在90年代EMI的錄音。
而開車的他聽到主持人的介紹時,
轉頭看著太太,說不出話來⋯⋯
剛剛的那段音樂,竟是他以前的錄音。
就這樣,Jean-Philippe Collard有了再錄一次《船歌》的念頭。

對音樂家來說,這樣的糗事,也沒什麼不好,
可以拿來說故事、還能做點行銷。
Collard說,佛瑞的《船歌》並不好演奏。
要力道、要音色、要情感。
大部分是6/8拍,創造水波搖晃的感覺,
但處理的卻是佛瑞內在世界。佛瑞的鋼琴作品,有60多部,
在最近IC(IndesensCalliope)發行裡,
鋼琴家Laurent Wagschal用了4CD才錄完。
但是就像大部分的發行一樣,佛瑞的《船歌》很少集中在一起。
大多是打散穿插在其他曲子裡,為的應是調節感受。
而更多的錄音發行,則是只演奏前面六首。
佛瑞《船歌》有13首,他的《夜曲》一樣也是13首。
是兩部佛瑞較大的鋼琴作品,
也可以說《安魂曲》之外,佛瑞最重要的作品了。
這13首船歌,從1881年的第一首到1921年的第十三首,
橫跨了40年的歲月,所以佛瑞的《船歌》大概被分為三個時期。
1~4號是第一時期;5~6號是第二時期;之後為第三時期。
第一時期的佛瑞,還沒去過威尼斯,沒搭過貢多拉。
第二時期當然是去過了維尼斯後,
所以曲子與之前的第一時期,有明顯的差異。
第三時期是他執掌巴黎音樂院時,作曲上顯得較為自由,但也內斂。
但這種屬於「晃動」型的音樂,
有時聽一聽,人就跟著那些波光掠影給晃走了,不知道聽到哪去了。
反而需要先靜下來,像是搭上貢多拉,
坐穩了,才不會被搖到水裡去,晚安囉。


圖檔
廠牌:La Dolce Volta / 編號:LDV9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Youtube上可以找到Collard早年在EMI的《船歌》錄音。
有種稜角分明的態勢。
應該有很多樂友珍藏著法國鋼琴家海席克黃金時期的錄音吧?
海席克的佛瑞《船歌》錄音,終給人「入木三分」的感覺,
他的手指頭,就好像威尼斯底下數不完的木樁,
支撐了這個水上城市(今年淹得很嚴重,有種即將滅城感)。
而Collard的第二次錄音,就像水面映照的各式光線亮彩,與城市線條。
華麗、多彩、歌唱再歌唱,行雲又如水。
末了還附贈一首敘事曲(鋼琴獨奏版)。
我唯一不喜歡的是,拿一個白髮大頭照當封面——
沒有船歌的詩意。
反倒是下面這張的封面,頗得人意。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6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用了一張貢多拉在威尼斯水面上的油畫當封面,
筆觸略粗,簡而有力。
2008年法國鋼琴家Delphine Bardin的錄音,當年30多歲。
早年新天新地的樂友,可能是因為有了海席克的版本,
而較少人討論到這位鋼琴家。
相對於Collard是隆・堤伯大賽的得主,
Bardin女士當年則是拿到了勒菲碧獎學金,一路過來。
聽聽試聽檔,女性鋼琴家的細膩的確是處理這曲子的一個優勢。
她沒有Collard的華麗,但一筆一畫娓娓道來,
清澈卻有重量,明亮但有穿透的深度。
她用了比Collard更長的時間來表達《船歌》。
這是個與Collards迴異的版本,提供參考。
但試聽檔與前面Collard完全是不同曲目,請留意。
這位現年50歲的lady,後來轉向室內樂三重奏,
在TRITON也有錄音發行,曾引進過。




鋼琴家Delphine Bardin的三重奏錄音
圖檔
廠牌:TRITON / 編號:TRI331201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30, 15:56

2024/10/30
法國版「領悟」


「我以為我會哭,但是我沒有,
我只是怔怔望著你的腳步⋯⋯」


晚安。
30年前,台灣流行歌手辛曉琪,因這首《領悟》,瞬間翻盤。
關於愛情的「領悟」歌曲,其實都很好聽。
晚安曲,就是這首柯克蘭的《領悟》(要翻成覺悟、頓悟也行)。
都是在愛情裡,明白了對方,然後有領悟,有的還能解脫⋯⋯
Piau小姐,在上一張ALPHA727,
以管弦樂團搭配德國藝術歌曲的選曲後,
再錄製了這張稱為「反映」「對照」的錄音——
以管弦團搭配法國藝術歌曲,這是她在ALPHA的第14張作品。
選的曲目,從白遼士開始,杜巴克、柯克蘭、拉威爾,
還有很特別的布列頓。
布列頓不是英國作曲家嗎?怎麼會放在這兒?
選曲是管弦樂搭配法國藝術歌曲,
布列頓這位英國人,卻也寫了法文藝術歌曲,所以入列。
杜巴克、拉威爾的歌曲,就不用多介紹,
反而是柯克蘭,這裡收錄了三首。
試聽一是柯克蘭作品第17號三首歌曲裡的第三首。
這種歌曲很適合Piau小姐的聲線,我很喜歡。
另一段試聽是白遼士的歌曲(試聽二)。
我覺得,搭配管弦樂的法國歌曲,的確要從白遼士開始唱起,
聽聽試聽二,那種配器與色彩,
真的是跨在變遷之間的帶路人。
至於管弦樂團一樣是雨果管弦樂團,
可以期待他們即將發行的新專輯:
阿黛爾·雨果(雨果女兒)的歌曲作品。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19 / 試聽一 / 試聽二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2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Sandre Piau的聲音氣質非常高貴。
有時候,我都懷疑那些被放在封面上的照片,
實在配不上那個聲音。
在ALPHA、在凡爾賽宮的一些演出來,
很容易找到飄小姐的聲音。
她聲音的特色,除了氣質外,就像試聽二裡,俄國Zemlinsky的歌曲,
猶如冰上芭蕾般,聲音往上拋時,就像身體躍向空中轉圈,
然後,優美的落地。
這張飄小姐的新作,唱的都是19、20世紀作曲家作品。
但主要是貝爾格與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
法國聲樂家唱的理查史特勞斯——
試聽一是理查史特勞斯的〈Morgen!〉。
試聽三是理查史特勞斯的〈薄暮時分〉。
在這樣歌聲裡,飄小姐讚美了生命的色彩,
她沒有給我理查史特勞斯82歲時,對餘命的珍惜,
她給我更多不虛此生的力量。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31, 11:43

2024/10/31
分分鐘鐘


圖檔
廠牌:INDESENSCALLIOPE / 編號:IC02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午安。
一早,南部的樂友問我,這張好聽嗎?
這是張晚上播放的片子,記錄的是晚間的「分分鐘鐘」。
14首鋼琴獨奏,總長只有23分42秒。
而發行這張唱片的IndesensCalliope,並沒有賣我1/3價或半價。
這個片長,我不敢說音樂無價,但一定會折一點價錢給樂友。
不過,對作曲家來說,43秒就是首曲子,就是個印記——
但也還不到說「43秒就是永恆」。
但的確是給了我些印記——
像是一張又一張的鉛筆素描,有風景有人物。
或者說是更通俗的「印象」音樂,
因為每一首都記錄了不同的人或事或物。
Stephane Michot,1977年生的比利時作曲家兼鋼琴家,
他強調不是來自巴黎,在網路上聽過幾首他演奏的古典作品,
有一種不愛走原作的風格,所以他也不易走演奏市場的路。
這張「晚間的分分鐘鐘」是「向徹爾尼致敬」的,
曲子結構都很簡單,大多為ABA的形式,頂多再加個A’。
同時著重在旋律上,左手多為簡單和弦,
右手的音符則是重點,除了講故事外,音色變化也多。
錄音很好,很容易讓人連續播三遍,
這樣就有71分又6秒了。
颱風天,一切平安。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1-01, 16:16

2024/11/01
11月的優惠片


晚安。
晚安曲是一套老片子。舒曼的三重奏與幻想曲。
對老樂友來說,包括我,可能都看膩了這封面。
但今年音響展時,在展場播了其中片段,
在那個吵雜的環境裡,卻非常感動,
也讓我懷念起老ALPHA的出版,所以在最近的分享裡,
時不時找出老ALPHA來比對分享。
當年ALPHA的舒曼計畫是由鋼琴家Le Sage擔綱。
這套全集在最後促銷時,非常便宜,之後就絕版。
現在,樂友若想收全套的舒曼室內樂錄音,得等B Records的發行。
B Records在布拉姆斯計畫結束後,
開啟了新的「舒曼計畫」,也是個全套室內樂規劃。
目前,這個計畫已發行了三個編號,也分享過。
B Record是現場版,我鐵定是會收藏的。

昨天康芮颱風,小鎮幸運沒停電,找出這套舒曼三重奏來播。
聽了聽,就重新剪輯了試聽檔放上來。
那個年代的ALPHA錄音,雖不是最厲害的,
但優雅古典,動人自然,可以播放一整天。。
也許是這些年聽了很多片子,也或許是人歲增長,
回過頭來,就會覺得這真是寶。
如果拿B Records新錄的舒曼三重奏來比對,
現場的熱力,的確是別有風格。
這三首三重奏分別寫於弦樂四重奏、鋼琴五重奏、鋼琴四重奏之後。
是舒曼家庭生活中的快樂時光,
其中的第二號,活潑又溫暖,重滿陽光。
克拉拉曾說這是舒曼作品裡能溫暖她內心的作品,非常喜歡。
而這個ALPHA版,就是有著這樣的暖調與雅緻。
這一小套舒曼三重奏,
是舒曼室內樂計畫裡的一個2CD小套。
11月,ALPHA158當作優惠推薦片,只賣一張價(只限11月)。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5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舒曼三首鋼琴三重奏 / 幻想曲 作品88 / 六首卡農形式的練習曲
Le Sage在台灣算是小有知名度,
主要是因為他長期與帕胡德搭檔,曾數次來台演出。
Le Sage與合作的音樂家,不僅合奏上意氣相投,
演出與錄音都十分傑出。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59(2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舒曼計畫No.3
No.3是兩張一套的舒曼現場,包括了三首三重奏與鋼琴四重奏。
鋼琴四重奏Op.47,大家應該都有。
這是寫於鋼琴五重奏之後的作品。
但聽聽試聽一,這個著名的行版,
B Records這個演奏,不拖泥帶水,線條卻是更美。
相對我們幾個熟悉的版本,也許稍微快了一點點,
但就這一點點,迷人。
我刻意把這個四重奏擺在第一個試聽,
如果你喜歡,可以再聽聽三重奏,
相對來說,舒曼三重奏是大家較少有完整版本的曲目。
與鋼琴四重奏一樣都有鋼琴,但是呈現的張力截然不同。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1-02, 15:15

2024/11/02
珍珠與項鍊


晚安。
昨天的晚安曲,因為沒交代清楚,
好幾個樂友問我:那B Records的舒曼三重奏是不是也優惠?
我說,沒有欸!
看來樂友都知道優惠哪一套,但是都想有「再進一步」的優惠。
所以,那就來個:「每月一惠」的優惠公告吧。
老片子很多,定期來清一清吧。

而這週哪張片子較受注目?
答案是梅湘的《末日四重奏》(TRI331144),
唱片分享後,以前買過該唱片的樂友都「跳」出來了。
而正如一位樂友說的,這不是很難的現代音樂,很容易聽的。
另一個平分秋色的唱片,則是Piau小姐的ALPHA1019「REFLET」,
我推薦的是其中的柯克蘭歌曲。
今天週末的晚安曲是大提琴的錄音作品。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80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第一個跟我買這張唱片的樂友,
是個資深樂友,他聆聽很多歷史錄音或是經典錄音。
當他說要買這一張時,令人有些驚訝,他是對這位大提琴家有興趣?
雖說Olivia Gay是巴黎音樂院大提琴教授靠卑(Marc Coppey)的學生,
樂友會留意的應該是老師而不是學生啊。
後來發現,這位樂友是一位環境生態主義的信者與工作者(?),
才理解他為什麼要買這張片子——
2022年,大提琴家Olivia Gay與法國國家森林辦公室合作,
邀請民眾參加在森林中心或自然遺址舉行的音樂會,
藉此來提高公眾對此類空間的認識。
森林對Olivia Gay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地方。
在樹林裡,不僅可以聽著樹林的寂靜,也可以聽著樹林的雜音。
森林,就是一個創造的地方。
這張片子裡的音樂,就是她在森林音樂會裡的曲目。

曲目裡,有德佛札克寫給大提琴與管弦樂的《來自波西米亞森林》。
但我沒有剪這首的試聽檔,我覺得關於森林,
先前分享過的德佛札克《香柏樹》弦樂四重奏很值得聽。
所以,這裡選了艾爾加的作品(試聽一),
19世紀捷克大提琴家David Popper的作品(試聽二),
還有上週分享過的英國現代作曲家Max Richter的作品(試聽三)。
Max的這首作品,很明顯是極簡主義的表彰。
從頭到尾只有一小段樂句,透過不斷的串接而成曲子。
一段好的樂句,就像是顆珍珠,
當很多珍珠串在一起時,就成了光芒四射的珍珠項鍊。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1-04, 17:06

2024/11/04
可能嗎?2004年才正式出版的李斯特作品⋯⋯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8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晚安。
不知道你看到這樣的封面,會有興趣暸解是什麼音樂嗎?
我對這雙鋼琴組的前兩張錄音印象深刻,想聽聽她們的新錄音。
但我卻把這張唱片的試聽順序排得很後面。
理由是,封面是粉紅配綠色——很不想把這配色擺在桌上。
我家大人說,這不叫「俗」,這是復古風。
然而,把唱片翻過來才知道,哇!有料的——
李斯特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這錄音很多啊。
但為何是一個雙鋼琴組錄製這個曲目?
B小調奏鳴曲是李斯特1853年的出版作品,是寫給一架鋼琴的。
這個李斯特的B小調雙鋼琴版,來自聖桑之手。
因為這曲子難度高,不易演奏,聖桑改編成了雙鋼琴版。
企圖以雙鋼琴來達成曲中的艱難之處。
聖桑在1914年與另一位鋼琴家首演了這個版。
當時李斯特雖已過世,但礙於版權,始終無法出版雙鋼琴版曲譜。
2004年,這個雙鋼琴版的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譜才正式出版。
兩架鋼琴聯手下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讓人覺得「多了很多東西」般,
彷彿更龐大、更複雜,但其實,卻讓這個曲子更容易聽。
李斯特的B小調寫於《但丁交響曲》《浮士德交響曲》同一時期,
曲中的光明與黑暗,被轉為兩架鋼琴鍵盤的對話與鬥爭。
這部偉大作品的雙鋼琴版,執得放上兩段試聽檔來誘惑樂友。
另外,這張片子裡還有其他愛動手動腳的音樂家改編的雙鋼琴作品——
法雅的《愛情魔法師》(試聽三)、杜卡斯的《巫師學徒》,
還有妖魔鬼怪的莫索斯基《荒山之夜》(試聽四)。
所以,這張唱片的標題為「巫師」。
也很推薦這張雙鋼琴裡的杜卡斯作品,包留一點神秘,不放試聽檔。
Duo Jatekok雙鋼琴組以前的錄音也列在下面。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38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Les Boys / Duo Jatekok雙鋼琴
這是Duo Jatekok雙鋼琴組在ALPHA的第一張錄音。
Les Boys指的是50年前浦朗克見到的美國一對雙鋼琴音樂家:
Arthur Gold(1917~1990)與Robert Fizdale(1920~1995)。
這個鋼琴二人組在戰後享有盛譽。
浦朗克、米堯、巴伯、Luciano Berio、John Cage都曾為他們寫曲。
他們的綽號是「男孩」,除了演出受到讚賞外,
他們的「生活樂趣」也備受注意。
「男孩」的生活樂趣是烹飪,並跨足書籍出版與電視節目。
封面上的「男孩」在這張唱片上,是個致敬,
代表雙鋼琴的曲目與演奏。
曲目上,除了浦朗克的雙鋼琴奏鳴曲(不是協奏曲)、哀歌外,
還有爵士樂傳奇人物、美國鋼琴家Dave Brubeck的《Points》,
以及當代作曲家Baptiste Trotignon的作品。
曲目都是罕見的雙鋼琴曲,非常特別。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4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這版《動物狂歡節》多了「口白解說」。當然,法文的⋯⋯
除了有口白外,這張片子是由三位Lady擔綱演出:
雙鋼琴組合Duo Jatekok與指揮Lucie Leguay。
雙鋼琴組合Duo Jatekok,以前有過一張《Les Boys》,
指揮Lucie Leguay則是第一次看到。
她的指揮動作很漂亮,聲音乾淨俐落。
3歲學鋼琴,6歲就到法國里爾高等音樂院上課學鋼琴。
18歲時,開始學習指揮,目前擔任法國三個樂團的助理指揮職務。
其中一個便是法國國立里爾管弦樂團。
國立里爾管弦樂團,前身是ORTF的里爾樂團。
這個團在ALPHA,有過拉威爾、馬勒、蕭頌的錄音。

順著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種聲響,
這張片子接下來就來個普朗克的雙鋼琴協奏曲。(試聽三)
片子的最後,是聖桑的〈骷髏之舞〉(試聽四)。
這原是一首藝術歌曲,後來改為管絃樂作品。
這裡是雙鋼琴的演出,也就是與試聽一同樣的主題旋律。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1-05, 16:34

2024/11/05
一小撮南非+一湯匙法國+
一絲絲義大利+一皮皮日本



晚安。
這張片子是在看了他們自我介紹的第一段話後,
決定引進的,聽了之後,果然是對的!
對我這樣一個半輩子文字工作的人而言,
看這些音樂家的簡歷或自我介紹,
常常覺得怎麼變成文字的就「無聊無趣」了。
很少有音樂家、音樂團體的自我介紹想讓人看下去。
但看看這一段介紹:
「A pinch of South Africa, a spoonful of France,
a touch of Italy, a zest of Japan,
all simmering in Strasbourg since 2016:
these are the ingredients that make up the Avena quartet.」
這段文字用上了一小撮、一湯匙、一絲絲,還有一點皮,
來帶出了這四位薩克斯風音樂家的來自國家:
南非、法國、義大利及日本。
四個形容詞都是一樣效果——
用謙虛態度形容自己只是母文化的「少許」,
但是透過文字變化帶來不同「樣式」的感受,
這就像同一個樂句,音樂家如何去展現「小同大異」般,
讓人覺得,一湯匙還蠻配法國的,一絲絲也很搭義大利⋯⋯
當時,看完他們的自我介紹後,就進了貨。
結果,買回家的樂友,一個個跟我說:超好聽!
他們的自我介紹,讓我覺得他們在乎這些文化上的差異與樂趣。
呈現在音樂上,應該也會是這樣的。

2016年,他們在史特拉斯堡成立。
四處演出,四處得獎,累積了好幾套演出曲目。
在這張唱片裡,活潑、熱情、創意,只是他們的基本配備。
請聽聽薩克斯風,如何帶出日本音樂常見的洞簫味,
如何展現阿根廷皮亞佐拉、匈牙利的巴爾托克,
或是愛爾蘭的傳統曲調。
今年7月音響展時,這張在現場播的可high了!

圖檔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66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是另一個管樂團體,封面的味道也有點像,一併分享。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82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對Fuga Libera這家唱片公司來說,
不同文化、不同地區、不同年紀的音樂一直是他們樂意嘗試的。
這些音樂,有過去的,也有現代的。
新樂團或新音樂家,有可能在製作成本上比較低。
但是「看見」的眼光,就顯得很重要。
就像當年,Fuga Libera是第一家找曾宇謙錄音的。
那時候,台灣樂友都還不太知道曾宇謙。

太平洋木管五重奏(Pacific Quintet),
一看都是年輕世代,會有經典或是偉大的聲音?
尤其在新天新地引進INDESENS與KLARTHE兩個唱片品牌後。
這個五重奏是個東西方的組合,但別被喜感的封面騙了。
藉著合奏,這五位音樂家展現的聲音,
放大了音樂的想像力,增強了音樂的色彩感。
他們是在參加伯恩斯坦創立的太平洋音樂節認識的,
所以,取名太平洋五重奏。
在這張錄音中。有來自土耳其、日本、宏都拉斯、韓國、德國,
以及美國伯恩斯坦的音樂。
試聽一是土耳其天才鋼琴家Fazil Say的作品;
試聽二是宏都拉斯作曲家Jorge Santos的曲子;
試聽三選了改編伯恩斯坦《西城故事》的音樂。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1-06, 15:42

2024/11/06
四手聯彈,法國四大名作再+1


晚安。
前兩天分享了改編雙鋼琴曲目。
今天來一張四手聯彈(一架鋼琴兩人一起彈)。
法國的四大四手聯彈曲目指的是:
比才《兒童遊戲》,德布西《小組曲》,
佛瑞《朵莉組曲》,拉威爾《鵝媽媽組曲》
這些曲目,大家可能都很熟了,但被擺在一起後,
你會發現,多是與「兒童」「年輕」有關。
比才作品,標題就很清楚。
佛瑞的《朵莉組曲》也是寫給小女生的,
《鵝媽媽組曲》也是因畫家好友女兒緣故,
而想創作一部童話個性的四手聯彈。
至於德布西的《小組曲》,大家熟悉的可能是管弦樂版,
但那是別的作曲家由原來的四手聯彈鋼琴曲改編成的。
而這組《小組曲》四手聯彈,
並不像德布西寫給女兒周周(ChouChou),
反而《兒童的角落》才是寫給女兒的。
這首《小組曲》呈現的卻比較像是他自己年輕的夢想。
或是些給年輕時單純、純粹的自己。
有趣的是,這張片子裡的演奏,
我最愛的就是德布西這組的第一首(試聽一)(在小舟上)。
另外,比才的那組作品,也相當好聽,
所以,放了兩組試聽檔(試聽二、三)
試聽四則是《鵝媽媽組曲》第三段。
佛瑞的作品,最近放很多,就先省了。
聽這些曲子時,心裡想,作曲家寫四手聯彈,
對象又是兒童、孩子,難道是打算與孩子一起在鋼琴上彈嗎?
應該是我愛亂想像。
不過,這張唱片製作的很認真,
除了四個名作外,他們還附上了第五個——
法國作曲家Louis Aubert的四手聯彈,
一樣也是為小孩而寫,1930年的作品。
四手聯彈,法國五大作品都齊了。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2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1-07, 18:55

2024/11/07
豐富的豎琴音樂


晚安。
Lauber是瑞士作曲家,但卻是法國馬斯奈的學生。
名氣不大,但聽過後會覺得,
「音樂豐富、浪漫、田園、瑞士風味——
帶有風景之美,聳立的山脈,而人們懶洋洋地漂浮在湖中,向上看⋯⋯」
一個豎琴樂評家Alison Young這麼說。
她說竟然不知道Lauber的豎琴音樂這麼精彩。
雖然,她覺得塔莉曼夫人的琴聲錄得不算精準,
有點朦朧了,但,
那也許就是塔莉曼夫人想要的,像光暈開般的聲音。


圖檔
廠牌:HARP & CO / 編號:CD505031 / 試聽一 / 試聽二
Lauber / 豎琴、長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五重奏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60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