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300的天堂之路:來upgrade吧!

有關新天新地代理音響品牌及相關音響議題討論

Re: E5300的天堂之路:來upgrade吧!

文章peaceming » 2024-02-16, 23:18

再來看看電源板輸出幾組電源? 附上組合區的針腳定義近照
圖檔

圖檔

第一到四根針腳位,空孔上錫無針腳。 繼續往下數,USB 5V(此型號無 USB 插孔),12V、5V(此型號額外的電源輸出,E53 無)和 3.3V。 再觀察黃色變壓線圈周圍(如上第一張附照),可找到三支二極體(E53 僅兩支),一大兩一般。 依 E53 期間翻過的資料,大體積與一般大小的二極體,通常以 3A 為分隔線,3A 以上就長成胖寶寶。 基於此,胖寶寶應負責供應主電源,那何者為主電源? 寫到這..忽然想起用電表量量,便知哪組是主電源,並不需如先前,要拆電源板下來檢視,哈哈哈

開牌..,E350 的主電源是 5V,而非 E53 設計的 12V..,忽然想到 12V 一般常用於光學讀取機構的馬達,那 E350 獨立(?)的 12V,是否為加分因素? 而 E53 若能分隔與獨立出馬達的 12V,應該也能再提升吧? 因為 S 機各討論串,已驗證獨立電源的好處。 回到 E350 的 12V 與 3.3V,上第二張照中 PDS31 便是 12V 輸出,上篇寫到外觀似低價的零件,這兒算一個例子,12V 就由這小於一般二極體尺寸的地方供應!! 雖說查了查規格,似不錯..,只是不太踏實說,要再測試看看。

終於到 3.3V,DIP101 這兒並非輸出 3.3V,它也是輸出近 5V ,不同設計處要翻到電源板背面,如下面這張照
圖檔

PICS3 這顆似電壓轉換 IC,DIP101 從 5V 送電給它,它再輸出 3.3V 電源到接頭。 至此 E350 電源板迴路算歸類完畢,三組電源以 5V 為主,12V 是第二輸出,3.3V 則從 5V 在電源板上再轉換。 對比 E53 只有兩組電源,12V 為主,12V 到主電路板上再轉換,3.3V 是第二輸出。

電源板上輸出迴路設計的不同,那主電路板上的電源迴路會有何配置? 待後續慢慢循線推測囉!

年假已結束,祝大家開工愉快,新年龍快樂!
peaceming
 
文章: 697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Re: E5300的天堂之路:來upgrade吧!

文章peaceming » 2024-02-24, 23:16

E350 是 2012 年生產的 DVD,這次辨識它電源板架構期間,忽然再想起手邊前前後後,因不同時空背景,親人用或自購,有機會拆開檢視的 DVD。 它們的電源板,經累積些許經驗後,再拆開檢視會有新感嗎? 挑了三部三國品牌較古早的 DVD 再拆開回顧,這次確實有些感觸。 時間不斷流逝,科技持續進展,而這些十幾年前的設計,若與 2012 的機種比較,2012 是進步? 還是退步呢?

而限於那時空背景的產品,在 2012 或 2024 的未來,能找到可解封再進點嗎?

以下三張照,便是三國三品牌的 DVD 電源板,其中一臺與 STSD 也許曾有淵源呢!
圖檔

圖檔

圖檔

看這些電源板,長方形有相當大小,濾波電感,大變壓線圈..,較多電源迴路輸出,各迴路設計,有的零件繁多,也有零件簡潔的。 要坦白,我仍有零件多寡與體積大小的刻板傾向。 當然,概念上設計會因科技進步,隨之縮小體積(零件或電路板)與簡化零件數量,這應該是好處,但也可能走歪~

再回顧本串第一頁一段話中的概念 => 可用與有水準

從這繼續延伸,曾聽過某電腦業界的傳聞,某 A 牌的筆記型電腦,送檢測前的版本,與過檢測後上市的版本不同。 若用能否過檢測為一衡量水準的依據,那上市產品為可用,則是多數人的認知吧! 那還有版本差異,為何? 可能性自然不只一種,但最常被人提起的,不外乎 省(偷?)料(成本)。

有趣的是這詞,可能有著兩極的涵義,有不小的加減地帶,夾在可用與有水準間,成品普遍位於這區間內某點。 舉例來說,小至一顆電容,同耐壓、容值與類似特性,仍依容值工差而有價差,電阻也有類似情況,放大數量便有相當金額。 也因此常看到各類網路文,會把各類產品拆開,再品頭論足一番,也累積出視用料唯一的族群。

回到 可用與有水準,有水準 簡單講即 耐用,而 可用,該怎麼寫呢? 或許用 基本、臨界與不良來粗分吧! 基本概略是穩定運作的底線範圍,再加些容許緩衝度。 臨界,底線範圍浮動,不良,低於底線(或像走鋼絲般驚險)的作法。 因科技進步的 好處,期望用體積更小,功能更多,特性更好的零件,去組成整體表現更優異的設計。 檢視些實況與期望之別? 這..,又是另一話題了。

走歪,可能轉換設計的過程裡,在體積與零件選用與數量上,大幅縮減到 臨界與不良 程度!!

想想早期 DVD 仍屬中高階家電,定價相對高,加上近二十年前的物價水平,可能讓產品本身的成本考量,未像 2012 到現今越趨越緊。 2012 前,DVD 拿來當訊源,DVD DIY 似都是少數? 似還在 CDP 與數位訊源爆發(200?)後的混戰。 而那十年前後,因數位訊源爆起,不也有股 DIY 熱潮,疑問?

回憶首次踏進 STSD 那天,社長是我首見用 DVD 當訊源的音響店老闆!! 2024 因挖出 E350 而觸發,興起再次回顧這些 DVD 的想法,懷舊、好奇、比較與思考 科技、進步、經驗與設計,讓人從訊源角度,能改善多少聲音? 是呀! 我大概又是自尋麻煩與問題吧? 苦笑~~

今天是 元宵節,吃湯圓了嗎? 祝大家佳節快樂
peaceming
 
文章: 697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Re: E5300的天堂之路:來upgrade吧!

文章peaceming » 2024-03-01, 23:59

2024 年三月一日,STSD 轉換與轉移期? 的第一天。

幾天前看到 細細品味 相關的一段話,讓我想起多年前聽到的 慢食與速食 這兩個詞,也延伸出 慢活 這詞。 這些詞讓我有心態上的共鳴? 生活上不知多少能實行? 但興趣面則是另一回事,更因此對網路生態與音響圈產生疑問?

網路愈普及,速度越提升,資訊流通越迅速,冒出各式各樣的論壇與討論區。 而 PTT 這 BBS 的校園平台,竟漸成為網路,甚至社會上,具相當影響力的代表!! 走 速食 這路線? 的群體,似伴隨著網路發展而不斷擴大,PTT 也許是推波助瀾的要角?

看著一群可能是 學生 的使用者,砸入一般上班族都會皺眉的金額,在各種興趣類別上。
那些年讓我清楚自己應該會一直是 小眾。

回到 慢食與慢活,我並未特意去查它們的意義,僅覺得其背後牽涉諸多因素。 如個人天生或後天的感受力,好奇心與心態,專注與持續性(熱情?),投入心力與學習等等等..,也可應用到各範疇的興趣,能對應 細細品味 的意義。

多年前對我的另一層意義,則是 保持平衡心,工作 非唯一重心。
人的生活非盡往 工作 傾斜,而沒什麼生活品質。


音樂面 我一直自認 無知(或只在皮毛程度),把上面概念用在音響面,但再加個條件 平價(我財力普普),大概寫寫跟列舉些項目吧!

以一般傳統與數位角度開始

訊源: CDP,轉盤加 DAC,CAS 與 CAT(DDC)。
線材: 電源線、訊號線、喇叭線與電腦相關線材

大家有聽過多少台 CDP 與 DAC 的聲音呢?
我沒聽過幾台,極少接觸這些音響器材,後來在 STSD 才聽了 Audiomat。

那有聽過多少台 DVD 與 BD 的聲音呢?
這我稍多些,至少 E5300, E5500, S1500, X800? 全聽過,E350 最近開始聽,手邊其他 DVD 待聽。

CAS 與 CAT(DDC) 早期 STSD 這兒沒什麼人碰吧? 直到 samshu 超大注力在這塊。
Raspberry 我簡短聽過(Volumio),還未試 samshu 的作品。 DDC 只聽過一兩台? PC 聽過一兩片 MB 吧?
手邊還有些舊 MB 待聽,後續幾乎只用 NB,不過沒什麼測試,只有之前的小 NB 測試較多。


電源線、訊號線、喇叭線與電腦相關線材
大家應該聽過不少 電源線、訊號線與喇叭線吧?
任一項個別算,我聽過的產品少少,呃! 電源線大概稍多些(非音響電源線)。
訊號線與喇叭線,自己用過的產品,兩者加起來才超過一隻手可數。

電腦相關線材,就較雜較多了! USB, SATA, LAN, 還有 HDMI。
USB 線是我測較多的線,SATA 與 LAN 也都有測過,但就幾種而已,因改用 NB 也沒再測。
HDMI 常用(用螢幕或電視時),可是我卻沒測過,倒是 STSD 這在加接 HDMI 分離音訊盒時,有討論過 RC 的 HDMI 線。

上面是一般的使用情況,若再進到 DIY 範疇,會變成下面這樣


從配電箱開始 => 電表到配電盤要用什麼線? 無熔絲開關,彈夾保險絲座? 配電箱內是用銅條,還是用配線?
接地排? 要用壓接頭嗎? 牆內線要用什麼? 壁插要用什麼? AC 電源線要用什麼線? 什麼公頭? 什麼母頭?
排插要用什麼? 設備要用什麼電源座? 還是 powerCON?

這整個市電環節, STSD 這應頗多人經歷過這段吧! 我有幸也經歷過,且裡面蠻多部分,仍可以繼續 DIY。
寫這段時想想..蠻好笑,我在市電這塊,沒花什麼精神去試聽或測試。

唯一試過的只在電源線材範疇,且大多是非音響電源線(音響電源線大概只有久久前借測過一次 PSOCC)。
忽然又想起市電這塊,還有 接地盒 爆起這事,這是另一塊有印象去比較聽感的部分。

繼續到 PC 這塊,PC => MB, CPU, 記憶體, 硬碟(或 SSD), 電源供應器, 隨身碟, 記憶卡..,或零件放那個位置。
OS 是 samshu 跟 友站 的領域,這兒就不寫了。

有聽過這些零件,不同品牌(型號)或類型的產品聲音嗎?
這問題,久遠前我自己聽到,應該會覺得問這的人,玩得太誇張了!! 現在只能搖搖頭,看哪天有精神再繼續~
上次測試雖有些年,但這些零件我全聽過因不同,聲音也不同的情況,搖頭。

最後到 BD 或 DVD,把任一台的電源或主電路板拿出來,看看上面有多少零件?
有聽過多少電容? 電阻? 二極體? AC 轉DC IC? 穩壓 IC(模組)? 參考電壓晶體?
開關晶體? 跳線? 佈線? 焊錫? 螺絲材質? 或有無加裝散熱片? 的聲音嗎?

DIY E5300 花這麼長時間,累積了什麼? 上面這些零件或設計,全會讓聲音不同!!
其實我並不希望碰到這範疇,也矛盾與驚訝自己居然能碰到?
實際發生的事,感官告知的改變,就這樣一個個不斷的出現與累積。

我的 E5300 能用這麼久,或許正因這些年的投入吧?
我自認只是略懂略懂,卻也多少能體會網上些願分享的 DIYer,為何會碰那麼多零件?
為何會碰高價零件? 或為何會談設計? 更明確認知 DIY 真會讓人深陷,且一直走下去,即使這路難有終點。

寫這些,算加減呼應 細細品味 這詞,人生而不同,能否 細細品味,繫於能否投入?
廣度、深度、思考、累積與沉澱,從中獲得喜悅與滿足,持續,再一直循環。
我想我會一如既往的是小眾,繼續藉 DIY 摸索 聲音與音樂 的點滴與變化。


祝 STSD 這音樂小眾與各位,能延續小眾,繼續 細細品味 各種事物。
peaceming
 
文章: 697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Re: E5300的天堂之路:來upgrade吧!

文章peaceming » 2024-03-02, 23:25

DIY 越做越雜,機絲也不斷增加

金工,另一門專業領域。 DIY 越摸,越感覺常需去 找東西,金屬類別是大宗。
從最早 E5300 換電源線這事,一條電源線,一個電源公插頭,還需要什麼工具?

十字螺絲起、老虎鉗與刀片,大概是最基本,也是大多數家庭會有的工具。
不過電源線一般相對較粗,1.25mm, 1.5mm 也許老虎鉗尚能處理,再往上便不合適。

想靠一把老虎鉗打天下,剪、夾與剝線,須靠練習累積手感,還只能處理某個範圍。

2.5mm 以上,不想擠壓線,破壞線身與線材,希望剪的俐落,剝得更輕鬆。
電線(纜)剪與剝線鉗,似成了必備工具,若遇線身外皮硬或厚,還會再需 剝皮刀!!

想給 E5300 裝個可換線電源座,普通標準 3 pin AC 電源座,要鎖上機體? 還是長尾巴?

長尾巴較簡單,拉二或三條電線出來,焊接到 AC 電源座(小心點,焊點再做絕緣包覆),結束。
坦白說,我的 E5300 仍僅是 簡易的尾巴,因要鎖上機體,非不就挖幾個洞嗎? 這般貌似簡單

直到挖出 E350 後近期(2024 新年後),我才下定決心挑戰這項目。 挖洞,先從一般角度來看看 AC 電源座。
一個類四方形(頂部有四角,底部圓弧邊),再加兩個螺絲孔。 量尺寸,所以需要一把尺。
螺絲孔,代表需要螺絲,什麼尺寸的螺絲? 問題出現了? 如何找? 如何挖螺絲孔?

抓了手邊以前買的光華牌 AC 電源座,一把學生時期可能買的 0.5mm 精度小鐵尺,此時不錯用。
量了螺絲孔,很接近 3.5mm,再下載份 Schurter 的 PDF,標示是 3.5mm,伴著 M3 這組字。

這再提一個工具 游標卡尺,小鐵尺不錯用,但要能應對更多情況,卡尺可列入工具選項。

E350 的殼是鐵質? 製品,若要鋸,要鋸子,若打洞,鑽孔大概是第一個想法?
鋸子、鑽子與鑽頭,這三樣工具一般家庭,似乎不會準備吧? 寫到這,久久未動是猶豫。
不論去光華或工具大賣場,五花八門的鋸子,鋸片!! 手鑽(少),電鑽與鑽頭!! 頭昏~


沒怯步,下定決心要做? 實作,這步前,我碰過其他東東,才間接做過功課,累積了些雜知。
E350 的鐵質殼是厚約 0.6mm 的板材,作業區域約 3-4cm 大小,鋸子太大不合適。
一般常見大支 30cm 以上的鋸子便不合適,要找 5 inch 的 弓鋸(線鋸)。

網上或賣場可能還會看到 6.5 inch 的弓鋸,但那也不合適,因為鋸片(絲)不合適。
0.6mm 的板材,小作業區域,鋸片(絲)太大,厚與鋸齒不夠小,會很難推拉。
難鋸,一是動作上困難,二是板材大概會變形(硬鋸,推拉太大力),或殼接合處會受傷。

鋸絲要找金屬用,而金屬用鋸絲也有很多種,我因沒鋸過,還買了不合用(齒太大)的鋸絲。
找對鋸絲後,因鋸絲很細、易斷,操作上要注意力道,慢慢鋸,慢慢練習手感。

0.6mm 的鐵質板,AC 接頭拔插方向的強度較弱,讓我想起久久前的 powerCON 轉板。
從網上找了塊 1mm 厚的小鋁板,買回來趁這次一起練功,兩種材質鋸起來還真不同。
為穩固小面積的鋁板,以利出力鋸板,這兒還需 虎鉗(萬力)台。

對了! 還有鑽子與鑽頭沒寫,0.6 與 1mm 算薄,鋁是較軟的金屬,鐵質板是常用材質。
因此很多鑽頭可選,光華與大賣場都找得到,有寫 白鐵 全可參考,有分六角跟圓柱柄。
若偶爾鑽鑽,不一定要花精神講究鑽頭,反之則需看品牌、材質,亦或去專門店買。

3mm 以上的孔,3mm 鑽頭還不夠,3.5mm 應足以,前兩款是常備尺寸,好找。
鑽頭介於 3 與 3.5 mm 間,店不見得有( 3.2 也許有),有時量不準,鑽不準,會需鑽更大。
我第一次試做,就量不夠準,也沒有鑽準,須把洞再擴大,才能對到孔。

鑽子,這我不知該怎麼寫,要開孔到 3mm 以上,必須有相當出力的電鑽。
它可是充電型,也可是插電型,家裡因水電相關友人留下些工具,其中有小電鑽可用。

要擴孔,鑽頭、銼刀與擴孔器(曾在 STSD 的討論裡出現過)擇一可處理。
不論鋸或鑽完,金屬會有毛邊殘存,這時需要 銼刀 修整,若想更平滑、不刮手還需 砂紙。

修整,磨完,清理完所有碎屑,終於到組合階段了! 螺絲,這也算 STSD 這不時可見的配件。
不論在排插,大電容,電源供應器,接地盒,最久大概可回溯到替換 小 Q 的生鏽螺絲。
M3 是螺絲的規格,不同於排插等應用,固定於 E350 機體上,需要 螺絲、螺帽與墊片。

螺絲與相關配件種類繁多,也有不同材質的選項,用於固定一般 不銹鋼 材質即可。
差別在螺絲頭型、長度,螺帽種類、墊片大小或厚度(假如可以選),這就不多寫。

來看看 E350 的固線位置原樣,E5300 應長得差不多,有個 U 型托座。
圖檔

先把 U 型托座鋸掉
圖檔

再量合適的開孔區域,用線鋸慢慢鋸(初次鋸,歪醜),再量與畫好開孔處,鑽孔
圖檔

實驗品一號,補強小鋁板,鋸不方,量不準,也鑽歪~
圖檔[

擴孔,對孔後,終於固定在一起了!
圖檔

試了試拔插電源線,感覺還可以,第一號 AC 電源座,機體鎖固改裝,完工。

整理一下改裝用到的工具
十字螺絲起、老虎鉗、刀片與小鐵尺(一般家庭常備工具)

電線(纜)剪、剝線鉗與剝皮刀(剪線與剝線)

游標卡尺、電鑽、鑽頭、5 inch 弓鋸、鋸絲、虎鉗(萬力)台,銼刀與砂紙(鋸、鑽、固定與研磨)

鎖固用螺絲
M3 螺絲、螺帽與墊片


看看上列工具,不就挖幾個洞嗎? 簡單嗎? 哈哈
peaceming
 
文章: 697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Re: E5300的天堂之路:來upgrade吧!

文章peaceming » 2024-03-03, 21:37

繼續昨天的練功文

DIY E53 這些年,我偶爾仍會上網找找有無二手 E53/5500 出現,今天練功文的主角,便是二手機。
在這感謝便宜轉賣的網拍賣家,收到機器時還發現是 美規機! 台幣千元未滿的美規機,感謝~

此機因入手價低,自然也加入 DIY 探索之旅,至今已出力多多,好像還是現役機的主電路板?
這次趁勢把殼拿來一起練功,改第一台 E5300 的機殼鎖固。

話說,這位網拍賣家也許是 STSD 這兒的小眾? 因為機器有改 AC 電源座,還用了 RC TDC 喇叭線。

附上紀錄照,壓接頭是我後來加的,其他維持原樣
圖檔

接下來要看看機殼部分,機器來況是 AC 電源座 嵌入 一個機殼上開出的長方形區域,非鎖固。
長方形區域邊貼上 電氣膠帶? 膠帶下還有一層,這次拆除後,一看 3M 隔音墊材?

清理後,可看出長方形區域的情況,如下面幾張照
圖檔

圖檔

圖檔

第一印象可感到 0.6mm 似薄,鐵材質仍相當難纏!! 操作工具的痕跡頗多。
左側線較直,可能是剪或鋸? 右側有一短切痕,也許像昨天所寫,用大型鋸片,難鋸。

想改成像 E350 那樣鎖固型,左側再檢視後,需要再鋸掉一小片,修直些。
右側..,已凹折變形的殘留殼,鋸掉。 再從短切痕處繼續鋸,對稱左側深度。
底部,先嘗試用鉗子,慢慢夾平邊緣,再看看要怎麼處理。

左右修整與底部扳夾後,鋸掉的殘片,初步修整完的樣子,如下面兩張照
圖檔

圖檔

照中可看到左側下緣與底部,仍有不直或變形難平的區域。
後續左側下緣與變形難平的區域,決定再鋸掉一小片,之後就是研磨了。
凹型區域較 E350 大,重新量了量,再決定要鋸多大的鋁板?

第二片實驗品,在收到前篇寫的 不合用的鋸絲 後,測鋸絲時就發現頗不好鋸。
不管是鋸 鐵質殼 或 鋁板,鋸絲那加減 1mm 範圍的差異,讓鋸感差蠻多。
鋁板內側四方形,就全使用合適且較細的鋸絲來鋸,繼續練習手感。

這次量跟鑽,比上次好些,但因凹型區更大,有一孔剛好落在機殼邊線上..
想了想,就找位置再開第三孔,增加些穩固度。 實驗品二號如下
圖檔

邊線上的孔,要跟機殼合孔,必須在機殼邊線上再挖小一塊(類半圓)。
用鑽頭? 用鋸子? 都是牛刀呀! 最後用 銼刀 慢慢磨,慢慢對位置。
全部研磨完,清理完碎屑,順利對位與組合,也可看凹型區底部有多鋸掉一小片如下
圖檔

實驗品二號,就差選個 AC 電源座,E5300 機體鎖固改裝,完工。


踏入金工後,一些小加工便能處理與練習,第一個小加工,鋸特規散熱片。
E350 的主晶片,並無安裝散熱片,晶片大小約 2cm。
這是個有些尷尬的規格,一般市售散熱片,要嘛 15mm 上下,要嘛 25mm 以上。

有鋸子,就能從現成散熱片做加工,手邊翻個看似不錯的散熱片,給它鋸下去。
特規品 18mm 左右的散熱片,登場~ 如下
圖檔

圖檔


金工練功文,至此完成些小目標。 DIY? 就看人想往那面繼續或增展囉!
peaceming
 
文章: 697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上一頁

回到 音響區・愛亂想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8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