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faeyu » 2015-05-14, 21:46
稍稍分享一下心得,
Iamegghead提到問主惟勒梅隆的作品若想一言以蔽之,主惟的回答是「傷痕」。
我聽過主惟跟我說這件事,他說完笑了一笑。在我的解讀,並不是iamegghead問了什麼蠢問題,或者他對其他一些老愛探詢他意見的人,那種「問什麼問自己聽不就明白」的微微蔑視。想反的,我覺得他是覺得開心,有人注意到這些東西了,而他應該挺滿意自己的回答。
至於勒梅隆對我的聆賞經驗中,自己覺得最重要的影響,是開啟了我對人聲在現代音樂的眼界。 現代的器樂曲中有時會用人聲取代樂器,來表達情緒,它不一定有旋律歌詞,有時就是一個「哇~啊」之類的,而且效果通常相當好。有句話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用人聲所能代表的情感之豐富超乎大家體驗,我遇過一個老師,她在留學法國時,老師會用各種不同的語氣、方式說「我愛你」來比喻聲音,她說,你能分辨這些不同,你才有機會吹出那個感覺。參考一下Solstice出的德布西或者最近Continuo Classics的Gallet彈德布西,都有加入朗誦,我想即使你一句法文也聽不懂,應該也可以感受到她們聲音的表情豐富,人聲,就是這麼直接。
勒梅隆的人聲,基本上還是有詞的,所以當時雖對我造成震撼,但沒有被嚇傻。尤其有的有是用英文寫成,親切度又多了些。如果有人跟我一樣愛新鮮又不怕,其實大可從女高音的歌曲切入,推薦就是songs for the dead soldiers。女高音與交響樂團的"Time Landscapes" 也是必須細細品味的,很容易體會那種人聲與器樂交錯出現的構思。
再來是他的鋼琴作品,當時也沒什麼好選就那101張。Ballades du soldat的引導動機很簡單,聽過一兩次就記得,也不會忘記(對我,應該對大家也是),簡單但是滲透力很夠,無須潑灑音符,四度跟七度音程的運用非常有品味,造成那種微微的不安,實在深得吾心。如果是如費黑說的,在極艱困環境下寫成,那我覺得,「痛苦」與「傷痕」已經昇華到更高的層次,抽離、冷眼的觀賞一切態度是最觸動我的部分。
如果極濃烈與極單純的gap都跨越,第八第九交響曲就是全然的享受,要擔心的只是音響調整夠不夠班。我有一次跟主惟說:「欸,大家都在聊殺音響,這張超殺吧」他帥氣點點頭:「那也要買回去的人才知道!」真的,殺得你人頭落地心理還酥麻得很。第九號慢板是我最愛的段落,還記得那次分享會放完這段,全場是靜的,接著要說話都覺得自己做錯事。
木管、室內樂作品則是心靈的低語,豎笛作品帶點嗚咽的音色傳神到不行,搞不好又是因為它最接近人聲的感受吧!這系列作品留給大家自身想像力與生活經驗對應,不想多說是因為他們曾在2010年暑假陪我度過很多夜晚。
我自己的聆賞順序未必適合其他人,so what?如果想要個樓梯拾級而上,差不多就是倒過來聽最安全。事實上,有一張淹沒在發行中,就是歌劇Laure,雖然我覺得絕版的東西說了也沒什麼太大意義,只是有機會不妨留意一下,並期待它再版
勒梅隆並不神奇,相反的平易近人的不得了,他也是需要聽聽作品演出效果再修正,這份真,有時藏在織聽交錯的旋律線條中,待大家如抽絲般發覺。如同費黑說的「I know him as a composer and also a m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人獻曝,我不會論壇貼圖也不想貼cd編號,這不是廣告文,而我相信主惟說的「有心,你就會想辦法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