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52 /
試聽一 /
試聽二「巴黎 1900」,總共發行3張,第一張是小號與鋼琴。
鋼琴家是以演奏法國作品為職志的Laurent Wagschal,
小號手也是名家Eric Aubier。
兩人在INDESENS都有著一些錄音發行。
這張封面打著:小號的藝術。
演奏的曲子,都是20世紀初法國與比利時學派的作品。
其中,有些作曲家是我們少聽到的。
小號在法國的音樂中,是常常被運用的。
像是在比才、馬斯奈、白遼士的作品裡,就很常見。
「巴黎 1900」,是個追尋一百多年前美好氛圍的錄音計畫。
但,我們可以不管這個,單單聽這些音樂,就非常值得。
不止是少見,還非常精彩,不管是音樂的作曲還是演奏。
當然,如果你都沒聽過Eric Aubier的小號演奏,
那麼這可以是個開始。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5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巴黎 1900」有三集,分別是小號、長笛、雙簧管等與鋼琴的合作。
選擇這三項樂器,自有其淵源。
小號,如同前張的分享提到,被法國作曲家廣泛地運用。
而今天分享的長笛,更是自1795年巴黎音樂院創建以來,
便一直扮演長笛家搖籃的角色。
1840年,法國樂器製造商帶來了長笛的結構的革命改變,
更讓法國在長笛的演奏與教學上,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
INDESENS曾發行一張暱稱為「柏林愛樂裡的法國核心」的拉威爾音樂,
裡頭的柏林愛樂長笛首席,就是法國來的帕胡德。
「巴黎 1900」第二集,長笛家為巴黎管弦樂團首席Vincent Lucas,
鋼琴家依舊是Laurent Wagschal。
收錄的作品,都是我們熟悉的作曲家,包括德布西、佛瑞、
胡賽爾(Albert Roussel)、拉威爾、卡普雷(Andre Caplet),
以及兩位女性作曲家Mel Bonis、Cecile Chaminade。
但除了佛瑞的西西里舞曲、拉威爾的哈巴奈拉舞曲外,
都是較少聽到的曲目。
至於演出,Vincent Lucas的細膩音色,讓人難以想像。
還是同樣的話,沒聽過Vincent Lucas,一定要聽聽看。
試聽一是德布西作品;
試聽二則是Mel Bonis的奏鳴曲;
試聽三為卡普雷的作品。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5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第三集的「巴黎 1900」主題是雙簧管的藝術。
留意法國音樂,當會發現,有所謂的「法國木管傳統」。
這個傳統可以分三點來看,
一是作品,從白遼士開始,沿著德布西、聖桑、法朗克,
一直都有為雙簧管打造曲目,即便是今日亦同。
另一個是教學,比白遼士作品更早的1830年起,
巴黎音樂院的教師們,便試圖建立雙簧管在音樂的份量——
不管是在樂團或是獨奏上面。
最後一個關鍵是法國樂器製造商的努力。
幾年前,店裡邀請過一位雙簧管音樂家分享,
這位音樂家就提到,除非特定音色需求,
不然,音樂加一定會選擇法國製造的雙簧管,
取其音色美麗、色彩豐富。
這張「巴黎 1900」第三集,選擇的作品,
都是雙簧管裡的精彩之作,包括Benjamin Godard、聖桑、
Paul Pierne(是我們熟知的皮爾奈堂兄弟)、Pierre Onfroy de Breville、
柯克蘭、維央那、高貝爾、法朗克及佛瑞等作品。
試聽檔選了大家較少聽到的Godard(試聽一)、
Breville(試聽二)及高貝爾(試聽三)作品。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56(2CD)
這裡:
試聽一 /
試聽二其它地區:
試聽三 /
試聽四封面寫著「ICI & AILLEURS」,意思是這裡和其他地方。
「這裡」指的是法國;「其他地方」就是法國以外。
再搭配封面的豎琴,就明白,這是張關於法國與其他地區的豎琴作品。
但用上了「這裡」,很明顯地,說明了法國在豎琴的地位——
多驕傲!又多自信的法國!
演奏者法國豎琴家Marie-Pierre Langlamet,
目前擔任柏林愛樂豎琴首席:她說,法國就是豎琴之都。
自從19世紀法國艾哈鋼琴改造了豎琴,使其具備7個踏板後,
再加上半音階豎琴的出現,豎琴在法國整個開花結果。
並由法國往外擴散,她花了很大功夫安排並說明這些曲目。
在第一張CD裡,搜集了佛瑞、Marcel Tournier、Henriette Renie、
易百爾、胡賽爾、克哈斯、泰葉菲、
Pierick Houdy、Laurent Petit-Girard等人的作品,
這些是她認為可以反映20世紀法國豎琴音樂的代表作品。
在第二張其他地區裡,就包羅萬象,
有羅馬尼亞的恩奈斯可、德國的Wilhelm Posse、俄國普羅高非夫、
亨德密斯、Nino Rota、羅德里戈、布列頓⋯⋯等12位作曲家作品。
有趣的是,從法國到世界各地,Langlamet特別舉了幾個作曲家,
像是法國的Henriette Renie,她是位對豎琴野心很大的作曲家,
一直試圖把豎琴當作交響化的樂曲來看待。(試聽ㄧ)
而另一位德國作曲家Wilhelm Posse(試聽三),則是很old school,
對豎琴聲響的展現要求很小,被巴黎音樂院的學者戲稱他為:小蕭邦。
處於這兩者中間的是法國的Marcel Tournier,
她認為他的豎琴曲子,恰如其份。
這是一套關於20世紀豎琴曲目很精彩的演出錄音。
在聽了不少HARP & CO.出版的塔莉曼夫人的豎琴錄音後,
Langlamet讓我們直接面對20世紀的豎琴,
讓我們對豎琴的開花與散枝一目瞭然。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2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1983年,美國演員芭芭拉史翠珊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楊朵》,
當年一片叫好聲中,一舉拿下了不少電影獎項。
《楊朵》的電影配樂來自法國作曲家Michel Legrand(1932~2019)
Legrand是法國電影工業配樂的大咖,
在巴黎音樂院跟隨娜迪雅布蘭潔學習,
後來不止作曲,還擔任指揮與爵士樂手。
一生創作過200多部的影視配樂,
拿下了幾座金像獎、格萊美獎。
這張專輯是紀念Legrand為音樂界的貢獻,
收錄了Legrand的電影配樂、爵士作品等。
主要以大提琴搭配鋼琴演出,或是銅管、四手聯彈等方式。
試聽一即為電影《楊朵》名曲〈爸爸你聽得到我嗎?〉與另一首的改編。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36(2CD)/
試聽一 /
試聽二這是一張以貝多芬木管作品為主的錄音,
包括五重奏(鋼琴、雙簧管、豎笛、法國號、巴松管)、
法國號奏鳴曲,及罕見七重奏(豎笛、巴松管、法國號+弦樂四重奏)。
這都是貝多芬年輕時代的作品(作品編號16、17、20)。
在貝多芬年輕的時代(1796~1800),木管類的作品並不常見。
即便是當時已是個百花齊放的偉大時代了。
除了這些曲目的特點外,這也是個相當精彩的演奏。
關於這個演奏的樂團,有樂友跟我分享,
曾在國外欣賞過(怎麼那麼Lucky)這個團體的演出,
是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木管演出!
其實,INDESENS以管樂演奏錄音起家,
會在這個品牌出現的木管錄音,
幾乎都會令人期待。
試聽一為五重奏,試聽二為七重奏。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23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50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3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柏林愛樂豎琴首席Marie-Pierre Langlamet的「這裡與那裡」,
很受歡迎,一直被樂友追問補貨時間。
Langlamet在INDESENS其實有好幾張錄音,
從莫札特到舒曼、德布西都有。
這是她與日本豎琴名家Naoko Yoshino(吉野直子)的二重奏。
Naoko從小受西方教育,並學習豎琴。
她在多家唱片公司有過錄音,後來跟HARP & CO.的塔莉曼夫人一樣,
自己創立一個品牌,發行自己的豎琴錄音,目前有7張發行。
不得不說INDESENS的錄音很強,把兩架豎琴錄得清晰又生動,
讓整張音樂聽來相當迷人。
當然,曲目全來自改編。
有阿爾班尼士、格拉納多斯、雷史畢基、
拉威爾、巴爾托克、法雅等作品。
甚至連法朗克著名的管風琴曲前奏與賦格,都改編進去。
兩個大咖,在兩架豎琴中,既合作又較勁,聽來很過癮。
這些改編的曲子,多為舞曲,
所以節奏與速度的呈現,顯得很重要,也考驗播放系統。
播得好,這會是張很驚艷又好聽的片子。
試聽一:格拉納多斯西班牙舞曲
試聽二:拉威爾庫普蘭之墓
試聽三:巴爾托克匈牙利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