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先來比大比小距離開箱,已經隔了一個月。
樂友問我,為何沒有繼續分享3D Lab的NANO擴大機,不夠好嗎?
我說,不是。它很好。只是⋯⋯
只是,還要幫它找個伴,才算完整。
這一個月來,手上有兩部3D Lab的後級,入門與Signature各ㄧ。
兩者規格,在上篇已介紹過。
先來看看,3D Lab NANO到底多小巧。
這是與Micromega的MyAmp(上面黑色機體)相比對,
可以看出,3D Lab擴大機(下面銀色機體)大概是MyAmp的兩倍大。
再來,拿3D Lab擴大機與圖同樣是法國的Audomat Opera相比,
3D Lab在長寬高上,大概都是Opera的一半,
也就是說四台3D Lab相疊,差不多是一台Opera。
體積不大的3D Lab NANO擴大機,讓我可以一隻提袋,
就可以搭捷運帶來帶去的。
當然,可以這樣攜帶,重量也是關鍵。
MyAMP實秤約950公克!(官網標明800多公克)。
而3D Lab NANO廠方資料是2.8公斤。
至於Audiomat的Opera擴大機,差不多是10倍重——26公斤。
所以,有體積考量的樂友,3D Lab在這方面有優勢。
3D Lab NANO擴大機或是NANO Amplifier Signature,
重量沒有太大差異。
3D Lab可以這樣輕盈,當然與其架構有關。
採用了交換式電源與D類放大,可以大幅縮小體積與重量。
不過,電源配置上,3D Lab NANO擴大機還有一顆小小的線性電源。
這是給訊號端供電用的。
從底下這張圖,可以看到紅色變壓器即為線性電源,
整個佈局結構簡單。更多的技術資訊,可以上代理商百鳴官網查詢。
攝影/百鳴提供在分享聽感之前,要先來看看3D Lab NANO擴大機「目前的處境」。
3D Lab NANO擴大機,是部類比輸入的純後級,但是——
原廠並沒有為它設計前級!
也就是說,要嘛幫它找個合宜前級;
不然,就得設備中具有音控能力,
或是採用3D Lab自家的方案。
選用3D Lab自己方案,首先,可以考慮他家的DAC,這是有音控的,
藉著切換不同的數位訊號來源,當作是部前級看待。
對於,使用CD聽音樂的樂友來說,這是最簡單的方式,
只要把CD轉盤或藍光機的數位訊號接到3D Lab的DAC上,
再把DAC的類比訊號接給NANO擴大機,就可以了。
我很想這樣試試,但——
法國3D Lab因為晶片供應問題,遲遲無法提供最新一代的DAC⋯⋯
所以,還在等待這樣的搭配。
另外,用3D Lab NANO擴大機搭配自家的DAC,
除了可以銜接CD轉盤播放外,
也可以透過DDC或是串流機做檔案、網路播放。
而對於沒有使用實體CD播放的樂友,
則可以考慮3D Lab自家的Player或數位轉盤。
這兩者基本上都是串流使用,也都具備音控的能力。
Player就是數位轉盤裡面配置了DAC,
所以,可以直接類比輸出給擴大機。
而數位轉盤,因為沒有內建DAC,所以適合已有DAC的樂友。
不過,要留意的是,3D Lab的串流Player數位輸入,
只提供檔案、串流方式,CD轉盤的數位訊號,是無法輸入的。
由於,我希望有機會接上3D Lab的DAC,以CD播放方式來比對,
所以,暫時就以手上的兩部前級來應對。
一部是Audiomat的SOPHOs前級,
一部是停產的J. C. Verdier的Control B。
兩部的售價都比3D Lab的入門後級來得高。
繼續分享之前,先說說3D Lab擴大機最有趣的體驗,
其一,這是晶體機後級,但暖機時間一點都不比真空管機短。
雖然機體溫度不高,但就是得花時間讓機體有微溫感,聲音才會豐盛。
其二,這雖是晶體機後級,但比起真空管設計的Audiomat Opera,
聲音更像管機的軟質味,相對之下,
Audiomat Opera反而像是晶體機的結實。(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