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sacd播放的問題,我早就破解過了;再來教教你們,彰顯CAT大師的氣度.....
1、DSD 訊號與 PCM『不能直接轉換』!!!很多人潛意識以為兩者都是數位訊號當成可以整數簡單轉換,正確答案是完全不行!詳細演算法我投降了,只能說 DSD 與 PCM 互轉幾乎等於類比與PCM互轉那麼複雜與高度失真!!這是一切的前提,死背這個前提,後面就全懂了。
2、正因為不能簡單換算,所以把DSD轉成44.1K當然只要使用低階晶片就好,功能也最簡單。PIONEER的中低階DVD很早就可以把DSD轉成192K,結果嘛,就像是低性能電腦硬是升頻到192K一樣,聲音反而不良。從 bchsieh對升頻的理解來猜測,如果要得到高傳真的 dsd 轉 192k效果,晶片性能一定要用到高速電腦才做得到。也就是說,藍光轉盤絕對不可能有這麼強悍的性能啦!因此,只要不是dsd輸出,而是dsd轉pcm輸出;那麼是44.1k還是192k是沒意義的,反正一樣都是高失真的。
3、但是,因為dsd最低規dsd64的訊息量還是大過44.1k/16,所以高解析降轉成低解析,會大量生成『偶次諧波失真』;如果系統不夠精準,是會變得『很好聽』的!所以播放sacd會好聽,這是第一個混淆變態,而且專殺hi-fi性能不足的音響系統。依我個人經驗,使用nano dac應該會中獎,會覺得大量生成『偶次諧波失真』反而比較好聽。
BOX會覺得經過HDMI小黑盒後192K比44K好聽,就是這個原因了:DSD轉44.1K 會大量生成『偶次諧波失真』!
4、再來,sacd唱片出版時,同一張唱片同時有cd層與sacd層,可想而知,它的cd層之品質一定是比較爛的,會把訊號的精準度優先設定給sacd訊號 <== 這是我猜的!因為真實現象就是:sacd唱片的cd層,幾乎都是垃圾訊號,再高級幾百萬元的轉盤讀出來的還是垃圾。只有cat可以透過消除rip差異的方法救回sacd唱片之cd層問題。請注意:我是測試過sacd唱片之cd層與相同錄音之cd唱片,兩者rip的wav檔訊號完全一模一樣,聲音天差地遠足以讓人痛罵垃圾............
因此,只要不是使用cat系統,能讀到sacd就一定要使用sacd,因為sacd唱片的cd層是專門害死數位轉盤的殺手。所以播放SACD會好聽,就算你使用跟我一樣的兩百萬元系統,也逃不掉這個第二個混淆變項:SACD唱片之CD層讀取品質先天就是垃圾。因此,播放SACD會好聽,那是天經地義!不好聽才要考慮音響系統是不是有問題了。在我的CAT系統可以躲這個問題,結果會發現:SACD層『不見得』贏過CD層喔!但是這己經是太專太深入的研究了.......一般如果你使用轉盤系統,那就一定要發現SACD層優於CD層無誤。
所以在我的系統,DSD轉44.1K一定是最爛的,會把DSD轉44.1K 會大量生成『偶次諧波失真』的問題無限放大!而DSD轉176.4K甚至384K一定是最好的,理由是我用的是電腦,計算性能比藍光機不知高多少倍........而原始錄音不是DSD錄音的SACD唱片,幾乎大部份都是CD層的44.1K>>>SACD層的DSD轉176.4K。至此己經把SACD唱片的播放現象全盤破解了。
※※ 結語:我要告訴玩轉盤的同好們:
1、使用轉盤系統,播放SACD一定要變得好聽!但是不必去追DSD或SACD,它的真相就是我上述所破解的。只有原始錄音是DSD、或者從類比母帶轉成DSD的唱片,比較有可能SACD會成功。==> 但是仍可能失敗,因為DSD無法進行任何後製,後果因唱片公司的水準而異。幸好,LYRINX 是非常正確的SACD,大家放心衝啦!LYRINX 之 SACD 的正確性是本人黃金雙耳掛保證的.....
2、播放SACD要轉成44.1或176.4?不一定,因為都是是巨幅失真,所以只要看看最適合自己的喜好就對了。不過一般而言,偏好大量生成『偶次諧波失真』的音響系統,吃掉聲音細節的機會比較大。
3、如果有人要因此改走電腦播放來播放DSD,我還是說:完全錯啦!電腦播放來播放DSD的問題跟轉盤系統一樣大,而且誤解更多,在MY-HIEND的討論串會講得比較仔細。這裡大家只要知道使用數位播放來播放SACD或DSD也躲不帶上述問題,這樣子就夠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