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音樂從我的喇叭中放出來,
我的注意力就完全被拉走了
這是Audiomat 老先生寄給我的Maestro 3 評論。
由於我們不熟悉當地媒體,所以無從知道評論者的背景與喜好。
不過,從作者使用的試聽器材來看,應是一位喜歡Audiomat的用家。
我私下猜測,他應該也會將自己的DAC - Audiomat Tempo 2.6換成Maestro 3。
對於作者的有些描述,個人覺得有點捧過頭了,連那個觸控面板,都能寫成「品味極佳」!
但作者在面對DAC的觀念,倒是與我一致,他說:
對於DAC這樣的器材,晶片與規格,不是重點,
線路與電源供應才是決勝負之所在。
我常常以翻譯來比喻DAC(一樣都是在做翻譯的工作),
把外文翻成中文,能夠翻得好的,除了外文要好外,中文更要好。
外文好,中文不夠好,只能自己懂,無法讓別人懂。
外文能力就如同晶片規格,線路與電源供應就是中文能力。
由於評論頗長,分成兩次分享。
也謝謝章厚明,度假回來立即翻譯。——Box
******************************
翻譯 / 章厚明
法國的音響廠牌Audiomat,由Clarisse兄弟檔成立於1986年。
Denis Clarisse負責數位產品,而Norbert Clarisse則負責擴大機部分。
Audiomat的第一款產品是一台重達50公斤、20瓦的純A類OTL擴大機,
裡面放了16支6AS7真空管,雙層放大迴路設計,無回授。
接著幾年,Audiomat一連推出的幾台綜擴與DAC都得到歐洲音響界非常高的評價。
除了我們在這篇文章將評論的Maestro 3 DAC外,
Audiomat也有相當多種類的音響產品,包括——
綜合擴大機Solfege、Opera、Aria、Arpege等。
還有唱頭放大Phono 1.6(Box註解:台灣有此機用家),
三款DAC(Tempo 2.7、Maestro 3、Maestro 3 Reference),
以及一台CD轉盤(D1)。
在北美市場中,Audiomat並不是家喻戶曉的音響品牌,
不過他們旗下的產品確實值得找來聽聽。
這間公司規模極小,所有的音響產品皆為手工少量打造,
不像一般大型音響品牌每半年就出一台全 / 更新機種。
從很多層面來看,Audiomat絕對可以說是家庭手工業的典型。
Maestro 3晶片與電源供應
Maestro 3是Audiomat推出的次旗艦DAC,僅次於Maestro 3 Reference。
對於Maestro 3,Audiomat並沒有提供非常詳細的規格資訊。
可以確定的是這台DAC使用了AKM公司的32-bit DAC晶片。
我猜應該是AKM新款的旗艦級晶片之一,
可以將PCM訊號直接解碼到32-bit/384 kHz,
也能把DSD訊號直接升頻為128x/5.6448MHz。
相較Audiomat先前出品的幾台DAC,皆沿用了Burr-Brown的DAC晶片,
這台次旗艦產品改用了AKM的旗艦級晶片,讓人相當驚喜。
我不會用「音響界的時尚達人」來稱呼Norbert與Denis這對兄弟檔,
他們不太傾向於跟上音響界的最新潮流,在器材中使用當時最新的DAC晶片。
相對地,這兩位仁兄將重點放在音響的架構設計上,
而且會願意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來仔細研發出一款產品,
確定通通沒問題以後才會推向市場。所以我想,
Audiomat應該是有聽到不少關於AKM晶片的好評。
就跟Audiomat旗下所有的DAC一樣,
Maestro 3有很好的電源供應(比這些年來我看過的器材都好)、
一個分離的類比輸出電路,以及非常非常多的電容──
我把頭伸進去,大概數到30萬uF就放棄繼續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台機器中,
數位電路與類比電路之間的隔絕設計,
以及另外獨立出來的電供,之間以一條做好屏蔽、並且可以拆換的發燒線連接。
接收端子與觸控面板
Maestro 3可以接收的數位訊號源包括
同軸(S/PDIF)、XLR平衡線(AES/EBU)、光纖Toslink、以及USB和乙太網路。
多虧了Amanero的USB介面,這台DAC可以將PCM訊號解碼到32-bit/384kHz,
DSD訊號則是可以升頻至雙倍(128x/5.6448MHz),
不過來自光纖、同軸、以及XLR的訊號則只能輸出一般的24/192格式。
輸出的選項則包括了RCA訊號、XLR平衡,以及同軸(一樣僅止於24/192)。
可以另外加購的乙太網路模組,
則讓Maestro 3變成非常有效率的數位串流播放器。
可惜的是,Audiomat在我們撰寫評論時還沒有能夠提供這個功能。
Maestro 3的前面板有著一個品味極佳的藍色觸控螢幕,
可以顯示輸入檔案的格式與來源,也提供可以另外加購的遙控器。
這台機器可以手動調暗或關閉觸控螢幕、
也可以讓輸出靜音、正負極反向、播放原本的DSD訊號,
或是將DSD重新解碼為PCM格式,同時還有四種數位濾波設定。
原廠推薦的預設值為Short Delay/Sharp Roll Off,
我試聽以後則稍微喜歡Short Delay/Slow Roll Off多一些。
不過基本上這些設定的差異不大,我就沒有再細究哪一種數位濾波比較好聽。
我單純覺得後者聽起來稍微溫潤一點點、音場也開闊一點點,
但硬要我做出這種比較,快要讓我把頭髮拔光光了。
(Box註解:
1. 雖然新天新地是Audioamt的台灣代理,
但個人實在感覺不出Maestro 3的前面板顯示「品味極佳」!
剛收到機器時,我還寫信向兩個老先生建議:
拜託!找個專業設計一下吧!
2. 數位濾波的變換,我的聽感其實差異不小,
但選擇上與作者不同,我維持出廠設定,
主要是作者選擇的設定:溫潤感,聽久了會膩。)
安裝與開聲
Maestro 3的外殼尺寸為445mm x 345mm x 130mm,重11公斤;
裝有兩個變壓器的電源供應器尺寸為230mm x 110mm x 60mm,重3公斤。
整體而言,Maestro 3的外觀設計就是典型的Audiomat產品──低調典雅。
這台DAC由三個尖銳的角錐撐起,所以要注意音響架的材質。
我自己是把DAC本體放在IKEA的竹製切割墊上,
電源供應器也放在竹製切割墊上,各放在音響架上的不同層,
兩者距離盡量愈遠愈好。
我用一台爛爛的筆電(Asus i7,Win8介面,只裝了必要的程式),
照著說明書下載並安裝了Amanero給Windows系統的驅動程式,
播放程式則使用J River Media Center 20或是JPLAY 6。不過,
我最後發現,用JPLAY新的JPLAY串流軟體,搭配JRMC 20's DLNA當伺服器,
並由Google的平板Nexus 7控制,可以得到最佳的聲音品質,
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了。
我的音樂檔案存在Sonology DS214硬碟NAS伺服器,
用兩條一米長的Sablon Audio Panatela LAN網路線連接橋接器與筆電。
從橋接器到數據機的線則是18米的generic CAT6乙太網路線,
連接電腦與Maestro 3的USB線則選用了Light Harmonic的LightSpeed。
Maestro 3再用Sablon Audio的Panatela級訊號線,
接上同廠牌的擴大機Audiomat Opera Reference,
喇叭則選用JM Reynaud Evolution 3,重低音則是REL Q108,
喇叭線跟所有電源線都選用Sablon Audio品牌。
在我評論音響器材的十數年間,
我發現某些器材一出聲,你就知道它非比尋常,或是說,
在同類型的眾多器材中鶴立雞群。
幾年前我第一次接上Audiomat的綜擴Opera Reference,就是這樣的情況,
現在也出現在Maestro 3這台DAC上。
我必須特別說的是,以上這兩台機器對我來說,
提供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音響器材模範,能夠忠實呈現錄音。
如果在更高的價位帶,我相信其他品牌一定會有更好的器材,
但在這個價位帶的選擇中,我會說Maestro 3 DAC會是我的參考級。
音樂一從我的喇叭中放出來,我的注意力就完全被拉走了。
(待續:聆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