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喜歡喝咖啡,但是每日也就一杯。所以,不惜成本,自己烘豆,也講究磨豆與沖泡。
咖啡豆的來源是向一位日本人買生豆,然後依自己所需的量與口感偏好烘培。
烘豆機是一位高雄的顏先生所製作,名為Quest M3,他大多外銷國外。
摩豆機,我使用兩台,一是西班牙的COMPAK製造的K10 PRO電動錐刀(刀盤68mm),
一是美國製造的HG One,手搖錐刀(刀盤83mm)。
目前,K10 PRO放店裡使用,圖其方便。
沖泡方式,只用手沖,以單孔2人份濾杯,經濾紙手沖。
比起賽風方式或是法國壓,口感上少了些濃稠與厚實,但可以過濾掉大部份的醇類與脂類,對身體負擔比較輕。
咖啡與音樂、音響其實是相當接近。
種咖啡樹、摘豆就像是錄音,烘豆就像是製作唱片的後製過程。
烘豆,我喜歡保留豆子裡的酸味。
很多人不喜歡酸的咖啡。其實,咖啡豆屬於水果類(長得像櫻桃),本就有果酸在其中。
保留酸味,就猶如保留了現場的氛圍,喝來更真實、自然。
很多深烘培的豆子,除有特定目的,不少是為了去除豆子本身的怪味道,可能來自處理過程沾染的土味、草味、甚至碘味或農藥味。
而這些處理,大都是以重烘培來去除或掩蓋味道,就像錄音裡的壓縮,來製造厚實的中低顰或清晰度。
如果不是自行烘豆,那麼磨豆機就變得相當重要。
磨豆,猶如數位裡的解碼過程、或是LP裡的phono stage,足以影響咖啡沖泡出來的味道。
磨豆機的功用就是切割豆子,切的不均勻、細粉太多,會讓豆子的味道呈現雜亂;
切割時溫度太高,又會讓豆子味道「早洩」!
以自己使用的兩台磨豆機而言,K10 PRO本身為低轉速高扭力設計,
但沖泡出來的咖啡味道與HG One比,猶如壓縮與不壓縮的感受。
換成頻寬來看,K10 PRO出來的味道「頻寬」較HG One窄,
而且個性上,有點悶、彷彿被壓縮過,同時味道比較被混合,也就是層次感略差。
而用HG One則「頻寬」更好,更重要的是咖啡內裡的味道清清楚楚。
而這種清楚,是自然地呈現,會讓人在下口後,有種幸福的讚美!
這兩台磨豆機,很容易讓我聯想到以前用的某高級品牌DA與目前用的Audiomat的Maestro 2。
我是想分享咖啡啦,但免不了會提起Audiomat。
以前主惟在新天新地時,生前幾年的咖啡豆就是Box供應。
現在新天新地2,也多少供應咖啡,只是客人多時,難以提供,週間比週末容易喝到。
喝得到喝不到,都是緣分。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