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i 寫:老實說
藍光和MICROMEGA的比較完之後是有一點感觸的
我試聽蠻多類型的
其實,不難聽出差異,或者說其實差異還蠻明顯的
我隨意舉兩個例子(因為大家不見得有我手上的片子,大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音響測試片)
大家注意HORTUS帕杜魯那片第12軌剛開始的打擊樂
以藍光而言 小鼓的鼓點與下面的金屬共鳴分離度很好 MICROMEGA較糊 不過與另外兩種鼓的分離度倒是兩者都有達到
SKARBO的郭德堡
藍光有管子的空腔共鳴 MICROMEGA聽不太出
解析度的差異其實很容易就可以聽出來
但我為何比對那麼多的試聽片呢?
因為我發現MICROMEGA很”好聽”
而且有些時候糊是因為資訊量更多造成的
我認為這是一個音響發燒友不斷必須面對的功課與訓練
不好意思,跑來把這篇2015年的舊文挖出來"考古"
請問「有些時候糊是因為資訊量更多造成的」,更具體的情況是如何呢?例如像是解析出很多高音,但空間吸音不足,造成反射音過多而糊嗎?
要如何判斷糊是因為"解析度不足"、還是因為"資訊量高到無法消化"呢?
又,"解析度"="資訊量"嗎?還是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面向?所以會有系統"讀取"(不是解析)出很多的資訊,但卻無法適切地播放(也就是解析)清楚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