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300 執著亂試之 DLNA 播放..and so on

有關新天新地代理音響品牌及相關音響議題討論

Re: E5300 執著亂試之 DLNA 播放..and so on

文章peaceming » 2022-12-31, 15:17

翻出多年未用的 PC 舊零件,回想上次開機時間? 呃! 應該超過五年或更久吧?
檢查檢查零件現況,用基本三要件 CPU(散熱器),主機板與記憶體開始,搭個測試用小 PSU,再東翻西翻才找出個鍵盤。

再次確認零件都裝好,電源線也接好,開機! 聽見久違的 CPU 散熱器與 PSU 風扇聲。
以前沒特別感覺,這時在背景相對安靜的環境,聽得見,知道它存在,聲音算小呢!
測試段時間(不少天)後,接上老硬碟,連老硬碟運轉都更大聲!!

久未運轉的組件,暖身就先從測試記憶體開始~
抓了兩支更早前測試 NB 記憶體,與準備嘗試 Arch Q 做的隨身碟,進入 MemTest 86 的長時間測試迴圈..

老 PC 在這時間點,接續小 NB 時期的記憶體拼圖,還有探索其他未解之謎。
DDR4 進入末期,DDR3 仍有二手品在網路上流通,且同樣五花八門。

當然! 沒有那些曾富盛名的產品,以實驗角度,價錢是首要考量,即使出現這些高價品,也只有敬而遠之。
翻了翻網上流通商品,DDR3 進展到 DDR4 的轉換期,DDR3 1866, 2000, 2133, 2400? 尾端還有這麼多種!!

老柴再燃之一 創見,它們也曾有 DDR3 效能款記憶體呢! 訝異! 入手了款便宜二手品,做為暖身與調整的敲門磚。

久久前在串裡,曾好奇 DLNA 遇上不同載體(NB, PC)是否有差異?
那時應是初次針對 PC 類別內組件,去感受不同調整與不同組件,對聲音產生什麼變化?
結果 SATA 線,PSU,降電壓,連記憶體安裝位置等等..全產生可辨識的改變!!

不是從本體單機,而是從雙機角度體驗到這些,更久前網路上討論的現象。
但那段 PC 期僅是短期好奇心起,隨興的插花之舉,未再投入更多時間。

相隔多年再搬出這套設備,為探索更多可能性,邁入調整與測試,有種似曾相識?
好事多磨的感覺? 之後會出現多少調整改變聲音的未知呢? 期待!!
最後由 peaceming 於 2025-03-22, 15:45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peaceming
 
文章: 698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Re: E5300 執著亂試之 DLNA 播放..and so on

文章peaceming » 2024-03-23, 18:54

上篇金工練功文後,大概因 懷舊,把手邊些老產品,有近十,十幾,更甚到二十年以上,一一挖出來看看(擴散?)。
這幾天思考與回憶,為何脫離用電腦聽音樂許久? 想想大概有幾個原因吧?

1. 產生影響的變數太多了

曾有段時期,那時仍是桌機盛行,NB 漸起與之競爭,大概慣用桌機,瘋瘋的 Rip 了不少 CD。
後面意外逛到 psycho 的錄音藝術串,也接觸到 STSD。

那時出現重大因素有二,一是 錄音藝術,二是不同的 Rip 有無差異?
結果自然是 錄音藝術(多數是 STSD 的 CD) 能反映桌機變數的影響,而不同的 Rip 也有差異!!

寫 DLNA 串時,外在的 PSU,SATA,LAN..等桌機組件與配件,通通能影響聲音。
內在 OS 與相關軟體的參數設定,也通通能影響聲音。

經歷過那些考驗後,我停止再 Rip CD 了!! 因為牽涉太多,頭很大~


2. E5300、RC AN7510 與 NANO

接觸 STSD 一陣子,跟風買了第一台 E5300。
RC NANO 則在社長不給試聽,有緣就買回去,姜太公釣魚般隨意下直接收了一臺。
那契機似是取貨預定的 RC AN7510,寫到這,可惜沒收一條 AN7510 銀版,應該也未聽過它的聲音。

接著試出 MES30A 則讓聽音樂,往這組合大大傾斜,最後小 NB OS 陣亡就成了最後一根稻草。


3. DIY E5300 電源之潛修或苦行?

當初當初不想碰這塊..,應該預感到後面會 狠狠狠很很麻煩!!!!!
電源升級方案,三個看似簡單的名詞,卻並非如此。

電源 是音響的重中之重,那時概念上知道,實際經驗的話,不多
升級 升? 一點點是升,很多也是升。 級? 何者定義呢? 一級為何呢?
方案 一個可被複製? 可讓人直接使用的組合? 或成品。

零件,是我所知的最基礎點,也是 DIY 能掌控的最底層。
單一零件能否影響聲音? 那時曾有些經驗,也因此擔心 E5300 會出現同範圍的情況。
回頭看,在測試單點電容更換時,就已邁入這麻煩的範圍。

演變到零件範圍,就成了潛修與苦行了!
找零件,試零件,聽零件,停滯,休息與思考,繼續再循環。

回到電腦這塊,在上面一二點時,已感到用電腦聽音樂,須注意與若想花精神,有許多麻煩。
進入第三點後,則把麻煩擴大到零件範圍~~ 唔! 頭越來越大呢!

寫文時比較 BD(或 CDP) 與 電腦,思考兩者最大的不同,是 軟(韌)體 與 自組(可玩)性。

數位(電腦)是自己從組件範圍,來建構整個訊源,若還有能力修改(調整與優化)軟(韌)體,非常恐怖的可玩性。
等同把電腦相關的組件與配件通通納入,再加上軟(韌)體可動的各種項目。

反之 BD(或 CDP),則僅限於外部線材(或組件與配件),或到 DIY 內部電路板的範圍​
進到更恐怖的零件範圍,則是踏入泥淖,但這只有一個泥淖(雖說也可擴展到電腦)。

鑒於怕麻煩,少掉電腦那一大塊(組,配件),另一個泥淖(軟、韌體),還有 Rip 大量 CD 的苦活。
更因第三點,而脫離電腦許久,幾乎全用 BD 聽音樂。

想想要 Rip CD,若順利導入 samshu 的 OS,硬體仍需要注意,或仍有可 DIY 處。
不論是純硬的 DIY,或能修改軟、韌體的 DIY,更甚者通吃的 DIYer 全讓人敬佩呀!!


普通者如我,則是繼續慢慢摸索.. :d02:
最後由 peaceming 於 2025-03-22, 15:50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peaceming
 
文章: 698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Re: E5300 執著亂試之 DLNA 播放..and so on

文章peaceming » 2024-03-31, 17:36

三月結束了。 這幾周因懷舊,也因繼續尋找工具與零件,暫離 E350 小 CDP DIY。

再把一年多前翻出的桌機組件再次開機,仍正常,雖說已近十個月? 未開機。
我碰東西不乏一陣子摸摸這,一陣子碰碰那,因事、因需求、因偶然觸發..等,便會轉來轉去。
轉久了,還會忘記之前碰到哪兒? 但好處是能保持動力,偶而還有觸發靈感的時刻!!

再翻出許久前購入的二手品,檢視著久久前上次 DIY 的實驗,回想 DIY E53 的種種。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CDP,電腦,串流,三十年的變化,CDP 那塊我沒什麼接觸。
電腦之後的時期,也許在旁觀看,也許半途踏入,算參與過少許。

現在能嘗試應用些經驗,在 E350 與 電腦 上互相印證,繼續觀察影響面,推測可能性。

最近看到篇 1980 年關於 電容 的文章,有譯者不知在哪年翻譯? 2010 年有資深者將其分享在網上。
四十幾年前的文,有參考價值嗎? 有,且重要,有深度,那時便能以科學探討。

現今呢? 是進步? 還是退步呢? 看到該文有感觸呢!!
身處覺得 DIY 已式微的時期,見到四十幾年前的高度,汗顏。
但也因累積了些許經驗,能擦到些邊,而覺得開心與有趣。

DIY 就是需要不斷嘗試與累積,腳步與速度雖不同,仍有機會找到樂趣。
peaceming
 
文章: 698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Re: E5300 執著亂試之 DLNA 播放..and so on

文章peaceming » 2024-04-19, 20:06

這兒仍會運轉嗎? 或因實體店面結束而同樣停止? 不知,再看看後續變化。

時間是無價,觀察萬物變化之單位,隨時間流轉,變化自在心中。

這幾周有些感觸..,因懷舊,再翻出十多年前購入的二手品,啟動久置的 PC。
重溫久遠前的實驗,重新檢視二手品的種種,比對這些年所得與思考改善點。

1980 年那篇 電容相關文,令我反思電容這基本元件,規格書內容的意義。
將 DIY E53 敘述為潛修,乃基於這過程是建立 零件與聲音 間的連結和經驗。
世上零件何止成千上萬? 如何累積經驗? 如何更有效地尋找需要的零件?

繼續尋物行,光華走幾回,新光華內的零件店,八德路上的老牌音響零件店..
地下樓層與巷內的老牌電子工具與零件店,COVID 後幾年,大變化與小變化皆有。
大變化者依屬性拆分營業地點,小變化者店內櫃架、擺設與販賣品項轉變。

忠孝東路三段的老牌音響零件店,許久未去逛,再訪也變化大到有人事已非感。
重慶南路二段的耳機音響店,上次是購買耳機的替換頭帶,是幾年前呢?

這次再訪發現人變多的店員,全部未滿三十之感,氛圍不同了呢!
店內配置同上次,除部分櫃位有變,一樓似看不到喇叭,架上多是耳機與相關配件。
不少客人圍著試聽櫃,試聽各自物色的產品,直觀感,好像不少宅宅或工科男。

心裡湧起微妙感,以前的自己,是否也看似如此呢?
也許脫離耳機世界頗久,偶爾聽聽耳機,是較長時間無喇叭,或測試,或溫習之舉。
旁觀試聽耳機的客人,聽著店員與客人間的問答,相隔多年後讓人有奇異感?

寫遠了,找零件..,曾看過網路上有 囤零件!! 這行為相關的敘述,對此感疑問?
翻翻網上過去紀錄,似從 CDP 攀升至輝煌,再轉折而下的期間裡,一些極品零件應勢而生。
那時不知仍在聽耳機,或已接觸二聲道? 距離 極品零件 遙遠。

無從感受這些極品零件的特異,或停產,或減產,成為段記憶,亦或變成高價逸品。
當尋找特定零件,發現難找、品項有限或高價,略能體會 囤零件 之需。
認可特定零件的表現,常用或價位能承受,在通膨,減產或不知何時會停產的考量下,或許。

整理手邊遠從音響 DIY 初始至今購入的零件,看著久遠前購入的 nichicon MUSE 系列..
那時零件相對便宜不少,不確定使用量,購入全挑選具些量,價更低的促銷組。
實驗了不同規格的 MUSE,多數聽不出合用處,詫異後,再收回儲藏盒。

快轉到 DIY E350 的某日,想起 nichicon MUSE,想再試試它有可用處嗎?
如 ELNA RE3,聽到不同了,且聽得出不同系列之別,但未久測至穩定(仍有疑問點)。

回到 PC 相關的二手品,整理時也翻出些 nichicon 非音響系產品,一起抓來測試。
測後感,似不錯,暫時維持著不動,繼續觀察後續變化。
整理過程裡,也分出不少,現覺得低於需求的產品,陸續分類與分區存放。

特定零件時機已過,若找到,只能微量購入與測試。 未測過的新零件,也是微量購買。
分類後低於需求的零件,需想想如何運用,而符合需求但較難買的,擇量購入備著。
沒多少意願去找高價逸品,但價位能承受的會小量囤,畢竟用量較少,價位仍要多想想。

懷舊,測試與重續二手品 DIY 時,一併翻了曾彙整過音樂檔的複本測試硬碟。
實驗產生的音樂檔,網路上測試用的音樂檔,久遠前不同時期,不同機型轉的音樂檔..
久到在接觸 STSD 前雜七雜八的音樂檔,那時已是流行與古典參雜,偶有些所謂的發燒片。

隨興翻選這些老檔案,SONY, BMG, Denon, 魯賓斯坦的歷史錄音..聆聽並思考。
翻選著 Andromeda, Archipel, Charlin, Ricercar, Continuo, Hortus, Skarbo, Solstice..
聽著 Andromeda Cortot 雨中的演奏? Beaumadier 短笛和其他笛,或提琴的合奏..

開心,我知道仍有許多不足,這狀態下聽著二手品反映著各音樂檔的不同面貌。
慢,依自選的路前進,互相借鏡,互相應用,互相改善,開心。

漏寫,這陣子瀏覽論壇,發現 samshu 的大作,驚人的超過三百多萬閱讀數!!! :f04: 讚讚讚
peaceming
 
文章: 698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Re: E5300 執著亂試之 DLNA 播放..and so on

文章peaceming » 2025-03-19, 23:48

近一年過去..,從哪兒繼續寫? 從 2016-01-16 這兒繼續,擷取部分如下
peaceming 寫:音樂檔案放在不同的儲存介面,是否會產生差異?

哪種儲存介面( HDD,SSD,MEM..)?

播放軟體與音樂檔案放在不同的儲存介面與傳輸介面,會產生差異。

那時實際體驗後,令我需思考相關可能性與影響,測試 SODIMM ,剛好屬於其中一要素。
不論將 OS 或音樂檔放進記憶體操作,記憶體似也該列入要素?


2025 此刻,仍未試過把 OS 放進記憶體內執行,覺得在前置要素這塊要釐清與累積經驗。
而延伸的音樂檔載體..,從多次接觸到的實際情況,後續再累積其他經驗至今,載體確如之前想像般麻煩。

當 CD 開始轉成音樂檔那刻,便開始累積載體數,並附加不同的影響。

以 CD 成 WAV 檔為分隔線,成檔前(轉檔環境與過程)有講究,友站已有相關討論,成檔(儲存的那刻)後,也有其講究!!
昏~ 越釐清,越增添更多影響因素,rip CD 變成實驗,反無法成為儲存與聽音樂的方式。


2020 曾下載友站的音樂測試檔,用 NB 加耳機(好像用 i-DAC192..,不確定),難聽出 rip 檔明確的差異。

2022 後 psycho 在友站分享 wipe disk ( diskwipe 程式),再次下載音樂測試檔。
同樣是 NB 加耳機,這次其他相關設定,全忘了。
難區別有無 wipe、不同網友 wipe 後的音樂測試檔(測幾次無明確判點,也懶懶)。


2024 因懷舊,翻出音樂檔的複本測試硬碟,繼續處理未整理完的音樂檔時,再想起 wipe disk 這現象。
因種種不同的測試組件,此次測試結果讓我詫異了!!! 差異大到讓人有不真實感,明明是同一個檔案!!

那時興起之舉,設定也簡單,就 USB 3.0 外接 複本測試碟,忘了接什麼電源?
一顆古董 320GB 硬碟接主機板的 SATA 跟電源。

對古董碟切一小塊磁區,用 diskwipe 執行 GUT 一次,從複本測試碟 複製音樂檔到小磁區裡。
好像用 foobar2000 同時加入兩顆硬碟的音樂檔,再交錯比較。

一播放...只是原檔簡短聽,一切到複製檔,哇~~~ 還想會同以往般難判斷嗎?
出聲後,反令人無懸念,生氣!!

複本測試碟內所有音樂檔,大多是五年多前複製進來,不算太老(老? 好妙的感覺)吧?
但相較於古董碟複製檔,晦暗不明,暮氣沉沉..,無懸念,古董碟複製檔!!
這點一確定,後面又冒出一堆需思考、測試與整理的事項。


接觸 PC時間頗長,多年前便開始接觸企業碟,古董 320GB 這顆便是。
手邊不只一顆企業碟,後面不同品牌,不同的容量,500GB、1TB,一般與企業皆有。

上班後大幅倒向 NB,入手硬碟的周期拉長,不規律。
再入手 2TB 非企業碟,這次維持頗久( PC 也少開機了),跳到 4TB..,則在封印中。

之後轉念開始用二手碟,複本測試碟就是二手碟。
手邊有一定數量的二線碟,全成了測試與需整理的組件,而之前記憶體測試也還未結束說,呃。

東翻西翻挖出所有存貨,一顆顆古董,趁這次檢查健康狀態,分類(正常與異常),分割磁區並 wipe。
比較同型號,不同顆、比較同顆碟,不同電源路徑(某期間的硬碟,大四 pin 與 SATA 電源 pin 並存)、比較不同品牌的硬碟..。

自然非常費時,還須思考怎麼配置分割?
至於單次與多次 wipe,單次與多次複製,稍微試了試,留待以後再繼續,花時間整理先。

空碟 => 硬碟廠軟體仔細檢查磁軌,檢查沒問題就分割磁區,再 wipe 一次。
非空碟 => 硬碟廠軟體仔細檢查磁軌,所有檔案複製到已 wipe 過的硬碟,重新分割磁區,再 wipe 一次。

有狀況(NG,警示黃燈,壞軌)的硬碟,撈出來(NG 的竟是企業碟)集中。 健康的硬碟,全播放音樂檔,作簡短的比較。
有資料的硬碟,再次整理與分類,漸漸集中到特定硬碟,GB~TB 的各類檔案,複製來複製去。
音樂檔的部分,彙整以往四散在各碟的音樂檔,分 rip 的機型,照音樂再分門別類歸檔,非 WAV 檔的進行轉換。


這龐大工程,勞心費時多日,終於整理完手邊所有硬碟,音樂檔也初步安置了!!

最後..,wipe 與硬碟的測試,有下列幾點體驗

1. wipe 過的硬碟,能讓音樂檔活力大增!
2. 同型號的硬碟,會有聲音上的不同,但須苛求嗎? 目前感覺還好。
3. 不同品牌的硬碟,會有聲音上的不同。
4. 同顆硬碟上的電源路徑,會產生聲音上的不同(手邊這顆硬碟,大四 pin 優於 SATA 電源 pin)。
5. 企業碟聲音較好嗎? 不一定,手邊 S 牌企業碟,與 H 牌一般碟,H 牌似好些。

在這兒謝謝 psycho 友站的分享,讓我多年前的疑問,有契機再解惑相當大的一塊。
ArchQ 我仍未嘗試,但 Windows 下,音樂檔已能安身,且繼續進行其他實驗。
peaceming
 
文章: 698
註冊時間: 2013-02-03, 23:40

上一頁

回到 音響區・愛亂想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