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ceming 寫:500MHz/1GS/S RT,好棒的儀器呀! 更不用提有革命情感~~
看來 bchsieh 可能有不少量測說..
哈,由於已經有新主力,它已經是半退休狀態了...
peaceming 寫:謝謝 bchsieh 說明,請問直方圖只出現在右上嗎?
還是有方法可以把直方圖放大至全螢幕?
不然只靠那麼小的區域顯示,有觀測上的難度吧?
印象中有雜誌貼眼圖出來,請問 眼圖 與 Hs StdDev 有何差異呢?
那直方圖嚴格說只是看個大概而已,沒辦法放大至全螢幕。
要全螢幕的直方圖,小弟有另外一台專門測時脈的機器可以用,但就是要找時間測了。
其實這張圖就是眼圖,嚴格說是半個眼圖,只是當初拍照的時候沒有想說要放上網路,
設定的顯示模式不利於拍照而已。
眼圖測量jitter也是看50%上升/下降緣的Hs StdDev,其實是大同小異。
peaceming 寫:只要輸出訊號頻率不是48KHz為底,都是jitter clock。
請問這句話的意思是? 若是 48K 的輸出訊號,協定就不同了嗎?
反過來說一般 CD 規格的輸出訊號,都適合 dejitter? SACD 也可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realtek內部只有48khz的運作時脈。
如果要輸出44.1/88.2/176.4等以44.1KHz為底的時脈,
會用48khz的訊號,然後每隔一段時間中間跳過一個sample不輸出,
讓平均時脈為44.1khz,來模擬44.1khz的訊號。
再說詳細一點,realtek輸出44.1khz訊號時,每160個frame中有13個frame無資料,也就是只有147個有意義的frame。
因為44.1/48 = 147/160,所以接收端會認為訊號是44.1khz,但其實波型是時有時無的48khz訊號。
這就叫做jitter clock。
如果是輸出48khz為底的訊號,就無需模擬,自然不會有這個jitter clock的問題了。
說實在的,這是個非常聰明節省成本的方式。
樹梅派也有類似情況,只是更嚴重。
無論是44.1還是48為底的頻率,全都是jitter clock。
是否適合dejitter,得看原始訊源的jitter和dejitter本身的jitter的比較。
如果訊源的jitter遠大於dejitter的jitter,則可以試試dejitter。
如果訊源的jitter已經跟dejitter的jitter差不多,使用dejitter反而還有可能把jitter變大。
SACD的dejitter可行,但小弟不知道有成品被做出來。
peaceming 寫:看到 realtek.. 才了解之前諸多猜測都是錯的。
不過 realtek 可輸出 AES/EBU 嗎? 是透過什麼裝置轉換呢?
還是自行修改的呢? 有比較轉換前後的聲音嗎?
原始主機板上的realtek設定是光纖輸出。
小弟把光纖拆了之後,用脈衝變壓器把訊號轉換成AES/EBU。
轉換前後的聲音走向不同,但造成這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很多,
因為傳遞介質、接頭、光電轉換等等都完全不同,很難分析出到底是哪個部分的影響最大。
peaceming 寫:這組合是 bchsieh 的實驗組嗎? DAC 也是成品改機嗎?
量測在接收晶片前,所以是點在晶片腳,或焊線在被動元件上呢?
CAT5e 的自製線,有再試過同廠 CAT6 以上的線能否精進嗎?
這DAC是DEQ2496大改。
整個數位和類比輸出入子板完全移除,重新製作。
時脈重整電路和供電也都改了。
量測點是在脈衝變壓器的輸出腳,直接用原廠探棒夾上去的。
沒特別換CAT6再重測,但根據之前用其他儀器測試CAT5e和CAT6,
發現所造成的jitter差異跟dejitter所造成的jitter差異比起來,是可忽略的。
peaceming 寫:SPDIF 包含時脈訊號,以之前某次經驗(非SPDIF),曾請人看過 slew rate。
時脈 slew rate 從 ns 級再往下降..仍有聽感上的差異。
不知之後有機會在 E5300 上再體會類似的感受嗎?
HDMI 小黑盒應有類似的加強吧? 等之後小黑盒解封再測測看。
slew rate就算是到了100ps以下,都還是聽得出來差異。
但這時候的問題就是,到底真的是slew rate本身所造成的聽感差異,
還是slew rate所產生的高頻雜訊高低,讓聽感有所變化?
小弟還沒量過HDMI小黑盒和藍光機SPDIF輸出的波型差異。
應該找個時間來量量看。
現在的儀器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