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STSD » 2012-08-31, 14:41
以長期從業於古典唱片市場,並且關懷音樂欣賞環境的我的角度來說。
其實我並不認為從外國人眼中看到的台灣會是合理的。
許多他們想當然爾的'前提",在台灣是完全不存在的。
台灣不支持本地音樂家?不,台灣是不支持所有不知名的音樂家。
再說,關鍵也不在支持與否。
廣大的愛樂者只是在尋求認同,用知名的音樂家妝點自己的品味。
哪件事不是這樣,又何止是音樂呢?
另外,我想說件似乎有點離題,卻並不離旨的事。
在重灌電腦的幾個小時裡,雖沒有心情,還是強迫自己把好幾張新片拆開來聽。
並未開燈,就這麼,把CD放進去,用耳朵聽音樂。
讓我滿意的真不多,特別有一張,我覺得糟,亂無章法。
一讀簡介,那可是大賽得獎者,已經被大廠簽走的年輕音樂家。
我不知道他現在有多大名氣,但我想說的是...
即使已經是2012年,即使是歐洲的一部分,仍然有比我們想像得更多的地方,不知道自己在搞什麼。
與大家想像的不同,古典音樂是在一個非常有限的區域所孕育出來的特殊傳統。
而在十九世紀教育體系健全之後,他以超乎大眾所能理解的速度奔跑了一個多世紀,一直到被外行人當作宣傳的工具與商品,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1950年代的蘇聯音樂家,與現在的東亞音樂家,豈不是同一件事嗎?
癟腳的美,總還是有美的價值,但錯誤的美學,不如沒有美學,這就是我與演奏家中間,劃定純粹心靈上距離與關係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