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Hi,「月底の樂友」幫你留一張晚安。
這幾年,每到月底(30號或31號),
總會固定收到一位樂友的訂單。
我私下稱他「月底の樂友」。
他不是「月光族」,只是習慣在月底時,一次下單需要的片子。
久而久之,這張月底訂單,成了一種盼望與安慰。
心裡知道,在遠方友人看著這些唱片,尋找他們喜愛的。
而當業績很差時,這也會是那個月的最後一次安慰。
我知道他喜歡爵士樂,但我分享的爵士樂不多。
晚安曲的這張「佛瑞、拉威爾爵士印象」,幫你留一張。
這是Herve Sellin的第二張「爵士印象」。
第一張是德布西,分享在底下,同時有他的簡單介紹。
Sellin的「爵士印象」,跟一些「古典+爵士」的做法不同。
他不是先呈現古典風格的主題,再慢慢轉變成爵士。
他是直接將主題呈現出爵士風格。
這次的佛瑞、拉威爾爵士印象,
他選了佛瑞的三段《安魂曲》、一首歌曲與巴望舞曲。
拉威爾則是一段鋼琴協奏曲的慢板、兩段《達夫妮與克羅伊》,
還有《鵝媽媽》及幻想曲、前奏曲。
佛瑞的部分,因為旋律性強,比較容易抓到。
拉威爾的曲子,因為更現代與自由,
在演奏與聆聽上,相較會難一些。
但是,如果你早上聽了巴哈的鍵盤作品。
晚上,就聽這個吧。
廠牌:INDESENSCALLIOPE / 編號:IC01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試聽一是佛瑞《安魂曲》的第六段〈救贖我〉,
如一時想不起來原曲,底下有張「最正版」的佛瑞《安魂曲》參考。
試聽二是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試聽三是拉威爾的前奏曲。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07 /
試聽一 /
試聽二是張德布西,也是張爵士鋼琴。
演奏的鋼琴家Herve Sellin畢業於巴黎音樂院,
是已逝的鋼琴家Aldo Ciccolini的學生。
不過,畢業後,因喜愛爵士樂,和許多美國爵士名家合作,
與薩克斯風名家Johnny Griffin合作長達15年,
也為歌手Dee Dee Bridgewater伴奏了好幾年⋯⋯
豐功偉業訴說不完。
在這張爵士鋼琴裡,他從德布西出發,
再逐漸展現出他認為的德布西爵士風味。
熟悉德布西鋼琴曲的樂友,可以聽聽有沒有道理。
試聽一取自《前奏曲》,
試聽二取自《小組曲》裡的〈芭蕾〉,四手聯彈。
Herve Sellin的另一張有趣的片子。
廠牌:INDESENS / 編號:INDE12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1983年,美國演員芭芭拉史翠珊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楊朵》,
當年一片叫好聲中,一舉拿下了不少電影獎項。
《楊朵》的電影配樂來自法國作曲家Michel Legrand(1932~2019)
Legrand是法國電影工業配樂的大咖,
在巴黎音樂院跟隨娜迪雅布蘭潔學習,
後來不止作曲,還擔任指揮與爵士樂手。
一生創作過200多部的影視配樂,
拿下了幾座金像獎、格萊美獎。
這張專輯是紀念Legrand為音樂界的貢獻,
收錄了Legrand的電影配樂、爵士作品等。
主要以大提琴搭配鋼琴演出,或是銅管、四手聯彈等方式。
試聽一即為電影《楊朵》名曲〈爸爸你聽得到我嗎?〉與另一首的改編。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1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三這張佛瑞《安魂曲》是指揮Herve Niquet,
與樂團Le Concert Spirituel的新錄音,
我們現在聽到的佛瑞《安魂曲》,除了改編其他樂器外(例如管風琴),
大多是1901年7月,佛瑞《安魂曲》第三版——
這是經過更動給大編制管絃樂團的版本。
最早的1888年版本,只有5個樂章,且沒有使用小提琴與木管。
1893年,佛瑞更改了他的《安魂曲》為第二版,
多了現在可聽到的第二樂段〈奉獻經〉與第六樂段〈救贖我〉。
並加入了法國號、小號、長號等樂器。
而1901大編制版,則是應要求(需求)而出版。
而我們習慣的佛瑞《安魂曲》應該也多是這個版。
或許,1893年版才是佛瑞心中《安魂曲》的模樣。
過去以佛瑞1893年版錄音的《安魂曲》,多會特別註明版本。
而Herve Niquet這個錄音版本,使用1893年版,卻未特別標明。
但初聽就會有些不同的感覺,例如:人聲編制比樂器多。
另外,除了我們熟悉的7段音樂外,
一樣沒有小提琴,只有中、大提琴與低音提琴。
一樣沒有木管,只有法國號。
這樣的編制,聽起來具有一種親密感,與人很接近,也很輕鬆。
尤其法國號在其中的運用,有種隨風飄至天堂的感覺。
試聽一是第5段〈羔羊經〉、試聽二是第6段〈救贖我〉。
片子裡另有古諾的《克羅維斯彌撒 Messe de Clovis》。
若說佛瑞的《安魂曲》是法國神聖音樂的紀念碑(就是名曲意思),
那麼古諾的這受彌撒就是個鮮為人知的作品。
這是古諾晚年的作品,作為對克洛維斯的致敬,
克洛維斯和聖女貞德一樣,
是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敗戰法國裡的標誌性人物。
雖是古諾晚年作品,但反而給人一種回歸葛利果聖歌的純潔印象。
除了這兩首外神聖作品外,
還有兩首少見的——
Louis Aubert(1877~1968)為女高音、小提琴、豎琴、
管風琴和合唱團創作的《O salutaris》,
及卡普雷(André Caplet,1878~1925)為小提琴和管風琴寫的《L’Ada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