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5, 15:02

2021/06/25 第26週
他的弦樂五重奏用Violin x 2


晚安。
前幾天,太座娘家來電說:
你們住台北的病毒多,就不要回來了,免得⋯⋯
也有個南部樂友說,因為上台北辦事幾天。
結果,回家後,家人要他單獨待樓上兩天才准下樓。
另一個住台北的樂友,因事回桃園鄉下父母家,
到家門口,爸媽要求他在門外全身仔細消毒完才能進門。
進門後,間隔2小時,父母才與他接觸。
甚至用餐,也都是爸媽先用完,他才用餐。
原來大家都遭遇一樣⋯⋯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4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晚安曲是剛到貨的布魯赫(Max Bruch,1838~1920)。
在ALPHA的出版裡,如果沒有記錯,
這個應該是ALPHA的第一張布魯赫作品錄音。
曲目是三首弦樂重奏,沒有作品編號,
只有標上「Op. Posth」(遺作,身後出版作品)。
分別是1918年寫就的兩首弦樂五重奏,
與一首1920年完成的弦樂八重奏。
這三首作品在布魯赫生前並未出版,歿世後也不知去向。
一直到1988年,才在英國BBC音樂圖書館裡發現原譜複本。

1918年、1920年,應該是荀伯格、史特拉文斯基的新音樂出頭之時,
但聽聽試聽一就明白,布魯赫依舊守在後期浪漫派位置上。
布魯赫旋律的美清新柔情,沒有同時代人布拉姆斯的糾結複雜。
布魯赫的弦樂五重奏,是在弦樂四重奏外,多了第二小提琴。
和莫札特、布拉姆斯、甚至貝多芬的弦樂五重奏多一把中提琴不同。
(舒伯特的弦樂五重奏則是多了一把大提琴),
在聲響結構上,布魯赫的弦樂五重奏帶著弦樂四重奏的味道。
八重奏部分,則是四把小提琴、二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
再加上一把低音大提琴。
這個配置與常見的兩把大提琴不太一樣。(試聽三)

演奏的樂團是西德廣播交響樂團組成的室內樂團。
其中第一小提琴Ye Wu(葉吾?)來自上海。
他們致力於弦樂五重奏、六重奏⋯⋯的演出與錄音。
有過布拉姆斯五重奏、六重奏的錄音。
2020年於ALPHA有過一張貝多芬弦樂五重奏錄音。
曲目是Op.29、Op.104與Op.137(D大調賦格)。
我在堆積如山的試聽片海中找不到這張片子,
只好讓試聽檔從缺。有興趣,可以到ALPHA網站上試聽。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585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gh32 » 2021-06-25, 16:51

box 寫:2021/06/25 第26週
他的弦樂五重奏用Violin x 2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4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想不到這一波新片,竟然先介紹這張Bruch!!!看來Box是不蓋牌的~ :b10:
大家在聽過試聽檔以後還沒有秒殺的話
那我只能謝謝大家留給我XDDD
不知道其他人如何,Bruch是我這一波新片裡,不用介紹也必買的CD
我沒啥Bruch,只有另一張cyp7611,一張光看封面就可以買的專輯,不知道還有沒有!?
總之,因為alpha743,又讓我把下面這張拿出來回味~(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複習喔!)
STSD 寫:CYPRES讓我冷落了好久,主要是因為他們前一段時間專注在比利時現代作品的出版上頭,尤其是歌劇作品,法語已經沒轍了,還有荷語的,又是現代音樂,任我胃口再大也吞不下去。

但,CYPRES終於回來了!以令人興奮的身段回來了!!!

首先是布魯赫,就是那位除了小提琴協奏曲與晚禱之外就沒人知道他在幹嘛的布魯赫,他的中提琴與豎笛協奏曲實在太優美了!是作品本身好聽,還是列日愛樂美的過火呢?以上皆是。
此外中提琴的浪漫曲,中提琴、豎笛與鋼琴的八段小品,都是無可置疑的傑作,獨奏者的音色與韻味都很令人滿足,錄音也好,就連封面....這封面也太美了吧!
我想一擊必殺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761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gh32
 
文章: 691
註冊時間: 2010-02-05, 13:55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6, 15:00

2021/06/26 第26週
狂歡一下吧!


晚安。
樂友回應昨天的晚安曲,說Box沒有蓋牌!
天啊!這幾年來,不知有多少CD的青春被我耽誤了——
因為來不及介紹,或是不知如何介紹起。
昨天Bruch弦樂五重奏文後,附上的貝多芬弦樂五重奏,
就是「重見天日」啊!(要用「校正回歸」來形容也行。)
不過,樂友提到CYPRES的那張Bruch(CYP7611)已經絕版了。
絕版不傷心!又一個週末了,繼續乖乖宅家,
但內心要來狂歡一下吧!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4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晚安曲是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曲子大家熟,不多說。
但聽一下試聽一或試聽二吧!
你會覺得「關禁閉」的日子,突然有了陽光灑下來,
屋子裡開始有了空氣對流,身體裡血液循環流動⋯⋯
不過,這版動物狂歡節,有些不同。
首先,多了「口白解說」。在每個動物「起瘋」之前,
都會先來一段口白介紹,當然,「偷透利」法文的⋯⋯
而且!而且!這張片子根本沒打算賣到歐洲以外地區,
所以,也沒有口白的英文翻譯、英文解說、或是另錄英語口白⋯⋯
但是ALPHA還是出貨給我們了。

除了有口白外,這張片子是由三位Lady擔綱演出:
雙鋼琴組合Duo Jatekok與指揮Lucie Leguay。
雙鋼琴組合Duo Jatekok,以前有過一張《Les Boys》,
可以參考底下過去的分享。
指揮Lucie Leguay則是第一次看到。
她的指揮動作很漂亮,很有音樂感,聲音則是乾淨俐落。
2019年她接受訪問時,說自己29歲,所以現在應該有30出頭了。
3歲學鋼琴,6歲就到法國里爾高等音樂院上課學鋼琴。
18歲時,開始學習指揮,目前擔任法國三個樂團的助理指揮職務。
其中一個便是法國國立里爾管弦樂團。
國立里爾管弦樂團,前身是ORTF的里爾樂團。
這個團在ALPHA,有過拉威爾、馬勒、蕭頌的錄音,
在AEON的現代音樂錄音裡,也有過一張。
實力堅強,值得留意。

順著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種聲響,
這張片子接下來就來個普朗克的雙鋼琴協奏曲。(試聽三)
普朗克是早熟又獨特的天才,在鋼琴作品中最尤為鮮明,
身為技藝精湛的鋼琴家、也以歌曲伴奏身份活躍,
他早在19歲便寫出常動曲與的四手聯彈奏鳴曲等傑作,
33歲所寫的雙鋼琴協奏曲因其生動、優美、詼諧與機敏,
成為普朗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晚年的傑作雙鋼琴奏鳴曲,則更為柔情、廣邈而內省。
店裡以前的普朗克雙鋼琴協奏曲名盤是ZZT110403,
但已絕版,換這個版了。

片子的最後,是聖桑的〈骷髏之舞〉(試聽四)。
這原是一首藝術歌曲,後來改為管絃樂作品。
這裡是雙鋼琴的演出,也就是與試聽一同樣的主題旋律。
描寫的是鬼魂從墳墓裡爬出來作怪的景況。




昨天「巴黎董の晚安曲」說前頭的《動物狂歡節》是現代版。
他的意思應是「當今的」錄音,與當今的演出風格。
嗯⋯⋯如果以音樂的語言時代看——
我覺得底下這張《JAZZOO》更是「現代版動物狂歡節」。
圖檔
廠牌:OUTNOTE / 編號:OTN632 / 試聽一 袋鼠 / 試聽二 企鵝 / 試聽三 樹獺
JAZZOO 爵士動物園
這是一張葛萊美獎的作品,為孩子而做的音樂。
以爵士音樂描繪各式各樣的動物。
用音樂描繪動物,很難從其外形去處理,
大多從其動作,或是特殊的聲音來描繪。
可以當一般爵士音樂欣賞,也可以說故事給孩子聽,
從音樂裡想像自然。
CD內的小冊子並沒有解說什麼製作想法,
反而是一幅幅的插畫與有趣的文字。
非常適合小朋友或是愛假裝成小孩的大人把玩。




今天提到了普朗克,這時候,就得請出這張普朗克——
圖檔
廠牌:SOLSTICE / 編號:SOCD236 / 試聽一 / 試聽二
SOLSTICE的鋼琴錄音的確是典範。
用雙鋼琴演奏普朗克的雙鋼琴協奏曲。
里爾音樂院的鋼琴教授RAES親手調教兒子,成為傑出的鋼琴家,
他們父子特別關注於近代鋼琴作品的詮釋與發揚,
也時常在音樂會上攜手合作,
這是RAES父子搭檔的第一次正式錄音發行,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38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Les Boys / Duo Jatekok雙鋼琴
Duo Jatekok在ALPHA的第一張錄音。
Les Boys指的是50年前普朗克見到的美國一對雙鋼琴音樂家:
Arthur Gold與Robert Fizdale。
但這裡被用來形容雙鋼琴的曲目與演奏。
曲目上,除了普朗克的雙鋼琴奏鳴曲(不是協奏曲)、哀歌外,
尚有當代作曲家、音樂家Baptiste Trotignon、Dave Brubeck的作品。
曲目罕見,非常特別。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7, 15:00

2021/06/27 第27週

圖檔




晚安。
過去一週採「飯店便當之旅」,這兩天,好些人問我:
哪家飯店的便當好吃?有推薦的嗎?
上面的九宮格海陸便當,挺豐富的喔⋯⋯
可,怎都不問CD啊?
前幾天的《都柏林花園》(ALPHA447),
樂團裡有個「小女生」Myriam Rignol
就很值得問問⋯⋯


圖檔
廠牌:Chateau de VERSAILLES Spectacles / 編號:CVS040
試聽一/No.6 Allemande
試聽二/No.3 Sarabande
試聽三/No.4 Prelude
試聽四/No.1 Menuet


晚安曲是「French Style 巴哈無伴奏」。
請先聽聽(麻煩戴上耳機)試聽檔,
這些試聽檔與明天另一張也有比對關係。

新天新地裡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來來往往有好幾個版本。
有法國廠牌、比利時廠牌出版的,但不一定是法國音樂家。
當然,少不了也有法國大提琴家演奏的。
但這些演奏錄音,能算是法式(Frnceh Style)巴哈大提琴無伴奏?
1988年出生的Myriam Rignol提出了一個可能——
她用7弦維奧爾琴(Viole de Gambe)演奏巴哈六組大提琴無伴奏。

以非大提琴樂器來演奏這套曲目,我們有過——。
POLYMNIE出版的中提琴演奏、SKARBO的馬林巴琴版、
RAMEE的肩上大提琴版。
用維奧爾琴演奏此套曲目,也是少有見到。
Viole de Gambe是維奧爾琴的法文,
義大利文為Viola Da Gamba,英文更簡略為Viol。
這種琴約在16、17世紀盛行,有5弦、6弦、7弦等。
維奧爾琴的聲音較為柔軟、清亮,但聲音不大。
18世紀時,義大利製琴家史特底拉瓦里改良為現代常見的大提琴,
讓聲音可以更加擴張,便在義大利風行起來。
但同時代的法國或英國,還是以維奧爾琴為主流。
著名的瑪黑先生、聖可隆坡就寫了很多維奧爾琴的曲子。
以巴哈當時德國的文化景況,德國音樂家應該也熟悉維奧爾琴。

那麼問題來了,巴哈的這套6組大提琴無伴奏,
當時是寫給正在風起的大提琴演奏?

還是用非常法式的維奧爾琴演奏?
巴哈的小提琴無伴奏注明的很清楚,但——

大提琴無伴奏卻沒有這些相關注明。
Myriam Rignol說巴哈當時應該是以大提琴演奏的。
她的理由是,巴哈的個性喜歡挑戰,
擅長大鍵琴、管風琴、長笛、小提琴的巴哈,
應該也會維奧爾琴,但對於新流行的大提琴,
巴哈可能有企圖想學習或練習。

Myriam Rignol認為6首無伴奏中,第1號曲子直接明暸,
不像第2、3、4號技巧複雜,第5、第6號則是更加挑戰。
以6組的技巧程度來看,有可能是巴哈寫給自己漸進練習大提琴用的。
照這說法,Myriam Rignol幹嘛還要用維奧爾琴演奏?
她是有理由的——巴哈時代的北德地區有不少法國音樂家,
或是熟悉法國音樂的音樂家朋友,
而巴哈應該也會認識一些這類音樂家或朋友。
這些音樂家會使用維奧爾琴演奏這套曲目,
所以,這套曲子是可以用維奧爾琴演奏。
再則,對Myriam Rignol而言,用維奧爾琴演奏,
更能展現出這6組「舞蹈組曲」的舞蹈特色。
看到這裡,可以回頭再聽一次試聽檔,看看所言真否?
Myriam Rignol所展現的無伴奏,聲響相對輕盈,
但是細膩的舉手投足感、節奏律動,與慣聽的大提琴版差異不小。
試聽一是她拉奏的第六號中的Allemande舞曲,
節錄的一段是主題第二次出現,如果從第一次出現開始節錄,
試聽檔會過長,所以可惜了,
無法呈現她在兩次主題中的不同氛圍。

她接受訪問時,曾經提到自baby時期起(不知道是多baby?),
便因父母關係,不斷地聽到這套無伴奏演奏。
有時一天聽上10次、20次。
她說這套曲子幾乎很自然地融合進她的血液般,
所以,在一次應要求用維奧爾琴演奏大提琴無伴奏時,
她很自然、沒有違和感直接上手拉奏了。
Myriam算是新一代的法國維奧爾琴演奏家,
2015年曾經來過台灣,並做了幾場維奧爾琴的介紹。
如果拿RAMEE出版、也是維奧爾琴演奏的《優》來比對,
年輕一代的音樂家,在展現古代聲音上,潛力不小。
Myriam目前任教與貝桑松音樂學院,有過不少合奏的錄音,
這套巴哈是她的第一張獨奏專輯。
這批的凡爾賽宮發行裡,
她還有一張與另一位維奧爾琴家Mathilde Vialle的二重奏(CVS043)。
演奏的是法國聖可隆坡與瑪黑先生的作品。

因為這套優秀的維奧爾琴無伴奏,讓另一套無伴奏又重見天日。
重見天日的無伴奏,是舒曼版。
今天不小心扯多了,明天繼續。
 

圖檔
廠牌:Chateau de VERSAILLES Spectacles / 編號:CVS043
Myriam Rignol與Mathilde Vialle的維奧爾琴二重奏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8, 15:11

2021/06/28 第27週
Schumann 的 巴哈無伴奏


晚安。
昨天的維奧爾琴無伴奏,已經訂的差不多了。
不曉得是不是有便當照比較吸引人?
但,今天沒有便當照了。
昨天的便當照,多人詢問——
「哪兒的?很澎湃啊!」
「多少錢一個?」
「買CD有送便當嗎?」
最不靠譜的是「這是新CD的封面嗎?真有趣!」
這位媽媽級樂友很會誤會,可以把便當照當成CD封面⋯⋯
看來,防疫期間,大家對便當都很有感。



圖檔
廠牌:PHAEDRA / 編號:292028
試聽一/舒曼版 No.3 Sarabande
試聽二/No.3 Sarabande
試聽三/No.4 Prelude


晚安曲接續昨天另一套巴哈大提琴無伴奏,
比利時法蘭德斯地區發行的,大提琴家是Jan Sciffer。
昨天的分享提到「舒曼版」巴哈無伴奏,其實不對。
因為舒曼版已讓無伴奏變成有伴奏了。
請聽試聽一,會發現這個大提琴無伴奏,有加鋼琴聲音。
誰加的?舒曼加的。
如果想不起來原曲長什麼樣子,可以聽試聽二。
這是巴哈大提無伴奏的第3號Sarabande舞曲原曲。
依照昨天拉維奧爾琴的Myriam Rignol小姐的看法,
Sarabande舞曲是這組大提琴無伴奏的中心,
前面的曲子,都是為了鋪陳Sarabande的出現。
在試聽一舒曼的改編錄音裡,
Jan Sciffer用1848年的克雷默那大提琴演奏,
搭配鋼琴家Hans Ryckelynck使用1875年的史坦威鋼琴伴奏。

以前,拿到這張片子時,有點邏輯打結。
腦子裡只記得:巴哈大提琴無伴奏譜是20世紀卡薩爾斯在舊書攤發現的,
那19世紀的舒曼怎麼會有譜去改編?夠蠢吧!
在舒曼那個年代,
當時就有Breitkopf & Härtel出版了巴哈大提琴無伴奏譜。
舒曼便以這個版,編寫了有鋼琴伴奏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
除了大提琴,舒曼也幫小提琴無伴奏加上鋼琴伴奏。
但出版商拒絕了舒曼的大提琴版,
只願意出版舒曼改編的巴哈小提琴無伴奏。
據說,舒曼太太克拉拉與小提琴家姚阿幸都勸舒曼不要出版。
而這批譜子,也就被銷毀。
1981年,德國音樂學家Joachim Draheim發現舒曼的改編第3號抄譜。
他是從1863年大提琴家Julius Goltermann的紀錄中發現的。
至於,舒曼這個改編如何?
2011年的《Fanfare》音樂評論,曾經評論過。
他們認為這是19世紀音樂家的愛好。

由於舒曼的改編只剩第3號可考,
這套巴哈錄音,主要還是以大提琴無伴奏原曲為主。
試聽二,是巴哈的大提琴無伴奏原曲。
如果,還想試試用維奧爾琴演奏的味道,可以聽聽昨天的試聽二。
試聽三,是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的第4號Prelude,
同樣可以回頭聽聽昨天的試聽三,一樣的曲子,維奧爾琴演奏。
我不知道這樣比對後,
你會喜歡維奧爾琴帶給你的感受,還是大提琴給你感受較多?
或是你會比較喜歡舒曼版呢?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9, 14:59

2021/06/29 第27週
偷懶一下,今天複習豎琴


晚安。
有樂友問說,能來點輕鬆的爵士樂嗎?
嗯,看來最近有點重了,等我找找。
今天先來點豎琴。這些都是舊片,
但試聽檔有部分更新過,輕鬆氛圍。


圖檔
廠牌:HARP & CO / 編號:cd50500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義大利的Vicenzo Maria Graziani,
與Alvars是同時活躍於樂壇的拿坡里豎琴名家,
它讓一部豎琴同時扮演了聲樂家與樂團,
既有醉人的曲調,也有攝人的場景。
試聽一的曲子被稱為豎琴帕格里尼。




圖檔
廠牌:HARP & CO / 編號:cd50501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L.Donato(1841-1907) / 室內樂作品
這也是位義大利作曲家,後來還住到那不勒斯去。
喜歡改編威爾第的歌劇曲子座位主題或變奏。
試聽一是改編自威爾第的《西蒙.波卡涅拉》
(Simon Boccanegra,或稱為《父女情深》)
試聽二改編自《阿依達》
試聽三為夜曲。




圖檔
廠牌:HARP & CO / 編號:CD505035 / 試聽一 / 試聽二
法國作曲家 / 豎琴與豎笛
這雖然是HARP家的錄音,但其實這些曲子是為豎笛而做。
曲子輕快,屬於18~19世紀三位法國作曲家的作品。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30, 15:01

2021/06/30 第27週
爵士與城市


晚安。
要跟6月說再見了。
今天來點OUTNOTE過去的發行。
這是爵士與城市的系列,用爵士樂描繪城市。



圖檔
廠牌:OUTNOTE / 編號:OTN012 / 試聽一 / 試聽二
爵士與城市系列,
德國爵士鋼琴家Joachim KUHN與西班牙城市IBIZA。
有人說Joachim KUHN是德國當今最好的爵士鋼琴家,
而這張專輯風格強烈,
通篇在低音部鳴響的鮮明節奏中開展。




圖檔
廠牌:OUTNOTE / 編號:OTN007 / 試聽一 / 試聽二
爵士與城市系列,
美國爵士鋼琴家Bill Carrothers的Excelsior,
在許多美國民謠風的抒情曲調中,
鋼琴家的吟詠,必定是思鄉情懷。




圖檔
廠牌:OUTNOTE / 編號:OTN004 / 試聽一 / 試聽二
爵士與城市系列-巴黎
美國爵士鋼琴家eric watson與kenny werner,
以巴黎為主題的獨奏專輯。
既使不跟著標題的景物來想像,
音樂本身也很有畫面感,
是相當舒服的爵士鋼琴獨奏專輯。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7-01, 15:00

2021/07/01 第27週
你覺得幸福嗎?


晚安。
你覺得幸福嗎?這標題看來怪嗎?
這是我昨天在店裡的感受。
一個半月來,都是隔天進店找唱片,或郵寄唱片。
昨天在找ALPHA737的相關唱片,
還有古鋼琴家Olga的相關唱片時,
有種遍地開花的景象,這牌子裡有一張相關的,
那牌子裡也有一張⋯⋯
聽著一張一張找出來的片子,一種幸福的感受油然而起,
這麼多的美好,很近,就在架子上;
這麼多美好也都有跡可循。
真的是「隨手捻來」就是一片天地。
你覺得幸福嗎?
因為隨手捻來,所以晚安曲會多達5、6張片子。
但也因為相關的都被「匡列」了,
容易清楚我們面對的音樂家在做什麼。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3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高大宜/大小提琴二重奏、德佛札克/鋼琴三重奏Op.90 Dumky


晚安曲是波希米亞風。
試聽一是德佛札克的Op.90 Dumky的行版,
試聽二是三位音樂家特別錄製了Dumky行版的最原始版,
這是世界首度錄音,德佛札克為這個行版改到六次。
試聽三則是高大宜的大小提琴二重奏。
這是小提琴家Barnabás Kelemen、大提琴家Nicolas Altstaedt,
及鋼琴家Alexander Lonquich的合作。
這三人的合作很有趣,合在一起就演奏波希米亞風作品,
下面分享的ALPHA458,也是匈牙利作曲家作品。
但沒了匈牙利籍的Barnabás Kelemen,
其他兩人發行的作品就是德奧的古典與浪漫。
Barnabás Kelemen就是上個月介紹過——
MUSO出版的伊莉莎白女王大賽得獎錄音,
2001年小提琴組的第三名,他得獎的錄音也是巴爾托克。
(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
Barnabás Kelemen幾乎都聚焦在匈牙利、捷克作曲家。

Dumky是俄羅斯烏克蘭的用語,難以精確翻譯,
是一種民間的詩歌,大概意思是哀傷、憂鬱的,
但不是浪漫、敘事。
這個演奏錄音,呈現很精緻、混血的波希米亞風。
講究每個音的處理,製造出濃妝豔抹的Dumky,
像油畫般令人印象深刻。
在晚安曲的後面,會附上另兩個版本的Dumky。
一個年輕,一個有歲月(絕版),
聽聽看,有趣的比對。

此片,另有一首高大宜的大小提琴二重奏,
音樂風格較Dumky粗獷些,但演奏刻畫深入,
大有風塵中、草原上的鄉愁。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458 / 試聽一
巴爾托克/鋼琴五重奏、Sandor Veress/弦樂三重奏
試聽一是巴爾托克的鋼琴五重奏。
看到鋼琴五重奏,我是不用考慮直接的收下來。
這個五重奏裡,也有前頭的三位音樂家。
Sandor Veress(1907~1992)也是匈牙利作曲家,晚了巴爾托克一代。
他的音樂變化很快,試聽檔怎麼剪都不對,做來做去,最後投降放棄。
請見諒。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577 / 試聽一 / 試聽二
貝多芬/全本古鋼琴與大提琴作品
前頭提到,少了匈牙利小提琴家Barnabás Kelemen,
大提琴家Nicolas Altstaedt及鋼琴家Alexander Lonquich,
就合作出貝多芬的大提琴奏鳴曲及變奏曲。
新天新地的貝多芬大提琴與鋼琴(古鋼琴)作品,
有Maguelone的一套(MAG111199,現場錄音),
也有EA的另一套(EA0406)。
現在這套則是用1749年的Guadagnini大提琴,
與1826年維也納製古鋼琴演出。
大提琴家Nicolas Altstaedt的演出,有著濃烈的音色與緊密架構。
以店裡三套來看,這是演出、錄音最細膩的一套。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43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舒伯特/D.958、959、960、946
晚安曲裡三重奏的鋼琴家Alexander Lonquich,
彈了舒伯特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與D.946。
Lonquich認為D.958像是舒伯特《冬之旅》主題的變奏;
銜接後面的D.959,則是冬天之後的最後一個春天;
至於D.960依舊是舒伯特的秋天。
Alexander Lonquich是Skoda的學生,但在這套舒伯特,
他並未使用古鋼琴,而是現代鋼琴。
從試聽檔可以聽到,在音色的琢磨、速度與語句上,
猶如「晚年」的舒伯特。
試聽一是D.959,試聽二是D.958;
試聽三是D.960,試聽四則是D.946。
關於D.946,B Records有張LBM006可以互相參考。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23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德佛札克 / 鋼琴三重奏Op.65、90
又回到今天的晚安曲,
這是年輕的布許三重奏演奏的Dumky。
試聽一、二是前與面的ALPHA737的試聽檔一樣:Op.90。
聽來如何呢?可以比對一下。
試聽三是另一首三重奏Op.65。




圖檔
廠牌:LYRNIX / 編號:LYR028 / 試聽一 / 試聽二  *本片已絕版*
德佛札克鋼琴三重奏Op.90 Dumky、 蘇克鋼琴三重奏Op.2
這是Lyrnix早年的錄音,是我喜歡的另一個版。
已絕版了,放在這裡,純粹參考用。
演奏的團體叫佛瑞三重奏,三位有點年紀的女性組成。
這個團名是經過佛瑞家族授權,才得使用。
錄音的兩首三重奏,都非常好聽,
有時聽來像五重奏般的豐富,
有時又像只有一件樂器般的簡單俐落。
試聽一也是德佛札克的Op.90 Dumky主題。
試聽二是蘇克的三重奏。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7-02, 15:00

2021/07/02 第27週
92087


晚安。
92087不是「就愛你白痴」的意思。
92087是我電腦裡一個檔案夾名稱。
這個檔案夾裡存有我剪下來的音樂。
這些音樂來自這張唱片:PHAEDRA 92087。
老樂友應該都很熟悉這個比利時的地方廠牌PHAEDRA。
在上一次進過PHAEDRA後,陸續做了些音樂試聽檔。
但就擱在電腦硬碟裡,忘了這些音樂。


圖檔
廠牌:PHAEDRA / 編號:9208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鋼琴四手聯彈


晚安曲是兩首鋼琴四手聯彈。
試聽一,一段詼諧曲;試聽二,是一小段間奏曲。
這是德-荷作曲家Julius Röntgen,
寫於的1876年的四手聯彈組曲Op.16。
你聽過這位作曲家的作品嗎?我沒聽過。
只是在以比利時地方作曲家為出版方向的廠牌裡,
會出現一個德國作曲家,令人好奇。
Julius Röntgen,1855~1932,晚布拉姆斯、葛利格等人一代。
他出生於德國,但主要活動都在荷蘭與比利時。
荷蘭皇家大會堂樂團的建立,據說與Julius Röntgen有很大關係。
他的音樂明顯受到前輩舒曼、布拉姆斯等人的影響,
試聽一、二帶著布氏暗沈,但卻又有著年輕、不斷往前的力量。

試聽三是比利時作曲家Edgar Tinel的四手聯彈奏鳴曲Op.15。
Edgar Tinel比Julius Röntgen大一歲,二人頗有往來交情。
這首Op.15也寫於1876年,帶著更深幽的思緒。
演奏的「四手」是:Mephisto Piano Duo。
他們(一男一女)從2007年開始搭擋演出,
出版過華格納改編李斯特四手聯彈,這是第二張錄音。
也演出過多次的普朗克雙鋼琴協奏曲,
不知有沒有機會出版錄音。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7-03, 15:00

2021/07/03 第27週
「水果大餐」藏了無名英雄


晚安。
今天的唱片是水果大餐。
來自凡爾賽宮出版的維瓦第《四季》,
使用了水果蔬菜組成的人頭像當封面,引起注意。
其實這套《四季》裡,總共用了5張水果蔬菜頭像。
而封面的這張圖像,在ARCANA的A481的封面上,也出現過。
封面「撞衫」並不是什麼大事。
只是去年ALPHA624《What’s Next Vivaldi?》,
也用了這個概念,在小提琴家頭部合成了蔬果,
看著這七個畫面,蠻有趣的。
但裡面卻有意想不到的事⋯⋯


圖檔
圖檔
廠牌:Chateau de VERSAILLES Spectacles / 編號:CVS042(2CD+DVD)

這是凡爾賽宮出版的兩首《四季》,
上圖為紙盒封面,下圖為解說冊封面。
這個紙盒套裝除了解說冊外,另有三片光碟。
一是DVD,另外兩張是《四季》。

你可能跟我一樣,不會留意到封面上有兩個作家名。
昨天「巴黎董の晚安曲」提到除了韋瓦第的《四季》外,
竟還有另一個作家的《四季》。
其實,也是這套CD,我才知還有一個Giovanni Antonio Guido《四季》。
Giovanni Antonio Guido生於1675年,大維瓦第3歲。
維瓦第的《四季》第一次出版在1725年,於阿姆斯特丹。
作品的第一次首演是在1728年的巴黎。
但1726年時(?)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也出版了Guido的《四季》。
Guido是義大利人,但卻在法國凡爾賽宮當小提琴家。
所以,他《四季》譜上的說明文字是法文,不是義大利文。
而且是在法國由凡爾賽宮出版發行。

維瓦第在出版《四季》時,曾提到曲子在出版前已流行一段時間。
而Guido的《四季》則被懷疑可能在1716年間,便已開始寫作。
其實,誰先寫了這樣的曲子,對後世的我們像看花邊新聞。
重要的是,他們呈現了什麼。
Guido的《四季》像是組曲,春夏秋冬,總共有34段。
維瓦第則是以協奏曲形式,春夏秋冬只有12段音樂。
但音樂風格上,都有「寫生自然」「摹仿自然」的特色,
例如鳥叫、蒼蠅飛等。
但就表現的精煉上,維瓦第顯然提出了一個更精粹的欣賞方式。
底下以兩首《四季》及DVD各別介紹。



圖檔
CVS042【CD 2】Giovanni Antonio Guido《四季》
試聽一:冬 風在怒吼試聽二:春 小號之調
試聽三:夏 杜鵑試聽四:秋 睡吧

試聽一是這組四季的最後一段(冬天最後一段)。
聽起來是不是有似曾相識之感?
試聽二則是模仿杜鵑鳥的叫聲,聽來有趣。
Guido的《四季》34段音樂,分配並不均勻。
春天有7段,夏天有13段,秋天8段,冬天6段。
最短的段落只有29秒,最長的超過4分鐘。
但多數在1分多鐘左右。
看來Guido有相當多的樂思,
也難怪有人稱他是「四季的無名英雄」。
但這話也暗示了一些當時的可能。




圖檔
CVS042【CD 1】Antonio Vivaldi《四季》
試聽一:春天試聽二:冬天

凡爾賽宮出版的維瓦第《四季》,採用最早的1725年版,
這個版本與我們常見的版本不太一樣。
主要差別在於配器。
試聽一可以聽到木管模仿鳥叫聲,甚至有很小的吹奏樂器。
試聽二會發現大魯特琴扮演重要角色。
但整個曲子聽起來,並沒有很濃厚的「小提琴協奏曲」的感受——
雖然小提琴還是扮演著帶領的角色,但趨向合奏團的味道。
這個《四季》除了配器版本不同外,演出更是優秀。
這種法國小型樂團的演出與錄音,
展現出當時的樂團聲響,已經可以是這樣的豐富與變化多端。
但我也懷疑,那些活生感不夠好的音響系統,
可能也感受不到這樣的精緻與樂趣。



圖檔
CVS042【DVD】Antonio Vivaldi 四季+Giovanni Antonio Guido 四季

這是兩首《四季》的DVD。
如果買了這套《四季》,請先看看這張DVD。
首先,這是小提琴家兼指揮的樂團,精彩的合奏精。
再則,小提琴家的「演技」,看得一清二楚。
最後,透過影像,更容易明白不同的配器產生的效果。
必看的一張DVD。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8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在米蘭的西班牙人/Vihuela吉他、大鍵琴、管風琴

這是另一張「蔬果唱片」。和前面的《四季》一樣的圖。
收錄的是16世紀在義大利米蘭的西班牙作家作品。
特別的是,使用的樂器是當時的吉他Vihuela。
Vihuela盛行在16世紀,後來演變成巴洛克吉他。
Vihuela的琴頸短,6組弦(12條弦),聲響堅實有力。
只是也不知道,這跟蔬果有何關係?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62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What’s Next Vivaldi?》

這是現代版的蔬果組合頭像。
只要看到小提琴家Patricia Kopatchinskaja,就知道有新花樣。
她的最新一張荀伯格錄音,封面是把自己變成小丑。
這張《What’s Next Vivaldi?》合奏的是古樂團IL Giardino Armonico。
曲目安排上是一首維瓦第作品(協奏曲),一首作品。
但有時在維瓦第作品裡,她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試聽一是維瓦第的《暴風雨》協奏曲第一樂章的開頭,
試聽二是同樣樂章的結尾,可以發現她做了什麼事?
試聽三是現代作品,試聽四是維瓦第作品。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