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02, 09:35

2023/11/02
複雜的八重奏


早安。
弦樂八重奏是個不多見的曲式。
大家會想到的是舒伯特、孟德爾頌的作品。
但羅馬尼亞作曲家恩奈斯可,也有一首充滿對位、複雜的八重奏。
雖然恩奈斯可7歲就到維也納學習,但14歲時,卻轉到巴黎音樂院去,
跟著佛瑞、馬斯奈學習,基本上是法國這一圈的。
但他的羅馬尼亞血統,卻又讓他走出一條20世紀初的民族樂風。
作品7號的八重奏,大約完成於1900年,18歲之時。
其中的第二樂章,隱然有種呼應荀白克《昇華之夜》的味道。
雖然是八重奏,但結構頗複雜,聽來頗挑戰,但聽下去卻頗有樂趣!
大家手上不見得有這首高度樂趣的曲子,可以試試挑戰腦袋。
試聽一、二是八重奏的第一、二樂章,
試聽三則是孟德爾頌作品。
八重奏的曲子,通常會由兩組四重奏來組成。
而這張片子比較不一樣的是,
演奏者,都來自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音樂教堂(學院的意思)。
其中Lorenzo Gatto(小提琴家),
與Miguel da Silva(中提琴家)是老將,
帶領著12位年輕音樂家,共同完成了這兩首八重奏。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80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03, 09:19

2023/11/03
顏尼歐作品第二集


早安。
這是電影配樂家顏尼歐的第二張電影配樂改編專輯。
2020年,顏尼歐辭世,留下的作品相當多。
顏尼歐晚年,便帶著樂團與小提琴家Marco Serino巡迴演出這些作品。
第一集裡頭都是我們熟悉的電影(或者說是得獎的電影)配樂。
這一集則是聚焦在與顏尼歐密切合作的三個義大利導演的電影配樂。
只不過這些電影跟獎項較無緣,我們也就不熟悉。
當然,音樂風格與第一張也就不同。
不過,聽顏尼歐的音樂,總有兩種情感在其中翻轉。
一個是告別的情緒,一個是重逢的情緒。
這兩個混在一起,就是顏尼歐獨特的味道。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554 / 試聽一 / 試聽二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95
這是顏尼歐(Ennio Morricone 1928~2020)電影音樂改編成的組曲。
打破了電影的界線,完全由音樂交織而成的組曲。
特別的是,演奏上由獨奏小提琴與管弦樂團合奏方式呈現。
顏尼歐在世時,便巡迴演出、並指揮過這些組曲。
搭配的小提琴家便是Marco Serino。
Marco Serino一直是 Ennio Morricone是他電影配樂的獨奏家,
這份錄音,是2020年1月,於羅馬的最後一場公開音樂會錄下的,
也是顏尼歐這系列組曲的首度錄音。
指揮則是顏尼歐的兒子Andrea Morricone。
電影音樂不稀奇,但這個改編組曲與演奏令人感動,
不煽情、不油膩,令人處在眼淚要掉下來的那一瞬間裡。
彷彿就是場顏尼歐的追思音樂會。
小提琴很有分寸的表情,
在說與不說,說多一點或少一點之間,
他保留了空間給聽者。
請上ARCANA的試聽區聆聽:A495試聽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04, 09:26

2023/11/04
說法文的羅西尼


早安。
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晚年是在法國養老而終。
從13歲起在舞台上演唱歌劇,他還是寫了一些歌曲。
而且,其中有15首歌曲,是以法文寫就的。
用法文唱義大利風濃厚的歌曲是怎樣的感受?
我覺得法文較多的氣音,放入義式旋律中,就沒有那麼地「滑溜」。
然而,法文的氣質,讓豔麗的義式轉而成文學味濃郁。
我沒有機會在義大利吃義大利麵,不知風格如何?
但這張專輯就也許就像在法國吃義大利麵吧。
女高音Melody Louledjian不止在KLRTHE有發行,
在ALPHA、凡爾賽宮、Bru Zane及一些廠牌也都有錄音。
但她在KLARTHE的第一張與吉他手的合作,令人印象深刻。
這回,她換了一個搭檔:鋼琴家Giulio Zappa。
她的搭檔的確都為她增色不少。
像這回的鋼琴伴奏,常常在歌曲還沒出來前,就令人著迷了。
我是在回家的路上,透過車上的音響聽,
聽到變綠燈了,還在沈迷,然後被後車「叭」一聲⋯⋯


圖檔
廠牌:KLARTHE / 編號:KLA140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以下,把幾張Melody錄音一併放上來。
圖檔
廠牌:KLARTHE / 編號:K11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封面標題為「黎明與黃昏之歌」。
這是女高音Melody Louledjian與吉他手兼作曲家Cyril Achard的合作。
所有的歌曲由吉他手Cyril Achard譜曲,
歌詞則來自法國當代詩人Fabrice Hadjadj的詞。
旋律靈感則源自過去的德布西、拉威爾、佛瑞。
吉他與女高音非常神奇睇融洽在一起,
歌曲的變化也令人意想不到,可惜試聽檔無法秀出全貌。
這是現代的法國歌曲,走在古典、民謠、爵士之間。
非常好聽。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77 / 試聽一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和指揮Mikko Franck繼法朗克管弦樂作品後,
再來一張德布西管弦樂作品,都是不常見的作品錄音。
Franck的層次鋪排、不過度誇張的對比,猶如前張錄音。
這回像細筆水彩畫般,
則是高解析般地捕捉出德布西的天空色彩。
這張錄音,有三段作品,一是抒情詩劇《被揀選的少女》,
還搭配了法國廣播電台的唱詩班一起演出。
大意是一位才華出眾少女,蒙主揀選,被賦予性靈侍奉主,
但少女卻痴戀凡間的愛情,但最終失望而泣。
音樂很美,強調語韻與音樂的融合,有種朦朧且淒美之感。
這部「小清唱劇」影響著之後的唯一歌劇《佩利亞與梅莉桑》
德布西將此作品提獻給杜卡斯,也拿去參賽「羅馬大獎」。
首演的樂團還是拉赫姆管弦樂團。
另外的錄音是1897年~1899 年創作的管弦樂夜曲,
以及《Le Martyre de saint Sébastien》的管弦樂片段,
這部《Le Martyre de saint Sébastien》(殉教的賽巴斯汀),
被德布西說成是神秘且有點異教的小清唱劇。
當時,只有草稿,總譜是首演後,由卡普雷完成的。
據說德布西想改寫成歌劇,但未果。

試聽一、二是兩段《被揀選的少女》,
試聽三是《殉教的賽巴斯汀》,
試聽四是《夜曲》,聽了會覺得有意思,
好像後來「誰」的作品也有此味道。




圖檔
廠牌:Chateau de VERSAILLES Spectacles / 編號:CVS028
Gretry歌劇/獅心王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06, 09:50

2023/11/06
史上第二次錄音:法朗克的胡爾達


早安。
BRU ZNAE與凡爾賽宮這兩個品牌發行不少法國歌劇錄音。
只是很少在這裡介紹分享。
歌劇是個麻煩事,很難用短篇幅分享。
今天卻要來分享這部法朗克的歌劇:Hulda(胡爾達)。
新天新地的老樂友,可能收全了法朗克的管弦樂、室內樂、
管風琴作品、或是所有鋼琴作品與歌曲,甚至神劇。
但,絕大多數樂友應該都沒有收過法朗克的這部《胡爾達》。
不過,可能都聽過在FUGA LIBERA發行的FUG596裡,
收錄的《胡爾達》芭蕾舞曲。
《胡爾達》過去的錄音,也只有2021年NAXOS發行的五幕全集。
而BRU ZANE這次的錄音,則是第二次的全集了。
《胡爾達》為五幕歌劇,還是帶有芭蕾舞曲的法國大歌劇,
需要動員的人員非常多。
這部歌劇法朗克寫了六年,完成於1885年,
但當時巴黎歌劇院拒絕演出這部作品。
1890年法朗克辭世,1894年才在蒙地卡羅首演,但並非全劇。
據說,法朗克的弟子們憤而將這部作品埋藏起來。
直到1979年才有完整的全本演出,但竟然是英文版,不是法文版。
2019年,才有真正依其手稿的法文版演出,
也因此有了2021年NAXOS的錄音計畫。

最新的BRU ZANE這份錄音,除了列日愛樂與獨唱大咖外,
合唱團部分則是Namur室內合唱團,這是個相當優質的合唱團。
在ALPHAH或是RICERCAR常常見到。
法朗克的《胡爾達》內容,源自挪威描寫11世紀的作品,
當然,也是關於愛情與復仇。
如果沒有時間研究劇情,
那麼這些管弦樂曲與歌曲,其實更是精彩。
法朗克在當時法國一片歌劇風潮中,帶起了器樂曲的重新興盛。
雖然《胡爾達》依舊有著華格納的影響,
某些曲子,甚至被稱為法國版的「崔斯坦與伊索德」。
但,法朗克的歌劇,因為沒有獲得演出機會,
所以當時的人們其實也無從得知,原來是個非常美的作品。
只是要演出這整套作品難度很高,以至於少有演出與錄音。
試聽檔選了三首,並非歌劇裡的出場順序。
只是聽聽各樣表現。
另外,這部歌劇目前需要預定下單。


圖檔
廠牌:BRU ZANE / 編號:BZ1052(3CD+書)/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胡爾達》裡的芭蕾舞曲。
圖檔
廠牌:FUGA LIBRA / 編號:FUG596 / 試聽一 / 試聽二
收錄法朗克早期的一首交響詩、與一部歌劇中的芭蕾場景。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07, 08:38

2023/11/07
Namur室內合唱團


早安。
昨天的法朗克《胡爾達》試聽檔裡,
特地放了Namur室內合唱團的演出部分。
這個團來自比利時,藝術總監為Leonardo García Alarcón,
如果有印象,他就是日前分享的阿根廷女高音Mariana Flores的先生。
Namur很特別的是,自己還有一個合奏團Les Agremens,
這個團的指揮是Guy Van Waas,他們在RICERCAR有過不少錄音。
至於Namur室內合唱團,其實聽過不少他們的作品。
直到ALPHA919這張莫札特安魂曲,
其中的合唱表現,令人「羨慕」。
一個擔任合唱團指揮的友人說,
這指揮很有想像力,而合唱團也很有表現力,
可以把莫札特的安魂曲唱的這麼富有生命力!
從Julien Chauvin指揮並擔任獨奏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開始,
便留意了這個指揮家與他的樂團Le Concert De La Loge。
果然,前陣子也獲得了「最佳合奏獎」。
目前,他有9張錄音,遺憾的是,最新兩張都出數位檔。
為了讓樂友聽聽Namur的合唱團實力,
這次的試聽檔都重新剪輯過了。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91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這張唱片把莫札特與義大利作曲家Giovanni Paisiello擺在一起。
Giovanni Paisiello(1740~1816)是誰?
他是拿破崙征服地中海時,從義大利帶回法國的音樂家,
並為拿破崙的加冕典禮,寫了一首莊嚴彌撒。
也就是這張片子的下半段。
而莫札特《安魂曲》第一次在巴黎演出時,是1804年。
那一年拿破崙打勝仗,才有加冕典禮與彌撒。
拿破崙有沒有在1804年去聽莫札特《安魂曲》,不知道。
但1841年拿破崙過世後,遺體進到巴黎榮軍院安葬時,
現場演奏的正是莫札特的《安魂曲》。

但這張唱片有趣的不是上面的關聯,
而是使用的《安魂曲》版本:1804年巴黎首演版。
這個版與我們習慣的《安魂曲》版本不同。
1804年版《安魂曲》,在莫札特的安魂曲前面又安排了一段進堂詠。
這段進堂詠是來自義大利作曲家Niccolo Jommelli(1714~1774)。
Niccolo Jommelli是誰?在ARCANA有一張A477。
便是Niccolo Jommelli的《安魂曲》,
他的《安魂曲》第一段:進堂詠,
便被放在1804年莫札特《安魂曲》的巴黎首演中。
這個1804年的首演版本,的確是有點特別。

這張的安魂曲,雖然加了進堂詠,
但真正的價值在於這個演出錄音。
聽過Julien Chauvin指揮Le Concert de la Loge的錄音,
會明白音樂的歸音樂,不會加入其他不必要的「詮釋」(試聽一、二)。
至於這張唱片的下半部Giovanni Paisiello的莊嚴彌撒好不好聽?
這是討好拿破崙的作品,拿來加冕典禮用的,絕對好聽(試聽三、四)。
這個曲子的版本,來自Bru Zane的資料庫,
沒有Bru Zane的努力,還不一定有機會聽到。




Julien Chauvin早期在ELOQUENTIA的一張錄音,擔任小提琴。
圖檔
廠牌:ELOQUENTIA / 編號:EL091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張收錄了海頓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一首大提琴協奏曲,
還有海頓同時代的Leopold Homann的長笛協奏曲。
3首協奏曲,3種主奏樂器,這是很刻意的安排。
因為這個團Le Cercle de l’Harmonie初成立時(2005年),
就主張在演奏協奏曲時,都由擔任主奏樂器的音樂家指揮。
所以小提琴協奏曲就由小提琴家指揮,長笛協奏曲就由長笛指揮。
這是2008年的錄音,應是他們的第一張專輯,
所以特別挑了三種樂器的協奏曲。
此外,從試聽檔可以聽到法國樂團在協奏上的功力,
音色的交融與平衡,有其厲害處。
這個團近年以歌劇為主,在ALPHA有過三套莫札特歌劇錄音。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08, 12:21

2023/11/08
踩著電影阿瑪迪斯的梗⋯⋯


早安。
昨天分享了莫札特《安魂曲》的巴黎首演版。
電影《阿瑪迪斯》(莫札特)裡的劇情,
將莫札特《安魂曲》描繪為受人委託作曲的。
而這位委託人即為薩利耶里,但這只能視為傳說。
當時的作曲家薩利耶里(1750~1825)也有留下了一首《安魂曲》,
他的《安魂曲》是為自己而寫的,所以,
他的安息禮拜當然用上了自己的《安魂曲》。
在凡爾賽宮發行的錄音裡,很特別地,
指揮家Herve Niquet同時錄下了莫札特與薩利耶里的《安魂曲》。
很顯然,這個錄音組合,是踩著電影《阿瑪迪斯》的梗⋯⋯

Herve的莫札特《安魂曲》用的是一般常用的版本,
與昨天的巴黎首演版不同。
但Herve的節奏與速度,
讓這個莫札特《安魂曲》相當有現代感(試聽三、四)。
而這張片子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聽到薩利耶里的《安魂曲》。
薩利耶里在當時,也是個宮廷作家,寫了不少歌劇作品。
他在當時音樂圈的地位不算低,史卡拉歌劇院新落成時,
便以他的歌劇作品來開幕。
他的《安魂曲》完成於1804年,
可以想見1791年去世的莫札特是沒機會聽到的薩利耶里的《安魂曲》。
薩利耶里的《安魂曲》段落分得較為細碎,每段都不長,
但在旋律性上,不愧是個宮廷作家,有其強處。(試聽一、二)


圖檔
廠牌:Chateau de VERSAILLES Spectacles / 編號:CVS07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09, 08:16

2023/11/09
Long Time Ago


早安。
NETFLIX影集「亞森羅蘋」(LUPIN)裡,
當收音機播放著女高音唱的〈聖母頌〉時,
從塞內加爾移民法國的黑人爸爸告訴兒子,
欣賞這種美是沒有分人種、階級,只要願意,就能欣賞。
《Long Time Ago》就是這樣。

當樂友Sam幫我把檔案播放的軟體升級,
從檔案裡去聽這張片子時,讓人再翻出過去寫的聽感來比對。
首先是錄音的部分,更加明顯,每一首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錄音差異。
再來是鋼琴的部分,給予的認同沒變,
Susan Manoff的確是加分要素。
但次女高音Adele Charvet的部分,
我覺得透過檔案播放,才明白低估了她。
或許這麼說吧,我們的播放系統可能都拉低了很多音樂家的水準。
她雖然年輕,但是轉折的能力,伸縮情感的彈性,
還有細微之微裡的氛圍——她都做出來了。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556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張CD有兩個lady,
一個是Susan Manoff,一個是Adele Charvet。
Susan是拉丁裔,成長、就學於美國紐約。
Adele則是個法國次女高音,我稱她是小妹妹(2019年是26歲)。
這兩個lady組合在一起,有點像上海菜「醃篤鮮」(醃燉鮮的意思)。
也就是老的與少的,一起成就一張迷人的唱片。
這張唱片,都是一些美國早年的「老歌」。
但這些老歌,並不是流行歌曲,
而是像柯普蘭、佛漢威廉士、巴伯、艾維士、布列頓、芬濟等人的作品。
Adele迷戀那個年代的歌曲,用她的方式,去呈現這些所謂的老歌。
不得不說,Susan實在功力高竿,她的鋼琴一出來,就把氛圍給帶出來,
不愧是「醃篤鮮」裡的醃肉功用,完全不用調味,靠她就夠了。
但,Adele的歌聲實在迷人,
26歲,有種鮮肉感,有點調皮,又有點故作老態。
從第一首到最後一首,幾無敗筆。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10, 09:04

2023/11/10
已經11月了⋯⋯


圖檔
廠牌:FUGA LIBRA / 編號:2011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 / 試聽一 / 試聽二

早安。
已經11月了,告別的時間愈來愈近了。
那就來回顧些唱片吧。
前幾天,一位朋友拿了2011年高雄音響站的試聽片播給我聽。
那年的試聽片內容全部來自FUGA LIBERA。
我想很多人是這樣認識這個比利時品牌的。
這張音響展試聽片集合了18張FUGA LIBERA唱片裡的音樂,
有古典、有爵士、有民謠、有近代、有古代。
分享這張片子,並非我沒片子可分享了。
而是這張是新天新地的標記點,因為這張,有些樂友踏進了店裡。
回頭張望,彷如昨日。
找了一張其中收錄的爵士樂,放在星期五的晚安曲裡。


圖檔
廠牌:FUGA LIBRA / 編號:FUG607 / 試聽一 / 試聽二
J-L.Rassinfosse+J-P.Collard-Neven的二重奏,
加入了F.Alleman的管樂(黑管與薩克斯風)與Vocal、X.Desandre-Navarre的爵士鼓,
這次他們顯然是要給我們些不同的。
同樣豐富的旋律,還有多彩的聲響,非常迷人。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11, 09:26

2023/11/11
韋瓦第寫了多少首小提琴拹曲?


早安。
這幾年的ARCANA真的是個為義大利音樂瘋狂的品牌。
不僅會從過去的作曲家裡產生主題來發唱片(行銷),
也會根據演奏音樂家的情況,來創造新議題。
這套Giuliano Carmignola的新錄音(他發片速度還真快),
別被封面「Three Seasons」「Antonio Vivaldi」等字眼給搞糊了。
這套唱片並不是「三套」韋瓦第的「四季協奏曲」。
而是指維瓦第的三個作曲階段,
ARCANA故意用「三個季節」來形容。
韋瓦第到底寫了多少首協奏曲呢?找得到資料說大概有500首。
但是,其中大約有220首是寫給小提琴協奏曲的。
也就是說——小提琴協奏曲幾乎呈顯了維瓦爾的寫作生命。
當然,韋瓦第建立了協奏曲的曲式,寫作速度也相當快。
所以好譏分子會說他是一首協奏曲寫了幾百遍。
但,這只是一般人很難全部聽完,
甚至為這些協奏曲分類,而有這樣的譏笑說法。

但面對200多首的小提琴協奏曲,
ARCANA與小提琴家Giuliano便聰明地分類這些小提琴協奏曲。
他們以春、夏、秋三個季節來代表韋瓦第創作的時期——
早年、成熟、成熟之後。
而每個時期挑了六首為代表,總共錄製了18首小提琴協奏曲。
這18首裡,並沒有著名的《四季協奏曲》,
反而都是很有創作代表性的協奏曲,還有一首從來沒被錄過的。
試聽選了三首,從試聽一~三,代表秋、夏、春。
這樣的順序,很容易察覺早年風格與成熟後的差異。
ARCANA的這些「季節分類」,大致上與創作年代相關,
亦即愈晚期作品,愈是屬於「秋季」的作品。
但也有幾首例外,雖是晚期作品,但卻歸類為「春季」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550(3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Giuliano發行不久的「小提琴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53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是用瓜奈里小提琴演奏巴哈的大提琴無伴奏。
當然,因為樂器的差異,這是需要經過一些改編。
1733年的琴,琴聲力道飽滿,色彩豐富,在長弓時,非常迷人。
前些時日,分享過巴哈的鋼琴版的大提琴無伴奏,
現在加上這個小提琴版,
在新天新地可以湊齊一團了——
原本的大提琴版有好幾個版,還有RAMEE出版的肩上大提琴版,
加上SOLSTICE絕版的低音大提琴版、POLYMNIE的中提琴版,
鋼琴版(雖然只有一半),及小提琴版。
聽過的樂友說,這⋯⋯這像是巴哈的另一部小提琴無伴奏。
我們只能說,這部作品迷人之處在於,
大家都想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來呈現它(別忘了還有馬林巴琴版)。
如果只是樂器不同的特點,雖然也是有賣點,
但,這個演出的精彩,更令人看見巴哈這個作品的寬廣性。
如果,前兩個片段不熟悉,那麼聽聽試聽三——
第一號組曲的第一段。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7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小提琴家Guiliano Carmignola在ARCANA的第一張發行。
來自義大利的他,被《留聲機雜誌》稱為「巴洛克小提琴王子」。
詮釋以極大熱情、充滿幻想和自由為特徵。
巴哈、韋瓦第都有寫過雙小提琴的協奏曲作品。
這個錄音的特別在於,其中一把小提琴以五弦大提琴(violoncello piccolo)代替。
如此以來,形成很強烈的雙琴特色。
五弦大提琴接近中提琴的音域,以之來替代小提琴,改變了聲響的原味。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3-11-13, 08:54

2023/11/13
【回顧】最後三張FUG518


早安。
最近,常常問樂友,新天新地的唱片,哪張最有印象或感受?
答案很多種,有的也很有趣。
上週會拿出2011年高雄國際音響展的試聽片,就是其中一例。
有樂友說三不五時就會拿出來聽聽。
這張大合集試聽片裡也選了FUG518的音樂,令人印象深刻。
FUG518是2006年的發行,是早年FUGA LIBERA的重要作品。
FUGA LIBERA的發行雖然多樣,但畢竟是比利時品牌,
對於比利時作曲家、音樂家多了些關注。
當年,他們有些封面喜歡選擇油畫作品來呈現。
(就這樣被吸引進來聽了)
這片子,FUGA LIBERA也絕版零庫存了,
新天新地的架上,也僅剩最後三張。
FUG518是雍根三重奏團演奏作曲家雍根的三重奏作品。
雍根三重奏團由「比利時鋼琴夫人」——D.Andersen成立於2002年,
並於雍根130歲冥誕與逝世50週年紀念時,出版了第一張雍根錄音。
雍根的室內樂作品非常迷人,
為小提琴與鋼琴所寫的「水彩畫作」於作曲家45歲時寫成,
就算是第一次聆聽雍根作品,
也能由此曲中充分享受到雍根獨特的魅力,
五聲音階特徵強烈的旋律在半音轉調中發展,
音樂的幅度與想像如漣漪一般不斷的擴大⋯⋯
作品10的三重奏是雍根24歲的作品,洋溢著青春又甜美的氣息,
三重奏小品則是雍根晚年的力作。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518 / 試聽一 / 試聽二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