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飄洋過海來看你嗎?早安。
〈飄洋過海來看你〉是30多年前的台灣流行歌曲,後來紅到中國。
這歌發行時,我在媒體負責流行音樂報導,印象深刻。
前幾天,聽到對岸年輕人翻唱的版本,
於是翻找youtube,找到原唱金智娟「小姐」的最初版。
也找到她成為金智娟「女士」後的版本。
我還是喜歡她是金智娟小姐時的最初版,
直接、沒有太多的刻意情緒。
而相比後來80、90後這些年輕歌手的翻唱,
金智娟的斷句與換氣的安排,讓歌詞的呈現,有種不知所措哀傷美感。
也許是年輕,那種不知所措呈現在音樂裡,很真實。
(當然,這首歌也是金小姐的親身故事)
也免不了找了原作詞曲李宗盛先生的演唱實況來看,
與其說他唱歌,不如說他是說書人、旁觀者,
說了一個令人超級感動的故事給我們聽。
聽完〈飄洋過海來看你〉,
我竟然決定分享這張原沒打算介紹的「蒙台維爾第牧歌第四集」。
30多年前的台灣流行音樂,
可以大大方方展露一段即將熄滅的情感。
利用大量的文字情緒與煽情旋律,就可由一個歌手去營造。而且,
不管是老將或是新手翻唱——雖然有些老將唱得像冷掉的濃縮咖啡,
不管咬字、斷句、換氣如何——雖然有的斷句猶如需要戴上氧氣罩般。
但這樣的歌曲就是很容易就打進聽眾的心裡,
因為就是超直白地表達情感。
〈飄洋過海來看你〉在中國後來也很紅,被許多90後的大陸歌手翻唱。
這些歌手出生時,也差不多是這首歌出現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的中國,我有保留在手邊的唱片,
是像張楚〈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這樣的歌。
可以想像,在那個年代應該也寫不出〈飄洋過海來看你〉這樣的歌吧。
因為沒有那樣的環境。
而400多年前,蒙台維爾第所處的社會,則是另一種音樂表達的限制。
牧歌第四集,是蒙台維爾第作曲的一個大轉變,
蒙台維爾第認為過去(在他之前)的音樂,只能表達人們的部分情感,
無法完全展現人類情感的真實,像是「憤怒」「非平和」「激動」等情緒,
在過去,是不可能出現在音樂裡的。
但他認為過去強調平和的音樂表達是不足反映生命裡的真實,
所以,他在後來的牧歌裡,開啟了所謂的「激動風格」。
現在的我們,經過貝多芬的洗禮,
對於古典裡的「激動」音樂,習以為常。
但在蒙台維爾第時代,卻猶如革命般,
將文藝復興風格的聲音美學打破,逐漸踏向巴洛克風格。
蒙台維爾第寫了非常多的牧歌,而這張牧歌採五聲部來展現。
分別是一個女高音、一個次女高音、一個假聲男音、
兩個男高音、一個男低音,六位歌手,加上魯特琴與指揮。
牧歌,指的是當時一些非屬於教會的歌曲,屬於民間的。
從蒙台維爾第的安排來看,如果只是民間的牧歌,
怎麼會需要用到五個聲部來唱呢?
以五個聲部來表達這些關於愛情、想念、失去的情緒時,
反應出,蒙台維爾第是多麽鄭重的在凸顯與改變音樂的表達層次。
同時,也意謂著要表達人類的真實情緒,有其複雜度。
而蒙台維爾第的牧歌,當然沒有像〈飄洋過海來看你〉容易聽。
然而,因語言隔閡,
我們無法產生像〈飄洋過海來看你〉這樣的歌詞引導線索,
但完全憑藉著歌曲裡的聲線與聲部色彩,
我們依舊可以領略這種複雜中的簡單之美,
一樣可以感受人們情感裡的情愛情緒,這是音符、和聲的力量。
當然,不喜這調調的,聽聽〈飄洋過海來看你〉也很棒啦。
廠牌:PHI 編號:LPH03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二這是個五聲部的演唱,
當音響系統不平衡時,聽到的會都是高音部分,
無法分辨男高音、假聲之間創造的色彩,
同時也會失去男低音在低音部分的平衡,就會變得不耐聽。
但,如果系統夠平衡與解析力夠佳,會發現,
這應是赫爾維格近年最特殊的一張錄音。
他的錄音除了莫札特最後交響曲外,
其他都圍繞在宗教與人聲上打轉。
而在這張六歌手的五聲部演唱上,他還要參與指揮,
足見,他多麽注重整個聲部的協調與聲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