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5, 15:00

2021/06/15 第25週
脆弱與不安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233

晚安。
晚安曲不是這套已經發行了幾年的拉羅。
拉羅是拿來當引言的,在這套拉羅裡面,
《西班牙交響曲》是由Kantorow指揮列日愛樂,
小提琴則由Lorenzo Gatto擔綱。 
如果您有這套拉羅可以拿出來溫習一下。
或是有FUGA LIBERA那一套魏歐當小提琴協奏曲全集(FUG 575)。
也可以拿出來找一下,聽聽Lorenzo Gatto在其中的表現。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240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貝多芬 / 小提琴奏鳴曲第9號克羅采、第4號、第2號


今天的晚安曲是Lorenzo Gatto的貝多芬。
最早在FUGA LIBERA,Lorenzo Gatto錄了兩張Bohuslav Martinu。
後來在ZZT,Lorenzo Gatto也錄了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已絕版)。
在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後,
ALPHA就開始了他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計畫。

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在新天新地的CD架上,
有ZZT出版的指揮家Jos van Immerseel演奏古鋼琴,
與日本小提琴家Midori Seiler版(ZZT307);
有CYPRES企圖重現貝多芬當年樣貌的原典版(CYP1640);
也有SACD錄音,在馬賽音樂聽得現場錄音版(LYR2267)。
當然,除了這些,外頭還有許多名師名演或名錄音可選。
這是大家熟悉的曲目了,那Lorenzo Gatto何故也參一腳?

Lorenzo Gatto是比利時的小提琴家,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
也是2009年伊麗莎白大賽的第二名。
在他的網站,可以看到他的飛行興趣,還有——
他在音樂上的專注:貝多芬。
Lorenzo Gatto說,音樂是人性脆弱的一種表達。
他說在他的琴音中,表達的是更多的脆弱,因為人就是如此。
脆來弱去的,你看得懂他說什麼?
對我而言,Lorenzo Gatto的貝多芬並不是陽剛力量的展現,
反而是相當柔暖,甚或是表達無力與無奈,
有時還呈現了貝多芬的那種躁動不安。
而這一部分,反映的也可能是更真實的內在。
但別忘了,躁動不安,往往可以點起下一波力量。
這些描述,試聽檔裡聽應該可以感受到。

Lorenzo Gatto用的琴,是1682年Niccolo Amati做的琴。
整個錄音,也都在這琴的音色上打轉。
在他結束這張三錄音後,他曾說在錄音室三天,
透過麥克風教會他的,比他自己練習半年還多。
新世代的音樂家,似乎有著更鋒利的手術刀與顯微鏡,
把我們沒看到的貝多芬,都給解剖出來。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407 / 試聽一 / 試聽二
貝多芬 / 小提琴奏鳴曲第1號、第5號春、第10號
試聽一為第5號春,第一樂章
試聽二為第10號奏鳴曲第二樂章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565 / 試聽一 / 試聽二
貝多芬 / 小提琴奏鳴曲第3號、第6號、第7號、第8號
試聽一為第3號,第一樂章
試聽二為第7號奏鳴曲第二樂章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4644
這是比利時作曲家Benoît Mernier獻給Lorenzo Gatto的小提琴協奏曲。
當然是由Lorenzo Gatto擔任小提琴。
 
最後由 box 於 2022-01-07, 19:14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6, 15:00

2021/06/16 第25週
Eva ZaïcikxLe Consort


晚安。
因為疫情,從5月17日那個星期一開始,
新天新地的「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就從週記變成日記。
原本是每週開店前的暖身場,竟變成還勉強活著的證明。
這個晚安曲日記,就這樣撐了一個月,
差不多有七、八十張CD被拉出來介紹或是露臉。
很多是來不及介紹、沒介紹,就給過了的。
這其中,ALPHA有很多片子,都是過個封面而已。
有位喜愛聽老錄音歌劇的樂友說,
他發現自己的收藏裡,怎麼ALPHA的唱片愈來愈多了?
有趣吧!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66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皇家韓德爾/Eva Zaïcik與Le Consort

今天的晚安曲,起因於前幾天介紹的年輕大鍵琴家Justin Taylor(ALPHA721)。
還有凡爾賽宮出版,年輕指揮 Valentin Tournet的那張巴哈(CVS009)。
Justin Taylor本身是Le Consort的一員(彈大鍵琴),
Le Consort是個小樂團,主要演奏巴洛克音樂為主。
在這張《皇家韓德爾》裡,Le Consort與次女高音Eva Zaicik合作。
如果聽過前幾天介紹Valentin Tournet的巴哈聖誕清唱劇,
可能會留意到Eva Zaïcik的歌聲。

Eva Zaïcik的聲音,就像這張韓德爾的封面般,
有著金黃的音色,與戲劇的魅力。
作為一個次女高音,她在她的表現範圍裡收放自如。
她是法國人,參與過巴黎聖母院唱詩班,
後來取得巴黎高等音樂院的文憑,
更在2018年拿下伊麗莎白大賽的第二名。
以她的聲音,當然是在歌劇的範疇裡展演。

《皇家韓德爾》的皇家,指的是皇家音樂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
1719年的冬天,英國皇家幾位公爵提議創辦皇家音樂院,
找來待在英國的韓德爾主持,並要讓倫敦成為歌劇之都。
當時國王劇院上演的歌劇,都是用義大利語演唱。
韓德爾曾到義大利學習,後來寫了不少義大利語歌劇,
為了歌劇,皇家音樂院,也從義大利波隆那找來作曲家Attilio Ariosti;
及義大利摩德納的作曲家Giovanni Bononcini加入陣容。
《皇家韓德爾》收錄的就是韓德爾、Ariosti及Bononcini三人的作品。
當然,都是些選曲,也因選曲,好聽度超高。

《皇家韓德爾》2020年的錄音與發行,
但並不是Le Consort與Eva Zaïcik的首次合作。
2018年,這樣的組合已經錄製過一張《Venez Chere Ombre》。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43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Venez Chere Ombre/Eva Zaïcik與Le Consort

如果是Alpha 200號以前的時代,
這張《Venez Chere Ombre》的封面,應該會是一張描繪女性的古畫。
而當以現代音樂家的面貌呈現時,就很難猜想到這CD的古樂味道——
除非知道Le Consort就是個小小的古樂團,
也明白次女高音唱的是哪個年代的劇碼。
這其實是一張很精緻的法國清唱劇精選。
「清唱劇」這個說法,在法國要到1730年才出現。
但年輕的大鍵琴家Justin Taylor認為法國第一部清唱劇1706年就出現,
只是模仿的義式風格被認為無趣,
後來的音樂家,採用這樣的曲式,但卻有更多的法國風味。
法國清唱劇裡有幾位較重要的作曲家——
一是Michel Pignolet De Monteclair(1667~1737);
另一位則是Louis-Nicolas Clerambault(1676~1749);
還有就是後來的Louis Antoine Lefebvre(c.1700~1763)
這張唱片,就幾乎是以這三作曲家清唱劇為主。

法國清唱劇格局不大,大多一人演唱,
以兩三首詠嘆調加上兩首宣敘調來描繪更多世俗之情。
這種美麗的古代說書,因為旋律加上Eva Zaïcik的唱腔,很引人入勝。

從上面兩張人聲CD裡,其實也可以發現Le Consort的演奏實力。
他們當然也有錄製屬於他們自己的專輯。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54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Opus 1/Le Consort合奏團
OPUS 1指是作曲家第一號作品。
這裡選的是Jean-Francois Dandrieu的第一號作品。
Dandrieu發表時約23歲,而這也是Le Consort合奏團成員的年紀。
所以,這也是Le Consort的作品一號。
除了Dandrieu作品外,還搭配了Arcangelo Corelli的作品二號。
Le Consort,就是一個簡單的5人團——
兩把小提琴、一把Viole De Gambe、一把大提琴,
再加上一架大鍵琴或是管風琴,但卻可以創造相當豐富的聲響。
這張CD與前面的CD,應該是不同錄音師,不同風格。
為了呈現古樂的質地,錄音的(音量)電平略微大些,
試聽時,請多加留意。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7, 15:00

2021/06/17 第25週
當第一名們同在一起


晚安。
這是自討苦吃。介紹這套伊莉莎白女王大賽的紀念發行,
要從12個鋼琴家,12首鋼琴協奏曲裡,做出10個試聽檔,
只能笑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05(5CD)
易莎意與伊莉莎白女王大賽75年紀念 (鋼琴組)


新天新地的CD裡,有很多音樂家來自伊莉莎白女王大賽。
伊莉莎白女王大賽,自1937年開始舉辦。
當時是由比利時小提琴家易莎意與伊莉莎白女王發起,
當時稱為易莎意大賽,比賽項目有小提琴與鋼琴。
1951年才改為現在的名稱,但有的還是稱為:
易莎意與伊莉莎白女王大賽。
1988年,加入了人聲項目,2017年則多了大提琴組。
這個比賽並非年年舉行,有時是今年小提琴比賽,
明年則換成鋼琴比賽。
台灣的胡乃元拿過首獎;曾宇謙則拿過第五名。
查查歷年得獎名單,不管是哪一組,
前蘇聯是這個獎項的大贏家,
但遇到冷戰或是國與國交惡時,蘇聯的音樂家會缺席。
但跨入70、80年代後,可以發現,
韓國音樂家在得獎名單上愈來愈多。

這套5CD的75年紀念發行,是MUSO公司2012年的發行。
收錄從1952到2010的比賽錄音。
因為,這個比賽不是年年辦,所以,
這個收錄也涵蓋了大部分的第一名。
仔細研究伊莉莎白女王大賽75年來得獎名單,
很多現在在音樂圈裡的名家,多曾出現在歷年得獎名單裡。
他們也許不是第一名,也可能是第五名。
但都在這個比賽裡被看見。

關於試聽檔,有三點要說明——
一是,有十二個鋼琴家,但試聽檔只有十個。
其中1956年的第一名阿旭肯納吉,
大家都很熟,就沒有做他的比賽試聽檔。
另外一個沒做試聽檔的鋼琴家,
是2007年的冠軍Anna Vinnitskaya。
她在ALPHA也已發行了好幾張專輯。
二是,為了呈現這些鋼琴家當年的指尖魅力與特色,
選擇的片段多為協奏曲中鋼琴獨奏的片段,
雖然可以聽到鋼琴家的魅力,
但是對於曲子結構的掌握,就無法從短短的試聽中呈現。
三是,這套選集裡,收錄了1956年的第四名、
1983年的第二名、1972年的第二名比賽現況。
(當然這三個年份的第一名也有收錄)
選輯的眼光很有趣,也很值得聽。
個人就很喜歡1956年第四名得主Cecile Ousset的蕭邦。
以下為十個鋼琴家的比賽錄音片段——


試聽一/1952年第一名:
美國鋼琴家Leon Fleisher,演奏布拉姆斯第1號協奏曲。

試聽二/1956年第四名:
法國鋼琴家Cecile Ousset,演奏蕭邦第2號協奏曲。
這年的第一名是阿旭肯納吉,
Ousset是第四名,俄國的Lazar Berman是第五名。
Ousset在幾年前因為背部問題,已退休停止音樂會演奏。

試聽三/1960年第一名:
美國鋼琴家Malcolm Frager,演奏普羅高飛夫第1號協奏曲。

試聽四/1972年第一名:
俄國鋼琴家Valery Afanassiev,演奏柴可夫斯基第1號協奏曲。

試聽五/1972年第二名:
美國鋼琴家Jeffrey Swann,演奏蕭邦第1號協奏曲。

試聽六/1983年第一名:
法國鋼琴家Pierre-Alain Volondat,演奏李斯特第2號協奏曲。

試聽七/1983年第二名:
德國鋼琴家Wolfgang Manz,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2號協奏曲。

試聽八/1987年第一名:
俄國鋼琴家Andrei Nikolsky,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3號協奏曲。
個人也很喜歡Nikolsky這個演奏。

試聽九/1991年第一名:
法國國鋼琴家Frank Braley,演奏貝多芬第4號協奏曲。

試聽十/2010年第一名:
俄國鋼琴家Denis Kozhukhin,演奏布拉姆斯第2號協奏曲。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8, 15:00

2021/06/18 第25週
感謝相挺


晚安。
昨晚一個老樂友捎來訊息:
「Box,請幫我挑總價xxxx元的CD,我匯款給您,再寄給我。
若有挑到已購買過的,沒關係,以後再拿去店裡換。」
相挺支持,深深感謝。
今天的晚安曲,繼續昨天的「當第一名們同在一起」Part 2。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02(4CD)
易莎意與伊莉莎白女王大賽75年紀念 (小提琴組)


這套「易莎意與伊莉莎白女王大賽75年紀念 (小提琴組)」,
其實是比鋼琴那套更早發行。
易莎意與伊莉莎白女王大賽第一個小提琴冠軍,
是首屆1937年的大衛・歐伊斯特拉夫。
(第一個鋼琴冠軍是1938年比賽出爐的俄國吉列爾斯)
同樣來自俄國的柯剛,因為戰爭停賽,成爲1951年的小提琴冠軍。

根據易莎意與伊莉莎白女王大賽提供的歷年得獎名單,
台灣的音樂家,最早得獎的是1985年的小提琴組第一名胡乃元。
再來,1988年的聲樂組比賽,台灣聲樂家黃瑞芬名列前十名。
1993年,曾耿元拿下小提琴組第三名。
這三位在大會得獎資料上的寫著來自「中國 台灣」。
2009年的小提琴組第一名是陳銳。
陳銳出生於台灣,隨父母移民澳洲,得獎資料上寫著「澳洲」籍。
而前幾天介紹的那套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
小提琴家Lorenzo Gatto當年跟陳銳同場較勁,獲得第二名。
再到2012年,大家熟悉的曾宇謙是小提琴組第五名,
在大會的得獎紀錄上寫著,曾宇謙來自「中華台北」。

這套紀念發行,有4張CD,選了8個小提琴家,8首協奏曲。
有趣的是,選錄的比賽實況中,
有4個是第一名的實況,另外則有1個第二名、3個第三名實況。
猜測應是為了避免曲目重複,所做的選擇。
底下為8個試聽檔。


試聽一/1967年第一名:
拉脫維亞小提琴家Philippe Hirshhorn,演奏帕格尼尼第1號協奏曲。
這是精彩的一年,當年的評審團有大衛・歐伊斯特拉夫、
曼紐因、葛羅米歐、西格提、堤博等。
Hirshhorn後來成為比利時皇家音樂院的總監,但英年早逝,
留下的錄音,Cypres發行過,但也絕版了。
第二名是奧地利的Ricardo Odnoposoff,
第三名是下一個試聽檔的Gidon Kremer。
大家熟悉的小提琴家Tosi,他的老師之一Jean-Jacques Kantorow,
是這一年比賽的第六名。

試聽二/1967年第三名:
拉脫維亞小提琴家Gidon Kremer,演奏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

試聽三/1971年第一名:
以色列小提琴家Miriam Fried,演奏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

試聽四/1989年第一名:
俄國小提琴家Vadim Repin,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試聽五/1997年第一名:
丹麥小提琴家Nikolaj Znaider,演奏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試聽六/1997年第三名:
匈牙利小提琴家Kristof Barati,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試聽七/2001年第三名:
匈牙利小提琴家Barnabas Kelemen,演奏巴爾托克第2號協奏曲。
2001年的第一名是拉脫維亞 Baiba Skride;
第二名則是新加坡的甘寧(Ning Kam,Cypres有她的專輯CYP9615)。

試聽八/2005年第二名:
匈牙利小提琴家Yossif Ivanov,演奏蕭士塔高維契第1號協奏曲。
這年的第一名是亞美尼亞的Sergey Khachatran。
 
最後由 box 於 2021-06-29, 15:18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19, 15:00

2021/06/19 第25週
下週新到貨⋯⋯


晚安。
在這個暫時停店的日子裡,還是訂了些新發行,
預計下週將會抵達台灣。
貨項以新發行為主,包括有些人等待的Skoda重發片。
所以,今天偷懶一下,就來聽聽Skoda。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205(9CD / 1650元)/ 試聽一 / 試聽二
舒伯特奏鳴曲/Skoda・古鋼琴
2019 年 9 月 25 日,奧地利籍的Paul Badura-Skoda因癌症辭世。
Paul Badura-Skoda是巴黎音樂院古鋼琴教授,錄音不在少數。
但他老人家最好的錄音就是在ARCANA。
過世後,ARCANA重新出版了他的貝多芬全集(A203)。
不到一個月即告缺貨,後來又再版一次。
而繼貝多芬之後,這個月ARCANA也重發了Skoda的舒伯特全集。
這套舒伯特全集,當時發行了第一集(3CD),
後來就直接發行了全集(9CD),但也銷售完畢。
ARCANA這次重發,換了個新封面,紀念意味較重。

在Skoda的舒伯特全集,
標題是寫著「以當時樂器所錄製的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全集」
在這套專集中使用了四架古鋼琴。
Skoda也有過現代鋼琴版的舒伯特錄音,
但在這種鋼琴聲響中,舒伯特不會那麼耽溺或悲劇性,
反而較符合現實的優雅維也納時尚與憂鬱書生氣習。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203(9CD / 1650元)
試聽檔/第3號,1790年琴第22號,1815年琴第30號,1824年琴
貝多芬奏鳴曲/Skoda・古鋼琴
ARCANA重發的Skoda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錄音,
一套9張,Skoda用了五架古鋼琴,從1790~1830年代的古鋼琴。
2020年雖然歐洲疫情嚴重,但發行不到一個月,即已完售。
後來ARCANA應各地要求,再次重發這套SKODA經典。
要找到全套古鋼琴貝多芬,應該不太容易⋯⋯
但誠如古鋼琴家兼指揮Immerssel說的,
古鋼琴的音色是無限可能,動態也是無限可能,
在那輕如羽毛般的琴鍵上,就看你如何描繪譜架上的曲子⋯⋯




除了貝多芬、舒伯特,Skoda還有一張莫札特。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351 / 試聽一 / 試聽二
莫札特 / 第9&12號鋼琴協奏曲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0, 15:00

2021/06/20 第26週
文學味


晚安。
疫情停店以來,每天張貼了晚安曲後,
通常就是電話時間,打個電話給親戚或朋友,或是樂友。
聊聊近況,也祝福他們平安渡過這段時間。
在這樣的無形連結中,有種力量與希望在其中浮現。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2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1816年)


因為昨天介紹了即將到貨的Skoda舒伯特鋼琴奏鳴曲,
想到之前MUSO一張法朗克前奏曲(MU043)的Daniel Isoir,
他也有一張與小提琴家Stephanie Paulet合作的舒伯特小提琴奏。
這張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演奏的是舒伯特1816年的作品。
舒伯特寫了6首給小提琴和鋼琴的奏鳴曲。
其中前3首D.384、D.385、D.408,寫於1816年。
繼1815年的大量創作後,1816年,因為朋友的支持,
舒伯特辭去教職,專心寫作。著名的〈魔王〉也在這年完成。
這三首小提奏鳴曲是屬於小巧可愛的,
音樂學家認為這曲子有受到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的影響。

演奏的小提琴家Stephanie Paulet是巴黎音樂院的高材生。
在MUSO曾有一張管風琴合作的,演奏17世紀一些罕見手稿的錄音。
Stephanie Paulet與Daniel Isoir的舒伯特,
與德奧音樂家的舒伯特大異其趣。
每個音符的完整度,讓人看到這個曲子裡的細膩,
風格上平實、清新,或者說帶有一點文學味 。




Stephanie Paulet與Daniel Isoir還有一張莫札特鋼琴四重奏。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10 / 試聽一 / 試聽二
莫札特/鋼琴四重奏
Daniel Isoir有個小型合奏團叫La Petite Symphonie(小交響)
試圖以小型的室內樂團,呈現交響般的聲響。
前一張的小提琴家Stephanie Paulet也在這個八人樂團中。
而這張是鋼琴與弦樂四重奏。
鋼琴與弦樂四重奏這樣的型態,來自莫札特的初創。
從莫札特到布拉姆斯,在德奧間,也僅有七首這樣類型的曲目。
鋼琴四重奏的樂器配置,更需要聲響間的平衡。
抱歉的是,這張CD目前是缺貨中,
需要等有貨才能再下訂。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1, 15:00

2021/06/21 第26週
Way Home 回家的路


晚安。
星期一,在家工作嗎?換個口味,繼續等待。
Way Home,期待疫情再下降。


圖檔
廠牌:Continuo Jazz / 編號:CC77780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CC(Continuo Classic)另有一個品牌,叫CJ(Continuo Jazz)。
從2019年便已開始引進,但也都沒介紹。
Joel Hierrezuelo在CJ的第一張(第二張也發行了)。
古巴風,個性強。
Joel Hierrezuelo才藝佳,除了吉他外,還是主唱,偶爾兼打擊樂器。
試聽一是Way Home,Joel Hierrezuelo的吉他演奏。




圖檔
廠牌:Continuo Jazz / 編號:CC77773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Line Kruse,小提琴家與作曲家。
片中多為其作品,或是她的改編。
內中的小提琴由Kruse小姐負責,
但請注意,人聲不是她。
試聽一為改編自普羅高菲夫的小提琴協奏曲第2樂章。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2, 15:00

2021/06/21 第26週
那一晚,貝多芬喝多了⋯⋯


晚安。
連著一個月在家吃,家裡大人做飯膩了,下令:
本週起,每天找一家大飯店——買便當。
台北各大飯店、餐廳,目前都有提供便當。
很容易就排好了「班表」⋯⋯
好不好吃?嗯,就是便當嘛。


圖檔
廠牌:RAMEE / 編號:RAM190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貝多芬、庫勞/長笛與鋼琴作品

今天只有一張CD。
不過,這張CD與貝多芬喝多了香檳有關。
這張CD的曲目有貝多芬寫給長笛與鋼琴的小夜曲(Op.41,D大調),
還有一首三人聲與長笛、鋼琴的卡農。
明亮且活生的小夜曲,是貝多芬年輕時的作品(試聽一),
不斷推進,與對比的動機,塑造了年輕貝多芬的聲音特質。

而另一首三部人聲與長笛、鋼琴的卡農,
這樣的作品,貝多芬寫了12首,大部分都是紀念性的作品。
但這首〈Kühl, nicht lau〉是個酒醒之後的有趣作品。(試聽四)
因為,貝多芬把作曲家Friedrich Kuhlau的名字給當成曲名。
Friedrich Kuhlau比貝多芬小16歲,7歲時因為溜冰意外,
喪失了右眼,所以,網路上找到的圖片,都是右眼眯起來的。
他因眼疾,開始學習音樂。
後來,因為拿破崙引起的戰爭,前往丹麥定居。
並在丹麥介紹貝多芬的作品,
他雖然對長笛樂器的演奏不熟,但是寫了不少長笛作品,
而被稱為「長笛的貝多芬」。
1825年的9月,Kuhlau與貝多芬及其他音樂家相約聚會晚餐。
Kuhlau在餐後提議,用B-A-C-H為調作曲,看誰最快。
貝多芬立馬即興了一首三聲部卡農。
不過,第二天早上,有一張署名貝多芬的紙條遞進了Kuhlau的房間,
上面寫著:我必須承認昨晚酒喝多了,不記得昨天寫了什麼曲子。
另外,附上一張新寫就的三部人聲卡農,
上面就題了歌名〈Kühl, nicht lau〉(涼爽,不冷不熱)。
這曲名,幾乎就是把Kuhlau的名字給展開來的意思。

除了貝多芬作品外,主要是收錄Friedrich Kuhlau的作品。
先前曾經介紹過ALPHA 639那張貝多芬民謠長笛,
裡頭也有Kuhlau的民謠改編作品。
不過在這張CD裡,
以色列古長笛家演奏了長笛綺想曲(試聽二),
另外Tami Krausz也與古鋼琴家翟質恬(Shuann Chai美籍華裔),
演奏了Kuhlau大奏鳴曲(試聽三)。
寫了這麼多,只是要說,這是很好聽的曲子。
與貝多芬的小夜曲比起來,Kuhlau的曲子沒有那麼明亮,
但優美的線條,帶了更斯文的氣質。
另外,RAMEE的長笛錄音,
聽來似乎比ALPHA高竿(與ALPHA639相比),更具色彩感。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3, 15:00

2021/06/23 第26週
B Records的布拉姆斯室內樂


晚安。
B Records的布拉姆斯室內樂發行到第9集了。
第9集是布拉姆斯的雙鋼琴作品。
B Records的布拉姆斯室內樂,每一集看起來都很像,
之前,常常有樂友問我,這張不是買過了?
因為封面使用同一個風格,加上同一批音樂家,
很容易混肴,看清楚,不是貼錯了⋯⋯

B Records是個以現場音樂會為錄音目標的唱片公司。
在開始於巴黎幾個劇院錄製音樂會並發行後,
當時有幾位音樂家半開玩笑地說,來製作一個大計畫——
錄製所有布拉姆斯的室內樂作品。
於是,從B Records的第11個錄音起,開始了布拉姆斯室內樂計畫。
到今年5月,發行了第9集。
B Records已經出版了30多張唱片,
但布拉姆斯室內樂就佔了快三分之一。
這個B Records的B,可以直接想成是布拉姆斯(Brahms)了。

聽古典音樂的人,應該沒有人不聽布拉姆斯。
但,你手上的布拉姆斯,有多少是現場的音樂會實況錄音?
也許,不盡完美,但卻又活生如眼前。
這是我們這代的音樂家,在這個時代開的音樂會,
這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布拉姆斯,法國來的。
試聽檔不多,請見諒。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32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9集/雙鋼琴作品(本週到貨)
・海頓主題變奏曲 Op.56B(1873)
・雙鋼琴奏鳴曲 Op.34B(1864)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29(2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8集
・鋼琴與弦樂三重奏 第1號 Op.8
・鋼琴與弦樂三重奏 第2號 Op.87
・鋼琴與弦樂三重奏 第3號 Op.101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28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7集
・大提琴奏鳴曲第1號 Op.38
・大提琴奏鳴曲第2號 Op.99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26(2CD)試聽一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6集
・弦樂四重奏第1號 Op.51
・弦樂四重奏第2號 Op.51
・弦樂四重奏第3號 Op.67
・鋼琴與弦樂五重奏 Op.34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23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5集
・中提琴奏與鋼琴鳴曲 Op.120(第1號、第2號)
・兩首寫給人聲、中提琴、鋼琴的歌曲 Op.91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20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4集
・小提琴奏鳴曲第1、2、3號(Op.78、100、108)
・C小調詼諧曲(節錄)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15(2CD)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3集
・豎笛與鋼琴奏鳴曲 Op.120 第1號、第2號
・豎笛、大提琴、鋼琴三重奏 Op.114
・豎笛與弦樂四重奏 Op.115
・英國管、小提琴、鋼琴三重奏 Op.40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12(2CD)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2集
・弦樂五重奏第1號(Op.88)、第2號(Op.111)
・弦樂六重奏第1號(Op.18)、第2號(Op.36)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11(2CD)
布拉姆斯室內樂第1集
・第1號鋼琴與弦樂四重奏 Op.25
・第2號鋼琴與弦樂四重奏 Op.26
・第3號鋼琴與弦樂四重奏 Op.60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Re: 2020/06/23 - Bonne Nuit!從晚安開始!

文章box » 2021-06-24, 15:00

2021/06/24 第26週
都柏林花園


晚安。
感謝房東,昨天主動提出房租減收。
他跟太太討論過,覺得這段時間,大家營收都不好,
應該一起承擔,也需要一起走過,所以調降房租。
謝謝房東夫婦,這是讓新天新地可以繼續拚搏的力量。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44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晚安曲是「都柏林花園」。
都柏林是愛爾蘭的首都與大城,更是愛爾蘭的文化焦點。
但都柏林花園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花園。
其意指的是愛爾蘭百花齊放的民間歌曲。

韓德爾的《彌賽亞》於1742年首演,就在都柏林。
比蕭邦還早寫夜曲的約翰・菲爾德,也是都柏林人。
愛爾蘭有著非常多的民歌、民謠,
〈夏日最後的玫瑰〉〈丹尼男孩〉都來自愛爾蘭民謠。
這些古老的民謠,就是當時的「藝術」,
在18世紀之前,這些歌謠經由口耳相傳,不需要寫下來。
但隨著作曲家逝去,老人凋零,
到了18世紀時,這些古老民謠就逐漸失落不見了。
後來,都柏林人開始有計劃地收集、編印出版這些民謠,
1724年都柏林出現第一本愛爾蘭歌謠集,
1728年當倫敦在首演《乞丐歌劇》時,
都柏林也在這一年出現一本《乞丐的婚禮》歌謠集。
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收集與出版,讓愛爾蘭古老音樂留存。

「都柏林花園」裡收錄的就是愛爾蘭民謠,
這個唱片計畫是長笛家Anna Besson的心血。
(最近常提到Anna Besson,ALPHA 639)
這個心血,一方面因著她從小在傳統愛爾蘭音樂與舞蹈的訓練,
還有古長笛的演奏讓她對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涉入,
因而結合產生這樣的精緻愛爾蘭歌謠集。
愛爾蘭的歌謠裡,大多為關於情愛的,
情愛有時離不開直白的「性」語言文字。
像是性玩笑,或是唱著愛爾蘭女人喜歡與哪類男性有「人與人連結」。
另一大部分歌謠,整個變了性般,都是關於「戰爭」「反戰」。
必須要說,這些歌詞都不是現代式,而是過去式的民間語言。
但這些音樂就像封面美麗的粉色絲緞般,迷人的很。
這些愛爾蘭歌謠,在人聲與樂器上的比例相當平均,
只是試聽檔不易呈現這樣的風格。
演唱的男高音Reinoud Van Mechelen,聲音令人忌妒。
與樂團A Nocte Temporis還有下列兩個出版。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252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356
 
box
 
文章: 2758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