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16, 16:34

2024/10/16
這10位音樂家,我一個也不認識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7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晚安。
這是一張17~18世紀法國女性作品的錄音。
封面的標題可以說是:註定要成為音樂家?
專輯裡選了Élisabeth Jacquet de La Guerre(1665~1729)的作品。
她是這張專輯裡名氣較大的一位,家裡是大鍵琴製造商,
曾到路易14的皇宮演出,後來還擔任宮廷樂手。
另外,還有Mlle Duval(生於1718年左右),
她是第二個在巴黎歌劇院發表作品的女性,
有著頗受歡迎的芭蕾舞劇《Les Génies》。
還有Élisabeth-Louise Pellecier,她與作曲家結婚後,
便以丈夫Papavoine的名字為她的作品簽名——
因為這樣做更容易獲得注目。
十位法國女性作曲家,你可能一個也不認識,
即便是最有名氣的第一位,我們也不熟悉。
更何況其他的?但他們就是會成為音樂家——
不管他們是什麼身分或成分。
這是由巴洛克小提琴家Sophie de Bardonnèche,
與大鍵琴家Justin Taylor、維奧爾琴家Lucile Boulanger合作的錄音。
Bardonnèche,原就是Le Consort合奏團的一員。
這個年輕的合奏團,組成是兩位小提琴手、一位大提琴與大鍵琴。
注意到他們是因為負責大鍵琴的Justin Taylor的錄音。
後來,他們連續兩張錄音與次女高音Eva Zaick合作,
讓人非常驚艷。(當然,Zaick超迷人的)
Le Consort專注於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很有想法與熱情。
這回,ALPHA以已經成名的Justin Taylor(大鍵琴),
再找來在ALPHA頗有名氣的Lucile Boulanger(維奧爾琴),
一起搭配Bardonnèche,是有那麼點「拱」的意味。
但,曲目上,試絕對少見的(應該說沒見過的)。
但在這個時代的小提琴室內樂作品,
即便是女性作曲家,
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義大利風格在當時的影響。
底下也附上三張Le Consort的錄音發行,
這是個應該被鼓掌的、很認真的室內樂團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1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試聽一:普賽爾作品
試聽二、四:愛樂樂團夫人作品
試聽三:Nicola Matteis作品
封面標題是Philarmonica,這是個人名,
前頭還有個Mrs.,也就是Philarmonica夫人。
但真實意思應是:愛樂樂團夫人,所以是假名。
在1715年的倫敦,有些小提琴作品,便以這個名字發表。
當時,讓許多人驚艷這樣的作品,
雖然知道這是位Lady,但從1715年至今,
依舊不知道真實身分。
17世紀下半葉,隨著許多外國音樂家的到來,
以及劇院和音樂廳的激增,倫敦進入了藝術的黃金時代。
義大利音樂家Nicola Matteis在1660年左右來到倫敦,
造成倫敦音樂界的轟動者。
那時候,普賽爾(Purcell)還只是個孩子,
雖然文獻上,沒有他們見面的記錄,
但普賽爾應該很熟悉Matteis的作品,
所以,後來也有些相似的作品。
Matteis在英國影響的不只是普賽爾,
也對當時的倫敦樂界包帶來新風潮。
而這風潮一路延續,到了1715年還有「愛樂樂團夫人」作品。
在這張專輯裡,便收錄了Matteis、普賽爾與「愛樂樂團夫人」的作品。
在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義大利Corelli的影響。
300年前,假名之作,卻美的不像話。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71 / 試聽一 / 試聽二
Giovanni Battista Reali(1861~1751)比韋瓦第小3歲,
也比韋瓦第多活10年,但一輩子,默默無聞。
他是個小提琴家,也是作曲家。
當時的威尼斯,大作曲家的名氣囊刮了所有的一切。
但聽聽這個試聽檔,如同演奏者的驚訝般——
這是高度精湛的作品啊!
他的有些作品,甚至未曾有人錄製過啊!
整張唱片的編排,由Reali與Vivaldi的音樂交錯,
但以Reali的作品居多。
當然,很清楚地,音樂家Le Consort是為了介紹Reali的音樂,
所以配置較多Reali的作品。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54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Opus 1/Le Consort合奏團
OPUS 1指是作曲家第一號作品。
這裡選的是Jean-Francois Dandrieu的第一號作品。
Dandrieu發表時約23歲,而這也是Le Consort合奏團成員的年紀。
所以,這也是Le Consort的作品一號。
除了Dandrieu作品外,還搭配了Arcangelo Corelli的作品二號。
Le Consort,就是一個簡單的5人團——
兩把小提琴、一把Viole De Gambe、一把大提琴,
再加上一架大鍵琴或是管風琴,但卻可以創造相當豐富的聲響。
這張CD與前面的CD,應該是不同錄音師,不同風格。
為了呈現古樂的質地,錄音的(音量)電平略微大些,
試聽時,請多加留意。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17, 16:16

2024/10/17
「鮮肉」樂團


圖檔
廠牌:KLARTHE / 編號:K07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晚安。
這張看起來像是電影海報的唱片,
竟然沒放進最近的新進片裡,看來我開始「漏憶」人生了。
南部的樂友說很喜歡搜集管弦樂類的作品,
但新天新地的這些廠牌,發行的都是人聲或獨奏類居多。
(其實,每個廠牌都一樣,發行管弦樂團的製作成本高)
我說,KLARTHE裡常會有管弦樂的錄音,
只是他們在「製作」上比較「現代」感。
除了喜歡錄製新曲目外,對新樂團或是新觀點,
也很樂意介紹給市場。
說著說著,我就想到這張,才發現「漏放了」。
這是法國新樂團(2011創立)Orchestre De Lutetia的第三張錄音。
這個樂團由阿根廷指揮Alejandro Sandler創立,
以拉丁及法國音樂為主。他們立基在法國,樂手全來自法國各大音樂院,
所以,也是個「純」法國團。
說到「法國樂團」,這批進貨裡,也有一張科隆內樂團的錄音,
進多少就出多少, 還真不用介紹了。
反倒是,Orchestre De Lutetia這樣的「鮮肉」團,
發出來的聲響,頗令人喜悅。
他們演奏了德布西寫給鋼琴四手聯彈的《小組曲》,
管弦樂版則是1907年時,法國作曲家Henri Busser改編的。
試聽一是這組曲的第四段〈芭蕾〉,
帶有一種宴會的感覺,華麗輕快卻不油膩。
另外,《牧神的午後》也少不了被放進來,
還有兩首德布西寫給豎琴與弦樂的舞曲(試聽二)。
最後面,樂團演奏了指揮的故鄉作曲家Alberto Ginastera作品。
也是個四段的芭蕾組曲。
Ginastera(1916~1983)是美國作曲家柯普蘭的學生,
作品裡的舞蹈節奏很強烈。
這張唱片的封面,應該是為了這組曲子找的,
鐵橋上的火車軌道,通往遠方,
一種「前行」的氛圍與節奏濃烈。
而音樂上,濃濃的煙火、嘉年華味道,
暗示著「起行」的願景。(試聽三)
曲子有趣,可以聽聽。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18, 17:07

2024/10/18
帶管弦樂的鋼琴敘事曲


晚安。
CYPRES的鋼琴家Elodie Vignon發行了第五張錄音。
來自法國里昂,但她近年都在比利時發展。
第一張唱片彈德布西的練習曲,看起來像個小女生,
但樂曲的開展相當精簡俐落,從容的詩意,讓人眼睛一亮。
第二、三張都是現代作品,看起來就是都會lady。
我還是覺得她沒有現代作品的銳利感,多的還是詩意。
第四張,她彈了阿爾班尼士的西班牙組曲,
還有李斯特的音樂會練習曲,及三首14行詩。
她挑的曲子與演奏,即便是西班牙組曲,
聽來都很有詩意的。
這回第五張,與捷克室內管弦樂團(CZECH VIRTUOSI)合作。
這是個成立快50年的室內樂團,約33人的樂團。
吸納了捷克幾個大樂團的好手加入,
雖然不大,但聲響非常精緻洗練。
而這張唱片有趣之處在於選曲。
第一首及最後一首音樂,都留給管弦樂團,
兩首都是西貝流士,一首是Op.22 Lemminkainen組曲裡的第四段。
(這個組曲裡的第二段是大家熟悉的〈黃泉的天鵝〉)
另一首則是少見的〈吟遊詩人〉(試聽三)。
這兩首都是管弦樂,沒有鋼琴。
兩首之間的曲目,則安排了鋼琴+管弦樂的曲目。
有趣的是,一首敘事曲、一組夜曲,原都是鋼琴獨奏的形式,
但這兩首都是加上管弦樂的方式。
佛瑞的敘事曲原是鋼琴獨奏,在老師聖桑的建議下,
加上了管弦樂的合奏,如此一來,就幾乎是首「鋼琴協奏曲」。
但從一開始鋼琴出來,還是可以感受這很像個鋼琴獨奏的敘事曲。
試聽放了兩段,試聽一A是開頭,聽來就是敘事曲的味道。
試聽一B是這曲子中間的一段,比較有協奏曲風格。
另外一個作品,是西班牙法雅的《西班亞花園之夜》(試聽二),
這是法雅旅居法國時的作品。
原是一組三首的夜曲,題獻給也待在法國的西班牙鋼琴家Vines。
但後因Vines的建議,加入了管弦樂的部分,
成了鋼琴協奏曲式的夜曲。
作品有著鮮明的「印象」風格,與法雅當時身在法國不無關係。
所以,法雅這首曲子,在錄音市場上,
都是與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一起發行。
但鋼琴家Vignon卻搭配了佛瑞「有管弦樂的鋼琴敘事曲」來演出,
更加凸顯了這兩首曲子的特別之處。
當然,以她這種詩意的風格,
我相信她應該有計劃錄製一張拉威爾。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1685 / 試聽一 A / 試聽一 B / 試聽三 / 試聽四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8611 / 試聽一 / 試聽二
阿爾班尼士西班牙組曲、李斯特三首音樂會練習曲、三首佩脫拉克14行詩
試聽一是李斯特的練習曲;
試聽二是西班牙組曲中的Asturia。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4658
Henri Dutilleux、Claude Ledoux作品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1678 / 試聽一 / 試聽二
德布西練習曲與Lucien Noullez詩篇
如果沒有德布西練習曲,這個版可以收藏。
除了德布西的練習曲外,
後半段的Lucien Noullez詩作朗誦,由鋼琴搭配著練習曲,
一樣也有12首。
試聽一是練習曲第8首;試聽二是第1首。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19, 14:20

2024/10/19
週末,需要reset


圖檔
廠牌:KLARTHE / 編號:KRJ04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午安。
今天原想分享「12杯忘情水」的⋯⋯
結果,昨夜聽了這張DUMKA樂團的演奏,
就覺得「忘情水」一杯就很苦了,還12杯?
週末要聽這個,才能high,才能搖擺起來。
這是又濃又甜的espresso,而且是nice shot!
這是取自各地民間音樂片段,發展而成的爵士樂。
一把小號,一把豎笛,一把薩克斯風,一把土巴號及爵士鼓
把我的夜晚裝扮的五彩繽紛,毫無空虛。
還把我的耳朵裡那些佛瑞、德布西、巴哈、蕭士塔高維契⋯⋯
全給清空reset掉。
巴爾托克說,民謠是種微觀的傑作(masterpiece),
跟巴哈的賦格,莫札特的奏鳴曲一樣,他們是宏觀的偉大。
這段話是這個樂團引用的,
理不理解,都無礙於享受這張片子的樂趣。
不過,昨晚聽high了,沒留意音量,
被管委會來敲門關切⋯⋯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21, 15:07

2024/10/21
12杯「忘情水」


晚安。
這個唱片封面,會讓人聯想關於環保、自然、生態⋯⋯
但德佛札克應該還沒有這樣的「概念」吧?
他愛的可是工業革命後的火車啊!
這張片子的封面,也讓人覺得「沒有很厲害」的樣子。
但聽了第一次之後,就找出了些德佛札克的片子來搭配。
再聽一次,做完試聽檔後,我又把這些片子收起來。
雖然都是有關德佛札克,但我覺得它們都與這張片子無關。
我希望更聚焦在這片子上,所以,今天只上這一張。

這張的曲目是第14號弦樂四重奏(Op.105),
還有寫給弦樂四重奏的B.152《香柏樹》。
Op.是指作曲家自己給的作品編號,
B則是捷克作曲家Jarmil Burghauser編纂德佛札克作品的編號開頭。
德佛札克並沒有為B.152列作品編號,這是他的最後室內樂作品。
比起第九號交響曲,這個作品更晚。
相較於《美國》弦樂四重奏(No.12),這兩部作品都相對知名度低。
但聽過這個版的B.152,才知道這是多迷人的作品啊。

年輕的德佛札克,曾經是一對姐妹的鋼琴老師。
德佛札克後來娶了妹妹為妻,
但當時心裡愛慕的卻是身為演員的姊姊,
無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愛情不定如人意⋯⋯
在他讀到詩人的《香柏樹》詩集後,
便從詩集裡譜寫了18首歌曲。
46歲時,他又拿出這些作品,去掉歌詞,改為弦樂四重奏,
精簡為12首,也就是現在看到的B.152。
18首歌曲,也許是他年輕時被拒絕的愛情印記。
12首弦樂四重奏,卻是他不朽的愛情旋律。
每首都大約3分鐘左右(歌曲之故),
愛與愁,酸甜與苦澀,等待與拒絕,12首就是12杯「忘情水」吧?

這組曲子,是這張片子的精華!
而擺在片子前頭的第14號弦樂四重奏——
它不是美國(第12號),它沒有那般要訴諸世界的聲響。
它不鄉愁,因為它就是捷克、它就是布拉格的聲響,
它就是德佛札克回到故鄉的聲音。
美國《三便士評論》創辦人Wendy Lesser,
在她的《靜默之聲》書中說道,
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選擇以弦樂四重奏來揭露自己,
那是在他最傑出的交響曲中也聽不到的聲音。
她說他在四重奏裡揭露的「不只是自己的人格,
還包括受到的折磨與恥辱,還有自我審查。」
德佛札克何嘗不是把感情與忍受的痛苦藏在弦樂四重奏裡?
Deep in the forest,在香柏樹林的深處——德佛札克的心深處。

試聽一是《香柏樹》的最後一首,
試聽二則是《香柏樹》的第一首。
試聽三是第14號弦樂四重奏的第三樂章。
這四位lady組成的四重奏團,令人刮目相看。
來自巴黎音樂院,成軍十來年,
但你聽聽這第一小提琴,多有魅力啊!

圖檔
廠牌:KLARTHE / 編號:KLA17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22, 15:38

2024/10/22
從971到989


晚安。
樂友提醒我,應該要分享這張ALPHA998。
ALPHA998是「巴哈」+「大鍵琴」,
這兩條件一交集,有些樂友應該會直接按上一頁了⋯⋯
沒關係,明天見。

971到989是巴哈的作品編號BWV971~BWV989。
巴哈的作品編號慣用是BWV,
不過BWV的編排並不是以常見的「發表或創作時間」為順序。
而是以「同類型」作品來做整理編號。
例如,六組無伴奏小提琴從BWV1001到1006,
接著,六組無伴奏大提琴從BWV1007到1012。
而在這樣的整理編號中,
很容易看到兩組被標明為「改編自其他作曲家的協奏曲」——
分別是一組BWV592~597,寫給管風琴,
與另一組BWV972~987,寫給鍵盤樂器。
這裡的「其他作曲家」包括了維瓦第、史卡拉第,
與馬切羅(Benedetto Marcello)——他們都是義大利作曲家。
所以,若從BWV的編號來看,BWV972之前是971——
著名的《義大利協奏曲》。
而987之後的988,一樣也是有名氣的《郭德堡變奏曲》。
《郭德堡變奏曲》之後的989,則是義式詠嘆調的變奏曲。
也就是從BWV971一路到989,比較多是「義式風格」作品。
(《郭德堡變奏曲》被認為有維瓦第色彩)

晚安曲的這張Justin Taylor「巴哈與義大利」,
曲目就是這些「義大利風格」的巴哈作品。
其實,除了971~989外,
在「改編自其他作曲家」管風琴作品組裡(592~6597)的594、596,
也是帶著義大利風格,因為改編自維瓦第。
另外在前奏、賦格等曲式裡,也有兩首義大利風格的921、914。
巴哈一生應該沒有到過義大利。
但對於,當時的德國音樂界而言,
這些義大利音樂顯得相當創新,也相當吸引人。
特別是協奏曲,在他年輕時,應該非常留意。
也在自己的創作中,帶入了這樣的風格。
這些作品與他的其他鍵盤作品相比,差異不小,
也因此,可以單獨區分錄製成一張唱片。
有趣的是,義大利廠牌ARCANA也有同樣「巴哈x義大利」的企劃,
這是家有意無意就「凸顯」巴哈受到義大利影響的唱片公司。
兩張唱片的差異,幾乎只在曲目安排順序而已。
但演奏卻是讓人快認不出是同一個曲子啊!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99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Justin Taylor/巴哈與義大利/大鍵琴
如果你可以接受沒有踏板,無法做強弱的大鍵琴聲音,
那真該聽聽Justin Taylor的錄音。
作曲家巴哈,利用兩層鍵盤帶來的可能性,
創造「協奏曲」在左右手的音色變化。
試聽一是我喜歡的BWV972,為了與底下的ARCANA那張比對,
選了第一樂章(雖然第二樂章更美)。
Justin用的是一部1730年的大琴,聲音相當溫潤,
很適合Justin給人的感覺,
他的「義大利巴哈」,一樣溫文,但音色細膩相當動人。
同樣的這段,在下面的ARCANA也有(試聽一),比較看看。
試聽二,如果不察,會認為是巴哈作品,但其實是馬切羅的作品。
試聽三,是BWV974,很有味道的一段慢板,
然而,同一段音樂,底下的義大利大鍵琴家Luca Oberti,
竟然更有個性!但,多了更多個性,
會少了什麼?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4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已無現貨,需預訂)
這是義大利大鍵琴家Luca Oberti的錄音。
這幾年來,與樂友測試音響系統時,
常常拿這張的曲目來比對,因為錄音、動態都相當優秀。
這張的曲目也都是巴哈與義大利風格有關的作品。
與前面Justin的曲目,大致一樣。
差異只在Luca有彈BWV989,也就是義大利詠嘆調的變奏曲。
而Justin沒有彈奏這首。
試聽曲目上,
試聽一可以與前面的Justin試聽一對照,曲目是BWV972,
試聽三可以與前面的試聽三比較著聽,曲目是BWV974。
至於試聽二,則是Justin沒彈的BWV989。
Luca是義大利人,聲響非常直接、帶穿透性,
幾乎要直透你的腦內般,非常有個性,甚至是性格的聲音。
而前面法國大鍵琴家Justin的彈奏,就沒有這麼的「令人爽」,
但仔細聽,Justin在每一樂句結束前的細微裝飾奏,
他都很細膩地做出來!這不就是巴洛克嗎?
而Luca,則是少掉了一些裝飾奏——
就像是被修剪過的樹枝,更易顯出他想呈現的姿態。
但修剪就意味者「少掉」,這是「展現個性」的代價嗎?
我還是很喜歡Luca的演奏,動人,熱情。
但Justin讓我看到了完整的演奏是什麼。
當然,錄音上的差異,也讓兩者表現有所不同。
你會選哪一個——如果你願意聽大鍵琴。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23, 15:28

2024/10/23
康素愛蘿,三歲大管弦樂團的浪漫


晚安。
上週分享了一個「鮮肉」型樂團,結果,還有更新鮮的。
康素愛蘿管弦樂團(Orchestre Consuelo)2021年成立。
三歲大,可以能比你家的小女兒還幼嫩。
「康素愛蘿」取自法國小說家喬治桑1843年的小說,也是女主角名。
不過,喬治桑雖與蕭邦關係密切,
但康素愛蘿管弦樂團非以演奏蕭邦為職志,只是取其對美的追求。

這是康素愛蘿的浪漫,他們還把根據地設在法國名酒區勃根地,
這算不算也是另一個浪漫?
康素愛蘿雖不是上百人的大樂團,但現在要經營一個樂團並不容易。
要嘛政府負擔,要嘛企業財團支撐。
看看台灣有幾個企業支撐的私人樂團?
雖然每次搭長榮航空,實在不想聽那個哀怨的《雨夜花》,
但他們好歹養了個樂團,著實不易。(據說,今年換音樂了?)
而康素愛蘿管弦樂團,背後主要金主其實是法國存託銀行,
這是一個國家機構,隸屬於國會。

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創立者——Victor Julien-Laferriere。
不要看到人家姓「拉法葉」,
就以為他來自有錢的巴黎老佛爺百貨家族啊!
不是的,老佛爺百貨的家族不叫拉法葉。
Victor Julien-Laferrriere是2017年伊莉莎白女王大賽的大提琴首獎!
我們也曾經介紹過他的唱片,也一並分享在底下。
只是得獎後,短短四年就成立了樂團,這不止浪漫,還很猛。
所以很好奇地寫信問B Records,有沒有story啊?
誰幫他的?靠政商關係嗎?還是靠抖內?
還有更猛的,他成立後,就開始錄音計畫。
先是一張布拉姆斯,接下來有兩個計劃——
一個是現場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一個是柴可夫斯基。
貝多芬計畫,與B Records合作,在一個音樂節裡做現場錄音。
預計在四年(2024~2027)的音樂節中,
現場錄完9首貝多芬交響曲。
至於,柴可夫斯基,還沒有看到較完整的規畫。
在這個貝多芬交響曲錄音累積很多版本的時代,
竟然錄製現場貝多芬,很有挑戰。
而這個選擇,十足反映「康素愛羅」是個浪漫象徵。
但,你不覺得,新樂團挺有趣的嗎?很有想像空間!
對新樂團好奇嗎?
我看好這個樂團, 聽聽木管表現、弦樂層次,很能「做」音樂!
小歸小,年輕不一定是樂團的弱點啊!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66(2CD)/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康素愛蘿管弦樂團/貝多芬計畫1/第1、2、4號交響曲
試聽一是第1號交響曲第3樂章;
試聽二是第2號交響曲第2樂章;
試聽三是第4號交響曲第2樂章。




Victor Julien-Laferrriere的個人錄音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886 / 試聽一 / 試聽二
Dutilleux的這首作品,過去在AEON有過錄音,
樂團是列日愛樂,大提琴家則是寇杯先生(Marc Coppey)。
這首曲子〈相隔如此遙遠〉(Tout un monde lointain),
是Dutilleux較常被演出的曲子。
或許是因為大提琴家Mstislav Rostropovich委託創作(1970)之故。
而ALPHA這個新錄音版,
是由2017年伊莉莎白女王大賽大提琴冠軍Victor Julien-Laferrière擔綱。
這是個很精彩的演奏,雖然對這曲子有興趣的人應該不多,
不過,Krotenberg與Tutilleux作品的音樂濃度,是一等一的強烈,
而這也是法國德布西、拉威爾一路下來的音樂走向。
對聲音的想像,已經變了,不是嗎?
除了Tutilleux的作品外,
這張錄音還收錄了另一位法國當代作曲家Pascal Dusapin的作品。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73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這曲目,大家手上都有,不過這組合有些亮點,
一是,大提琴家是2017年的伊麗莎白大賽冠軍;
二是,合奏樂團為比利時列日愛樂;
三是,年紀輕輕便用了貴貴的義大利名琴Domenico Montagnana。
(和馬友友、麥斯基也使用這製琴家的大提琴)
法國大提琴家Victor Julien-Laferriere很年輕,1990年次的。
最早在ALPHA出過一張大提琴與鋼琴的合奏。
雖然年輕,但琴音聽來很深邃、情感濃厚。
法系樂團與音樂家手下的東歐音樂,味道更清楚。
大家熟知的德佛札克大提琴協奏曲,為其第二首作品。
在這首名曲前,德佛札克還在當學生時,就寫過一首大提琴協奏曲。
下面會放上相關試聽。

這張唱片,不僅是Victor Julien-Laferriere的琴音吸引我。
還有另一位作曲家Bohuslav Martinu(1890~1959)。
Martinu也是捷克人,但待過巴黎、跟過胡賽爾學藝,
還因戰爭避難美國,最後落腳瑞士。
如果有幸買到Timpani出版的Martinu室內樂,
應該會覺得這是個有點複雜的音樂家。
波希米亞色彩、法國浪漫風格、新古典主義等特色交錯。
法國大提琴家傅尼葉非常「挺」他,
這首大提琴協奏曲修修改改非常久,
但傅尼葉早已經拿著未定版譜子,四處演奏宣揚Martinu。
Martinu的出版品在Fuga Libera較多,
相關的資訊與試聽,列在底下。
試聽檔有四個,試聽一是德佛札克的慢板,
試聽二是終曲,聽聽合奏樂團的功力。
試聽三是Martinu的行版,聽聽Martinu筆下很美的一段獨奏,
試聽四是第三樂章。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547
Victor Julien-Laferriere第一張錄音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24, 15:11

2024/10/24
音樂無國界,有同鄉
下次旅遊法國,一定要到這個地方


晚安。
晚安曲,請看完介紹再聽試聽檔,
才能清楚這些音樂怎麼會一起在一張片子裡。
聽古典音樂,除了要有歷史概念外,還得弄清地理——
請問拉威爾在哪裡出生?法國巴斯克地區。
更早的拉摩、庫普蘭是法國哪裡的居民?巴斯克地區。
再問:阿爾班尼士、沙拉薩泰晚年居住在哪裡?巴斯克地區。
還有,史特拉汶斯基在哪裡寫他的《彼得羅希卡》?巴斯克地區。

巴斯克地區,根據google——
位在法國與西班牙邊境一帶,風景優美、氣候宜人之地。
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菜系、甚至語言。
(不要忘了,法國是個多文化、多語言組成的國家,
古早時代出了巴黎,語言就很難通的⋯⋯)
整個巴斯克地區包括西班牙境內的巴斯克自治區、
納瓦拉,以及法國境內的北巴斯克。
而北巴斯克地區的比亞里茨(Biarritz)有著最迷人的海灘,
這裡被比擬為法國的加州海灘,
就是封面上那個被變成了「琴鍵」的沙灘。
這裡也是法國大西洋沿岸最豪華、龐大的一個度假勝地。

晚安曲來自法國巴斯克地區裡「Guethary音樂節」,
Guethary是巴斯克裡更近西班牙的小鎮。
這個音樂節是當地鋼琴家Aurele Marthan創立的。
和昨天的大提琴家Victor Julien-Laferriere相比,
一個成立樂團,一個回鄉成立音樂節。
不知道誰撐得久,但,他們都是讓音樂繼續成長的方式。
Marthan,一個很有想法的鋼琴家。
在ENPHASES唱片裡,用鋼琴五重奏來展現莫札特的協奏曲。
這張唱片讓我們印象非常深刻。而到了這張「Guethary」,
大概可以明白為什麼他出道第一張唱片錄的是拉威爾。
也許就是同鄉關係吧,他們都成長在巴斯克地區。
所以「Guethary」裡的音樂,
完全以「與巴斯克有關」的作曲家作品為主。

主軸當然是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試聽一),
但是以一個八重奏搭配鋼琴來演出,相當特別。
令人想起他的「五重奏式」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但據Marthan的註解,
拉威爾最初就將這首鋼琴協奏曲設定為這樣的安排。
阿爾班尼士、拉摩、庫普蘭的曲子,就不再剪試聽,
此外,極簡主義的格拉斯作品、
聖桑《動物狂歡節》裡的〈水族館〉,Mathan也都有演奏。
他當然有其選曲原因,重點是這些演奏有著相當濃縮的風格。
濃縮了他的音樂魅力與想像。
試聽三,是沙拉薩泰的小提琴與鋼琴的《祈禱搖籃曲》,好聽。

除了古典作品外,音樂節裡還有些電影音樂作品。
因為像是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御用配樂家Alberto Iglesias,
他也住在這個地區,所以也有他的作品(試聽二)。
還有電影《Amen》和《Waltz with Bashir》的配樂也在其中。
《Waltz with Bashir》是英國作曲家Max Richter寫的配樂。
請聽聽試聽四,誰可以告訴我,那不是舒伯特嗎?
還有,老鷹合唱團的《Hotel Califonia》也在裡面。
為什麼?說來也不複雜,就是跟當地的樂團有關。
剪試聽檔時,幾乎每首都想放一段進來,
因為都很精彩。
這些音樂的彼此關係,源自遠離巴黎的巴斯克地區。
他們沒有大城的華麗,卻有著怡然的優雅。
下次去法國,一定要想辦法到這裡看看。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 87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試聽一是拉威爾的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八重奏與鋼琴編制。
試聽二是電影導演阿莫多瓦的御用配樂家Alberto Iglesias作品。
試聽三是沙拉薩泰的小提琴與鋼琴《祈禱搖籃曲》。
試聽四是Max Richter的電影配樂。


 

圖檔
廠牌:ENPHASES / 編號:ENP00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從我小時候開始,莫札特就是我的首選作曲家,
這個錄音中,我想呈現莫雜特鋼琴音樂裡的三種表現形式,
一是獨奏鋼琴作品;二是鋼琴和木管的室內樂作品;
三是鋼琴協奏曲的室內樂版本,用弦樂五重奏加鋼琴來表現⋯⋯」
這是這張專輯的鋼琴家Aurele Marthan自己對這專輯的說明。
其實當第一聲弦樂出來後,優秀的錄音固然令我驚訝,
但音樂中,那種把熟悉的音樂,換以更歌唱、更純粹的新意,
更是讓人吃驚。




圖檔
廠牌:POLYMNIE / 編號:POL152397
Aurele Marthan在2012年的拉威爾錄音。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25, 16:30

2024/10/25
關於送太太的唱片


晚安。
關於送太太的唱片,我家有下列禁忌——
1.現代音樂,不準在家裡播放,不能送。
2.大鍵琴錄音,在家請用耳機聽,不能送。
3.巴哈清唱劇、神劇,對神虔誠即可,不用在家播,不能送。
4.鋼琴音樂,蕭邦會膩,拉赫會出油,清爽又浪漫最好。
5.銅管呢?男性化的聲音,不對味,不能送。
這是她的喜好,請不要誤會她的品味。

最近在家聽了很多佛瑞,因為前陣子的進片有不少佛瑞。
幸好,播這些片子時,沒有受到抗議。
昨晚聽的是Jean-Philipe Collard演奏的佛瑞《船歌》。
這是張有故事、又有趣的唱片,下週來分享。
聽這張《船歌》時,不知為何,腦中會想到——
Anna Vinnitskaya彈的拉威爾與蕭士塔高維契的舞曲。
今天晚安曲就再來一次這張「鋼琴之舞」。
你有這張片子嗎?
我「買」了一張送給太太。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4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Piano Dances
試聽一:拉威爾〈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
試聽二:拉威爾〈圓舞曲〉
試聽三:蕭士塔高維契〈玩偶之舞〉
試聽四:Jorg Widemann〈馬戲團之舞〉

Anna Vinnitskaya最新的一張「Paino Dances」。
演奏的都是「舞曲」,包括兩首拉威爾的圓舞曲,
與一首蕭士塔高維契的〈玩偶之舞〉,
還有當代作曲家Jorg Widmann(*1973)的〈馬戲團之舞〉。
對於拉威爾的圓舞曲,我沒有太多的想像與期待。
因為這曲子,錄音很多,名演不少。
但Anna Vinnitskaya一開始就給人驚訝。
顯然,她沒有在傳統對這個曲目主張的範疇裡。
從第一顆音下去,這位Lady就像是個小女孩玩起自己的舞蹈,
更精確地說,這位「小公主」頑皮又美麗地跳著她喜愛的舞。
兩首拉威爾的華爾滋都成了她的舞鞋與蓬蓬裙。
第二個驚訝是蕭士塔高維契的這首〈玩偶之舞〉。
這位我心中的世紀大作曲家怎麼有這種童心童趣?
還是是因為鋼琴家嗎?
第三個驚訝是當代作曲家Jorg Widemann的作品。
他是個豎笛家,在ALPHA有過三張錄音,包括演奏與作品。
在這個〈馬戲團之舞〉作品裡,有令人想像不到的精妙與詼諧。
讓我在工作室裡翻出他的舊錄音來聽。
驚訝連連,是我井蛙,不知舞曲有這般樂趣啊

1983年次的Vinnitskaya是2007年伊莉莎白女王大賽的鋼琴首獎。
40歲的她,演奏事業相當積極。
拜訪她的臉書,她的演出行程相當豐富、積極。
她是俄羅斯人,卻在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完成學業。
可能是著重在音樂會演出之故,
她在ALPHA的錄音出版算晚,
最先是蕭士塔高維契鋼琴協奏曲,
接著有拉赫曼尼諾夫的第2號鋼琴協奏曲,
再來是巴哈、布拉姆斯的獨奏曲,
然後又與自己的老師、師母合作了一張巴哈鋼琴協奏曲——三鋼琴合奏。
去年則是一張蕭邦的錄音,今年就是這張鋼琴的舞曲了。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4/06/11 - 新的晚安!新天新地No.4

文章STSD » 2024-10-26, 16:34

2024/10/26
本週賣座最佳唱片


昨天的「太座不同意的唱片」,
有人說「笑死了」,
有人說「安太座很重要」,
有人說「哪來那麼多規矩?」(說這話的傢伙單身啦)
更有人說「你家太座比較有商業鼻子,她不聽的一定賣不好」⋯⋯
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啦!
有人聽音樂稍微開大聲些,就會被唸「很吵」,
有人聽的音樂範圍很窄,會被家人說都聽膩了。
活到這個年紀,我認識的朋友或客人中,
至少就有六、七位,他們是把視聽室放在住家附近的。
也就是音樂不跟家人共同生活的。
這是好是壞,也不好說。
樂友裡也有人把家裡的視聽室搞得跟錄音室一樣,
用上了七、八寸厚的錄音室隔音門,避免吵到外面的家人。
然後,門外裝了一個按鈕,家人有事找他,
一按按鈕,試聽室內的某個「燈」就會亮起來。
這個厲害了吧?唉,大家都知道這是誰家⋯⋯

大家回應很多,不過呢,
市場上的選擇,就像我太太的選擇!
週末了,來看看這週哪張唱片賣最好?
首先,當然不會是巴哈的大鍵琴(失望!)!
也不會是DUMKA爵士樂團(沒人理我)!
連那個浪漫的康素愛羅管弦樂團,也是⋯⋯
最多人注文的是「12杯忘情水」——Deep in the Forest。
賣光光了,沒搶到,就等緣分。
週末的晚安曲,來個「普羅旺斯-艾克斯音樂節」現場。
來自FUGA LIBERA的發行,這家唱片公司,
對於現場的、世界音樂著墨愈來愈多。
晚安囉。下週見,有精彩的《船歌》等著分享啊!


圖檔
廠牌:FUGA LIBERA / 編號:FUG83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你去過南法的艾克斯(Aix)嗎?
這是普羅旺斯的首府,也是一個大學城,文化藝術氣息濃厚。
畫家塞尚就住在這裡。
這張唱片來自艾克斯的音樂節,演出的Medinea Session樂團,
一個由23位音樂家組成的樂團,大多來自地中海一代的國家。
也因此,他們有些樂器是獨特地方性的,
音樂也呈顯相當的多元,從爵士樂到Gnawa(摩洛哥一帶宗教音樂),
再到土耳其、阿拉伯和巴爾幹音樂傳統,
所有這些都無縫地融入了合奏的曲目中。
這應該也是地中海一帶音樂的特色吧。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152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