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12 - 5月大補貨及最後補貨

2022/050/12 - 5月大補貨及最後補貨

文章STSD » 2022-05-12, 15:56

 
5月補貨。請留意有些片子是最後一次補貨。

********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95(最後一次補貨)
這是顏尼歐(Ennio Morricone 1928~2020)電影音樂改編成的組曲。
打破了電影的界線,完全由音樂交織而成的組曲。
特別的是,演奏上由獨奏小提琴與管弦樂團合奏方式呈現。
顏尼歐在世時,便巡迴演出、並指揮過這些組曲。
搭配的小提琴家便是Marco Serino。
Marco Serino一直是 Ennio Morricone是他電影配樂的獨奏家,
這份錄音,是2020年1月,於羅馬的最後一場公開音樂會錄下的,
也是顏尼歐這系列組曲的首度錄音。
指揮則是顏尼歐的兒子Andrea Morricone。
電影音樂不稀奇,但這個改編組曲與演奏令人感動,
不煽情、不油膩,令人處在眼淚要掉下來的那一瞬間裡。
彷彿就是場顏尼歐的追思音樂會。
小提琴很有分寸的表情,
在說與不說,說多一點或少一點之間,
他保留了空間給聽者。
只是很可惜,這張CD因某些問題,無法轉檔!
所以,請上ARCANA的試聽區聆聽:A495試聽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96
冥想/魯特琴(最後一次補貨)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9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在《Bach Little Books》專輯後,
大鍵琴家Francesco Corti繼續在Arcana出版了——
韓德爾鍵盤八大組曲。
這些傑作組曲是韓德爾當時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反映了他在鍵盤上的技藝。
然而,這些作品的吸引力更在於——
歌唱性、旋律性和節奏的親和力。
尤其在旋律性上,在我心中的排名更勝同代的大師。
Corti的音色帶著華麗光彩,
這是大鍵琴更勝鋼琴之處。
試聽二是〈快樂的鐵匠〉。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524 / 試聽一 / 試聽二
國外媒體說,年輕帥哥Raffaele La Ragione對於曼陀林,
就像當年雷翁哈特曾經對於大鍵琴的執著般。
這張專輯包含四首最著名的曼陀林協奏曲,
使用了三種不同時期的曼陀林,它們在這裡煥然一新。
從維瓦爾第著名的曼陀林協奏曲,
到Paisiello和Lecce的兩首典型那不勒斯協奏曲,
最後則是更古典的Hummel協奏曲
橫跨了一個世紀的曼陀林歷史。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529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0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巴哈的911。
來自法國康城的鋼琴家Amandine Savary,
在MUSO有四張出版。
一張巴哈、一張舒伯特、一張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還有一張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
這張巴哈是她在MUSO的最早錄音,
她原是FUGA LIBERAl裡Dali 三重奏團的鋼琴家(已離開)。
試聽一、二,都是BWV911裡的段落。
Yamaha的鋼琴,但聲響一點都不清瘦。
乾淨利落的指法,對比她的前輩梅耶彈的911,
新一代的鋼琴家更加反映了年輕巴哈長途跋涉到北德上「大師班」,
那種企圖、氣魄與內在的澎湃。
試聽三試BWV912,留意一下她的左手觸鍵,很迷人。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15
舒伯特/即興曲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31 / 試聽:Romberg / 試聽:大提琴獨奏 / 試聽:Tartini
整張CD從17世紀的Tartini的大小提琴Duo開始,
一直到19世紀的Romberg。
說的是「消失的連續低音」。
連續低音是巴洛克時期的一個重要特色,但在這張CD裡,
可以聽到扮演連續低音的大提琴角色,不斷地演化,
到最後成為另一個主角。
這裡的Romberg是兩個人——
Andreas & Bernhard Romberg堂兄弟的合作曲子。
Romberg是德國人,Andreas是個小提琴家,Bernhard則是大提琴家。
兩人與貝多芬同時代,還曾與貝多芬合組四重奏團。
其中,貝多芬對Bernhard Romberg心儀非常,
還曾提議為其寫大提琴協奏曲,但據說Bernhard並不領情。
Bernhard對大提琴演奏的揉弦,有其看法與主張,對後世有影響。
而這首Duo便是專擅小提琴的Andreas與大提琴家Bernhard的合作作品。
這首曲子是這張CD的最後一首。




圖檔
廠牌:ELQUENTIA / 編號:EL081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如果你有BNL發行的里昂打擊樂團任一張錄音,
應該會好奇這個打擊樂團。
這個樂團是Gérard Lecointe於巴黎音樂院畢業時,
與同學一起創建的。當初,
Gérard Lecointe在巴黎音樂院學的是鋼琴,
他的老師是Marcel Ciampi(錢皮,1891~1980)。
Ciampi有個學生叫做海席克,所以Lecointe是小學弟。
但比起鋼琴,他更愛打擊樂。

整張作品分為三大塊:
一是取材自巴哈《平均律》的創作;
二是以德布西鋼琴曲《面具》為發想的作品;
三是改編德布西《夜曲》為打擊樂演奏。
Lecointe認為德布西的《面具》是一首非常簡潔,
而且令人眼花繚亂的鋼琴獨奏曲。
所以他用了五種打擊樂器,來呈現這些「耳花繚亂」。
然而,對他來說,德布西的音色與色彩、複雜的和聲與豐富的共鳴,
幾乎是像「重新發明」鋼琴的重要!
也因此,他在這些作品裡,也試圖讓這些打擊樂器,
創造出可以媲美德布西鋼琴的聲音。




圖檔
廠牌:B Records / 編號:LBM03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晚安曲是B Records的最新發行。
B Records其實不止在布拉姆斯很強,
也很適合做這樣的錄音發行。
喔,對了,他們的布拉姆斯室內樂拳擊已經發行了——10CD的box。
這是由一個「輕浮巴黎」歌劇公司所製作的節目。
「輕浮巴黎」本身是個管弦樂團,
以19、20世紀的輕歌劇為製作內容。
但除了歌劇外,他們也會讓貝多芬與搖擺,交錯演出。
如果你有機會聽到,一定會笑。
這張是在巴黎的現場節目(B Records哪張不是?)
內容從20世紀30年代到21世紀的搖擺貝多芬都有。
很久沒聽到的恰恰,他們也來一下。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589
因為歐洲賣到光不應求,所以重發了。
片子裡的曲目,當然是著重在浪漫派的歌曲。
有Lekeu、佛瑞、聖桑、白遼士、蕭頌等常見的歌曲。
但另外,也有李斯特大提琴與鋼琴曲、
Tombelle、Widor的鋼琴弦樂五重奏、羅帕茲的歌曲、
當然也少不了Hahn的歌曲。
Veronique的《夜晚》是個色彩繽紛的夜晚。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68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專輯名稱為「巴黎風情」。
試聽一與二都是海頓的第82號交響曲《熊》。
因為演奏得太好聽了,連放兩段試聽檔。
用「法拉利級的海頓」,說的是驚人的爆發力與速度,
可是換到試聽三,木管的優雅,又讓人拍手!
指揮Giovanni Antonini透過速度與力道,
展現了海頓音樂裡迷人的明暗對比藝術。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74
海頓2032計畫的前10集小盒裝。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57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65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77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83(2CD)/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Bach-Abel裡的「-」表明了傳承、或師生關係。
除了大家熟悉的大鍵琴家郭德堡外,
巴哈(1685~1750)另一個厲害學生——
阿貝爾(Carl Frierrich Abel 1723~1787)是那年代著名的維奧爾琴家。
阿貝爾的父親在柯登宮庭擔任維奧爾琴手,指揮便是巴哈。
巴哈去了萊比錫後, 阿貝爾的父親巴哈的職位。
而阿貝爾也到萊比錫跟隨巴哈學習維奧爾琴。
照這個歷史,巴哈應該是熟精維奧爾琴,
阿貝爾留下來的維奧爾琴曲目,成了維奧爾琴的重要作品。
他也曾與巴哈的一個兒子(Johan Chrisrian Bach)相熟,
並合作了幾年有名的巴哈-阿貝爾音樂會。
在這張「巴哈-阿貝爾獨奏」錄音裡,
演奏者Lucile Boulanger也借用了當年音樂會的寓意。

Lucile長得很嬌小,維奧爾琴幾乎是她的一半大,
又常穿著設計師衣服打赤腳錄音,畫面有趣。
Lucile在呈現巴哈-阿貝爾時,
把巴哈寫給鍵盤的作品(如平均律)、長笛、
小提琴無伴奏、大提琴無伴奏,重新組合為組曲。
試聽三便是來自平均律。
而阿貝爾的曲子(試聽一、二),則是維奧爾琴的獨奏。
聽Lucile的巴哈部分時,要留意這些不同作品的銜接。
非常有趣。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94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95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831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82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Sandrine Piau和Véronique Gens兩人相差不到一歲。
兩個女高音,一個聲音帶著高貴感,一個帶著感性。
在這張唱片,他們向兩位和他們一樣,
也是彼此相差一歲的歌手致敬——
Madame Dugazon(1755~1821)和Madame Saint-Hberty(1756~1812)。
她們都在巴黎有著輝煌的事業,也鼓舞無數的編劇和作曲家。
在當時的歌劇界,很可能是競爭對手。
但,她們卻從未在舞台上相遇。
回到這張專輯的架構,一人唱一首,然後兩人一起唱一首。
不看解說冊子,你分得出誰是誰?
值得說一下,這張專輯裡,除了葛路克與Sacchini的曲子外,
其他都是首次錄音。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204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