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 補貨到貨

2022/04/12 - 補貨到貨

文章STSD » 2022-04-12, 18:03

 
本週有一批貨到,除了新發行外,
先公布一批補貨。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0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巴哈的911。
來自法國康城的鋼琴家Amandine Savary,
在MUSO有四張出版。
一張巴哈、一張舒伯特、一張葛利格小提琴奏鳴曲全集,
還有一張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
這張巴哈是她在MUSO的最早錄音,
她原是FUGA LIBERAl裡Dali 三重奏團的鋼琴家(已離開)。

試聽一、二,都是BWV911裡的段落。
Yamaha的鋼琴,但聲響一點都不清瘦。
乾淨利落的指法,對比她的前輩梅耶彈的911,
新一代的鋼琴家更加反映了年輕巴哈長途跋涉到北德上「大師班」,
那種企圖、氣魄與內在的澎湃。
試聽三試BWV912,留意一下她的左手觸鍵,很迷人。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15
舒伯特/即興曲




圖檔
廠牌:MUSO / 編號:MU020 試聽
Yuzuko Horigome(崛米柚子)在1980年時的錄音。
當年22歲的她,拿下伊麗莎白皇后大賽的小提琴組首獎。
CD裡是當時比賽的錄音,與音樂會的錄音。
CD裡的內容包括易沙意的小提琴奏鳴曲、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
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No.1、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柚子小姐,日本人。4歲學鋼琴,5歲學小提琴,從此拉琴。
22歲得獎前都跟隨日本老師學習。
直到得獎後,才開始西方的遊歷。
目前是比利時皇家音樂院的教授。
柚子小姐琴音裡,複雜多變的音色,
帶著溫柔卻又像巨人般的聲音,
「這就是我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的決定版!」有樂友這麼說。




圖檔
廠牌:MUSIQUE EN WALLONIE / 編號:MEW2022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法朗克的作品,幾乎離不開教會,離不開神聖的主題。
這張CD的主題關於法朗克,但卻是他沒去過的地方。
1870年,比利時Namur省的Gesves城堡,蓋了兩座管風琴。
一座在城裡教會用的,一座在城堡裡,是城主送給太太的禮物。
兩座都是卡發葉管風琴。
1873年,年輕的Widor還曾受邀來此演奏。
城堡的那座管風琴聲音沒有教堂裡那座厚重,相對輕盈愉悅。
或許這個愉悅,讓當時人認為這是世俗的。
也因此開始了城堡裡的一些音樂會。
法朗克並沒有機會來拜訪這兩座管風琴。
這張專輯便選在這個地方錄製法朗克的合唱作品。
呈現的是神聖到世俗的混合。
試聽一的男聲混聲,相當吸引人,輕快有趣。
試聽二是大家較熟習的「垂憐曲」。
試聽三是管風琴作品,改編為鋼琴與風琴演奏。
試聽四是過去常常聽到的〈Dextra Domini〉(耶和華的右手)。
整張專輯比較像是音樂會裡的合唱曲目,
聲部與聲部之間的融合、重疊,處理得更加清楚。




圖檔
廠牌:MUSIQUE EN WALLONIE / 編號:MEW209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是半年來,最喜歡的一張歌曲集。
這些歌曲寫得像是夜曲般,有的像夜裡露水般,
有的像晚間遠處的燈火般。
我會在晚上下工回家後,坐在喇叭旁,閉目聆聽這些歌曲。
Edouard Lassen(1830~1904),出生於哥本哈根,
但卻在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受教,
之後,又到德國威瑪宮廷,接任李斯特的職位。
他也寫歌劇、管弦樂作品,
但我想這些歌曲應是他作品裡的珍珠。
這些歌曲混著法國與德國的特質,
聲響上,有時露著法式的味道,但骨子裡還是德國精神。
只是,他用更輕盈的方式來呈現。
特別是鋼琴伴奏,不像伴奏,反而是人聲與鋼琴的二重奏。
甚至單獨聽鋼琴部分,都令人讚賞!
錄音用的是1875年的史坦威,音色相當精美。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95
原以為這是顏尼歐(Ennio Morricone 1928~2020)電影音樂。
聽了之後,才知道,這不是他的電影音樂而已,
這是他的電影音樂改編成的組曲。
打破了電影的界線,完全由音樂交織而成的組曲。
特別的是,演奏上由獨奏小提琴與管弦樂團合奏方式呈現。
顏尼歐在世時,便巡迴演出、並指揮過這些組曲。
搭配的小提琴家便是Marco Serino。
Marco Serino一直是 Ennio Morricone是他電影配樂的獨奏家,
這份錄音,是2020年1月,於羅馬的最後一場公開音樂會錄下的,
也是顏尼歐這系列組曲的首度錄音。
指揮則是顏尼歐的兒子Andrea Morricone。
電影音樂不稀奇,但這個改編組曲與演奏令人感動,
不煽情、不油膩,令人處在眼淚要掉下來的那一瞬間裡。
彷彿就是場顏尼歐的追思音樂會。
小提琴很有分寸的表情,
在說與不說,說多一點或少一點之間,
他保留了空間給聽者。
只是很可惜,這張CD因某些問題,無法轉檔!
所以,請上ARCANA的試聽區聆聽:A495試聽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44
「Pergolesi最為人熟知的是聖母悼歌,
這裡收錄一部彌撒跟經文歌,
旋律張力之強與動人實在令人難以抗拒。
雖不是成千上百人次堆疊的編制,
但一首樂曲的格局,才是它聽起來大或者小的關鍵,
施力精確到位,好的宗教感人處即在於此。
Pergolesi 26歲就走完人生,
這些作品大約是一位大學高年級生到研究所的創作,
感謝Arcana的優秀發行!」
這段文字來自樂友Faeyu的留言。




圖檔
廠牌:ARCANA / 編號:A49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寫過39部歌劇後,羅西尼就不寫歌劇。
之後寫的,都是鋼琴與歌曲,另外,就是神聖作品《聖母悼歌》。
1863 年,羅西尼為了好友公爵夫婦的私人教堂落成,
寫了這部更大規模的《小莊嚴彌撒》
羅西尼在這部曲子後面,留下了禱文——
「主啊!我終於完成了這部可憐的小彌撒曲,
這作品是「聖樂」還是「壞樂」呢?
如祢所知,我是為喜歌劇而生的,
有一點技巧,一點心思,如此而已。
請祢祝福我,並容許我進入天堂。」


羅西尼的禱文很可愛,也很真實。
「演出這首作品有三種歌手:男性、女性及閹人歌手,
也就是合唱團員八位,獨唱者四位,總共十二位天使般的歌者。
關於這樣的編制,親愛的上主,
我的想法如下,若有冒犯,還請見諒。
十二位歌者即為達文西《最後晚餐》畫中耶穌的十二門徒。
有誰能料到,祢的門徒裡也會有人失足!
但是主啊!請務必安息,
我向祢保證在我的音樂饗宴裡,
絕對沒有叛徒的存在,我的歌者會用愛來全心頌讚祢⋯⋯。」

對於一個信仰上帝的人而言,這是禱文(雖然有點吐嘲)。
但對於一個愛樂者而言,這也是羅西尼的樂曲解說。
這部彌撒曲以四位獨唱者及合唱團演唱,
他特別在作品上標示需要十二位歌者,
並由二架鋼琴及一架簧風琴(Harmonium)伴奏。
也許有樂友聽過管弦樂伴奏的羅西尼《小莊嚴彌撒》,
但其實,那是羅西尼應大眾要求而改的,
據說當時要管弦樂伴奏,才能到巴黎的教堂演出。
最後並未如願,還是在音樂會堂裡演出,
因為教會認為他的作品太「戲劇」了⋯⋯
今天晚安曲的版本是真正手稿的、原配置的《小莊嚴彌撒》
(雖說原配置,但是也沒有閹人歌手啊⋯⋯)

這個版本的曲譜來自義大利佩沙洛(Pesaro)基金會。
這是由羅西尼遺產成立的基金會,保有一些他的原稿。
《小莊嚴彌撒》也有些出版社的版本,有些不同。
但佩沙洛基金會的版本,來自手稿,被認為更加嚴謹,
這也是這個版本的第一次錄音。
《小莊嚴彌撒》的「小」來自羅西尼自己的命名與謙稱,
即便未配置管弦樂團,這個彌撒曲的架構與聲響一點也不小。
這個錄音採用的兩架鋼琴分別是1838年的艾哈鋼琴,
與1856年的普萊耶鋼琴。
簧風琴則是1890年的古董。
歌者部分,Sandrine Piau擔任女高音,
很容易聽出她的表現。
而樂團Coro Ghislieri與指揮Giulio Prandi,
更應留意,這是他們的第三張錄音。
只能說張張精彩!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2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飄小姐的聲音氣質非常高貴。
在ALPHA、在凡爾賽宮的一些演出來,
很容易找到飄小姐的聲音。
她聲音的特色,除了氣質外,就像試聽二裡,俄國Zemlinsky的歌曲,
猶如冰上芭蕾般,聲音往上拋時,就像身體躍向空中轉圈,
然後,優美的落地。
這張飄小姐的新作,唱的都是19、20世紀作曲家作品。
但主要是貝爾格與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
法國聲樂家唱的理查史特勞斯——
試聽一是理查史特勞斯的〈Morgen!〉。
試聽三是理查史特勞斯的〈薄暮時分〉。
在這樣歌聲裡,飄小姐讚美了生命的色彩,
她沒有給我理查史特勞斯82歲時,對餘命的珍惜,
她給我更多不虛此生的力量。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5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Hâl 愛情敘事曲
Hâl(發音為Hol),應是波斯語,
指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介於覺醒和自我遺忘間,
是種欣喜若狂的狀態。
不過,副標題用上了「愛情敘事曲」,
以愛情詩為主軸,
探索伊朗、印度和愛爾蘭音樂之間的交匯。
這是Chemirani家的作品,
原先是兩兄弟與父親合作的一個三重奏團。
但在這張專輯裡,
兩兄弟除了找來長笛演奏家Sylvain Barou外,
還找了自家姊姊Maryam,以英語或波斯語演唱。
Maryam是名歌手,也是一位護士,
她追隨印度德蕾莎修女的腳步,在普羅旺斯山區工作。
她的聲音應該是來自民謠的訓練,
雖然在尾音的掌控力上有少少的飄移,
但那獨特的音色與溫度——讓人一聽難忘,
也會對波斯歌曲起了興趣。
另外,這張專輯也用上不少地方樂器,
有些長得像琵琶、像魯特、像揚琴等。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6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張唱片裡,選了三首聖桑的曲子。
一是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二是第一號交響曲,
最後是《參孫與達莉拉》裡的〈狂歡舞曲〉。
聖桑(1835~1921)13歲便進入巴黎音樂院學習。
16歲完成了他的第一首交響曲A大調,但並沒有發表。
隔年17歲,他以匿名德國作曲家發表了真正的第一號交響曲——
E大調,Op.2。
在當時德國作曲家風行之時,匿名顯示了他的擔心。
1853年,成功的首演後,在音樂會現場的古諾認為,
聖桑的作品超越了他的年紀,
而且這首交響曲也讓他拿到偉大作曲家資格的認同。
相對聖桑後來的作品,這首交響曲一般較少聽見,
但其帶著德國幾位作曲家的影響,也反映了聖桑的成長。
第一樂章快版的主題過渡著舒曼式的聲響;
第二樂章的進行曲,完全與軍隊無關,
反而有著孟德爾頌般的田園風味。
最後一個樂章,最後的勝利和弦,似乎離貝多芬精神不遠。
不容否認,這些作曲家的美好特質,影響著當時的聖桑。
然而,第三樂章的慢板,呈現的卻是道地的聖桑美感。
雖然,第一號交響曲,沒有後來的第三號有名,
但,這個17歲的Op.2就是個起跑號角!
試聽一是聖桑的《參孫與達莉拉》裡的〈狂歡舞會〉,
充滿中東的異國情調。
試聽二是聖桑的第一號交響曲,最末樂章。
彷彿藏了貝多芬的號角般,但一轉瞬,
聖桑的旋律緊接而來。
試聽三是37歲時寫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
雖是三段式,但基本上與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一樣,不間斷。
可以看成是一個長段落的協奏曲。
唱片封面,來自匈牙利國立美術館的收藏。
匈牙利畫家Jozsef Rippl-Ronai(1861~1927)的作品:女人與鳥籠。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83(2CD)/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Bach-Abel裡的「-」表明了傳承、或師生關係。
除了大家熟悉的大鍵琴家郭德堡外,
巴哈(1685~1750)另一個厲害學生——
阿貝爾(Carl Frierrich Abel 1723~1787)是那年代著名的維奧爾琴家。
阿貝爾的父親在柯登宮庭擔任維奧爾琴手,指揮便是巴哈。
巴哈去了萊比錫後, 阿貝爾的父親巴哈的職位。
而阿貝爾也到萊比錫跟隨巴哈學習維奧爾琴。
照這個歷史,巴哈應該是熟精維奧爾琴,
阿貝爾留下來的維奧爾琴曲目,成了維奧爾琴的重要作品。
他也曾與巴哈的一個兒子(Johan Chrisrian Bach)相熟,
並合作了幾年有名的巴哈-阿貝爾音樂會。
在這張「巴哈-阿貝爾獨奏」錄音裡,
演奏者Lucile Boulanger也借用了當年音樂會的寓意。

Lucile長得很嬌小,維奧爾琴幾乎是她的一半大,
又常穿著設計師衣服打赤腳錄音,畫面有趣。
Lucile在呈現巴哈-阿貝爾時,
把巴哈寫給鍵盤的作品(如平均律)、長笛、
小提琴無伴奏、大提琴無伴奏,重新組合為組曲。
試聽三便是來自平均律。
而阿貝爾的曲子(試聽一、二),則是維奧爾琴的獨奏。
聽Lucile的巴哈部分時,要留意這些不同作品的銜接。
非常有趣。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84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85 / 試聽一 / 試聽二
1974年出生的Baptiste Trotignon在法國爵士樂圈裡,拿過不少大獎項。
但這張專輯中的音樂卻不是「交響爵士樂」。
他雖然是爵士樂人,但長年以來,
Baptiste Trotignon也一直為交響樂團和古典音樂家作曲。
至少,我從ALPHA388、ALPHA272裡認識的他,
是把他放在古典圈的。
直到這張專輯,才去暸解他的爵士樂身份。
Trotignon 說,在這張專輯裡,
「你可以聽到美國黑人音樂語言的聲音,
無論是在和聲中,還是在非常動感的節奏中。」
專輯名稱為靈魂,是他雄心勃勃的作品,
在樂曲長度、在管弦樂、密度,以及讓管弦樂唱歌的強烈願望上,
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8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愛情風景》是一個在巴黎的美國人David Tepfer(作家)的詩作。
鋼琴家Johan Farjot寫曲,
以音樂延長了David Tepfer詩歌裡的共鳴,
有愛情的顫抖,也有愛情的悲傷。
詩歌有部分來自David與太太騎bike遊日本四國88座寺廟紀錄,
這部分,David也寫成了小說《四國》獻給次女高音的太太。

聽這張專輯,可以花點時間看看曲目架構。
分別由女聲口白開始,男聲(David)口白結束。
前半段都是女聲與樂器,並由Johan Farjot擔綱鋼琴,
有《蒼白舒伯特》裡的Rosemary擔任口白(試聽一),
並分別有2位女高音、2位次女中音獻唱(試聽三),
包括了「漂小姐」Sandrine Piau(試聽二)。
而很久沒看到錄音的小提琴家Geneviève Laurenceau也出現其中。
(記得這張ZZT100802?)
下半段則是僅有男高音(試聽四),且僅有鋼琴伴奏。
同時鋼琴家也換了一位,最後再由詩人口白結束。

整個架構,呈現了陰陽、男女、日出日落、溫柔陽剛,
甚至曲風上,前半段偏古典風、歌劇感;
下半段近現代感,甚至帶了音樂劇味道。
很適合一次聽完整張。
作曲的鋼琴家Johan Farjot說:
自己雖受美國音樂(極簡主義者和 Aaron Copland的音樂)影響。
但我的音樂仍然帶有法國學校的印記,
無調性和調性之間的戰爭已經過去了。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1680 / /試聽一 / 試聽二
這是一張費時(廢時)7年的作品。
因為八位大提琴手各居一方,有獨奏家、有待在合奏團的,
也有在樂團裡的,他們要湊在一起排練錄音,
需要有很強的發起人來組織。
所以,拖拖拉拉了7年才完工。
專輯裡的曲目,除了〈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外〉,
還有法雅、米堯、伯恩斯坦等作品,
但偏向西班牙曲目。
雖然是西班牙曲目,但火辣稍減,優雅加添。
以〈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來看,比起坊間的歌唱錄音,
還是比較符合原著之意,帶著哀傷。
我也在網路上聽了很紅的黃小姐版,
覺得比較像是「你的心裡只有他沒有我」,愛恨交加。
最早的靜婷版本,反而較像原曲。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是首西班牙歌曲,
1955年Carlos Eleta Almarán的作品。
原名為〈愛情故事〉,1957年法國歌手Dalida曾翻唱成法語版。
1960年香港歌手靜婷首次華語翻唱,
之後劉文正、鄧麗君,甚至2000年後的黃小琥都有唱過。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860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Désiré Pâque(1867~1939)差不多跟德布西同年代。
德布西抽象簡化了聽感上的「畫面」,
比利時的Désiré Pâque則是不斷地在音樂中添加新元素。
兩者都是為了豐富——豐富的想像,或是豐富的線條與情感。
在同一個年代,卻是截然不同的Pâque。
他在一段音樂後,會去蕪存菁,保留更純粹部分,
然後又加入新的元素,融合後,
再一次前面的純粹化,不斷地演化音樂。
Pâque作品的錄音不多,這是完整的三重奏錄音,
再附贈一首小提琴奏與鋼琴的作品,
還有一首大提琴與鋼琴的作品。
試聽一是小提琴與鋼琴作品,
試聽二、三是他寫於1903年的三重奏,
因為好聽,所以節錄了第一與第二樂章。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8610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布拉姆斯豎笛三重奏 op.114(試聽一、二)
阿班貝爾格4首豎笛與鋼琴小品。(試聽三)
Alexander Von Zemlinsky的豎笛三重奏。(試聽四)
很明顯,這張專輯是以豎笛為中心選曲的。
但彼此有關聯。
Zemlinsky名字與烏克蘭總統名字很像。
這位Alexander Von Zemlinsky(1871~1942)是奧地利籍,
來自維也納音樂學院,當過布拉格音樂院的院長,
早期風格類似布拉姆斯,後來進入無調性。
他的妹妹嫁給了旬伯格(無調性大將)。
他則愛上了學生愛瑪,但愛瑪卻嫁給了馬勒⋯⋯
這裡的豎笛三重奏,偏向浪漫,應係早年作品。
這首作品,曾因著布拉姆斯的推薦而得到出版。
整張演出,雖然有貝爾格作品,
但布拉姆斯與Zemlinsky作品,都是後期浪漫了,
不過,演出風格現代感明確,不可多得的布拉姆斯。
這位德國歐吉桑(豎笛家)真是會描繪自己內在的情感。
而Marie Hallynck的大提琴一樣超有魅力。




圖檔
廠牌:CYPRES / 編號:CYP861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CYPRES新發行的專輯《風之歌》,
說的是東風,全是法文歌曲。「東風」如何影響法國?
這裡的東風指的是波斯、阿拉伯,謂之「異國風情」。
拿破崙征服埃及、希臘獨立戰爭、
法國佔領阿爾及利亞、蘇伊士運河通航等諸多歷史事件,
讓法國人看到了近東與中東。
也讓美術與音樂開始摻入這些色彩。
1829年,法國文學家雨果詩集《東方女人們》,掀起了東風高潮。
白遼士著名的歌曲〈女奴》即來自雨果的詩。
比才、古諾、聖桑也都出現這樣的音樂。
晚安曲,來一點東風。

試聽一是聖桑的波斯歌曲集裡的〈微風〉;
試聽二是比利時作曲家Adolphe Biarent的8首次女高音歌曲;
試聽三是古諾的阿拉伯歌曲。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比才的〈阿拉伯女主人的告別〉、
白遼士〈女奴〉、蕭頌等的歌曲。
Adolphe Biarent的作品,CYPRES出版過3張,
他的這8首歌,需要有點想像力才聽得下。
演唱的比利時次女高音Clotilde Van Dieren,
雖是個美女,但聲音的說服力,在質地與內斂的情緒上,
更是掌握得相當有味道。
次女高音是個相當迷人的「音類」,
在往上攀爬更高音域時,那種用盡生命的魅力,
一點都不輸飆高音的實力。
而在中音域展現色彩感時,又有種輕鬆某揮抹感。
白遼士的〈女奴〉很容易在你的唱片裡找到,
可以拿來與這位次女高音的表現比對,
比較容易明白次女高音的魅力。
鋼琴伴奏為日籍的Katsura Mizumoto。




圖檔
廠牌:ELQUENTIA / 編號:EL081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如果你有BNL發行的里昂打擊樂團任一張錄音,
應該會好奇這個打擊樂團。
這個樂團是Gérard Lecointe於巴黎音樂院畢業時,
與同學一起創建的。當初,
Gérard Lecointe在巴黎音樂院學的是鋼琴,
他的老師是Marcel Ciampi(錢皮,1891~1980)。
Ciampi有個學生叫做海席克,所以Lecointe是小學弟。
但比起鋼琴,他更愛打擊樂。

整張作品分為三大塊:
一是取材自巴哈《平均律》的創作;
二是以德布西鋼琴曲《面具》為發想的作品;
三是改編德布西《夜曲》為打擊樂演奏。
Lecointe認為德布西的《面具》是一首非常簡潔,
而且令人眼花繚亂的鋼琴獨奏曲。
所以他用了五種打擊樂器,來呈現這些「耳花繚亂」。
然而,對他來說,德布西的音色與色彩、複雜的和聲與豐富的共鳴,
幾乎是像「重新發明」鋼琴的重要!
也因此,他在這些作品裡,也試圖讓這些打擊樂器,
創造出可以媲美德布西鋼琴的聲音。
 



圖檔
廠牌:ELOQUENTIA / 編號:EL0814 / 試聽一 / 試聽二
這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Denis Pascal的德布西。
Denis Pascal和Tosi合作過(在SOLSTICE)。
另外在POLYMNIE也有多張錄音。
他的蕭邦協奏曲曾經賣到再版又再版!
2CD的李斯特目前也已缺貨。
他目前已成立三重奏團,曲目也轉向舒伯特。
這張德布西,是2008年的錄音,Pascal沒有使用老鋼琴,
反而使用了史坦威琴。
曲目是德布西的《前奏曲》第二冊、《印象》。




圖檔
廠牌:ELOQUENTIA / 編號:EL081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關於韋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很容易在各個錄音裡聽到。
但這裡收錄了韋瓦第較早期的作品,
同時這些作品,也未被包含在維瓦第的出版印刷中。
不過,其中除了RV 274的來源曾被受過懷疑,
其他都經考證為維瓦第作品。
維瓦爾第協奏曲是由強大的形式和器樂傳統支撐的,
這裡頭有他的實驗、獨創性和無限的想像力,
還有戲劇性、情感與歡樂。
對維瓦爾第來說,協奏曲是自由的完美載體。




圖檔
廠牌:ELOQUENTIA / 編號:EL1129 / 試聽一 / 試聽二
在介紹「緯度41」三重奏團的聖桑三重奏時,
有提到,他們因第一張錄音舒伯特Op.100而紅。
綿密的弦樂與漂亮的鋼琴聲,
讓這個舒伯特Op.100聽來少點哀愁,多點優雅。
Op.100(試聽一)被傳說是送葬貝多芬的腳步聲。
這個錄音令人感到新鮮,
不強調厚重,更在乎聲音的連結與節奏。
試聽二是舒伯特生前未出版的作品,稱為〈夜曲〉。
這段單樂張作品,原先是Op.99(也是三重奏)裡的行板。
後來被舒伯特獨立出來,也許是太美了。




圖檔
廠牌:ELOQUENTIA / 編號:EL215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西班牙之夢
這像是法國作曲家的想像音樂之旅,
他們的靈感來自伊比利亞的陽光、舞蹈節奏和民間音樂。
演奏了法國拉威爾、夏布里耶、佛瑞、
Mel Bonis(1858~9137)、丹第的作品,
當然也少不了西班牙的法雅,並加上了波蘭Moritz Moszkowski。
統統是與西班牙有關的主題。
試聽一是佛瑞《朵莉組曲》中的西班牙舞曲。
試聽二是拉威爾的《西班牙狂想曲》第四首。
他的西班牙基因,來自西班牙籍母親。
雖然大家熟悉這是管弦樂曲目,但最早是鋼琴曲。
而這是拉威爾的原版,可以雙鋼琴或是四手聯彈。
Mel Bonis也是那個時代的作曲家,
她是和德布西、皮爾奈在巴黎音樂院坐同張板凳的同學。
在ZZT、SKARBO裡有過少數的曲目錄音。
試聽三是她的四手聯彈哈巴奈拉(節錄)。
試聽四是Moszkowski的《西班牙舞曲》。
其他法雅、丹第、夏布里耶作品就不節錄試聽檔了。
兩位法國鋼琴家Herve Billaut與Guillaume Coppola。
Herve Billaut(1964年生),在LYRINX裡有佛瑞與阿爾班尼士的錄音。
Guillaume Coppola(1979年生)大多數錄音在ELOQUENTIA裡。




圖檔
廠牌:ELOQUENTIA / 編號:EL215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這張片子不少人詢問。
這張片子中近半曲目是西班牙作曲家Federico Mompou的曲子。
Federico Mompou(1893~1937),西班牙人。
格拉那多曾經幫他寫介紹信給佛瑞,讓他到巴黎音樂院就讀。
後來,他有段長時間住在法國,也算半個法國人。
據說他生性害羞、安靜,不多話,所以即便琴藝優秀,
也難以靠演出謀生。所以還是以作曲為主。
當時有些樂評家認為他的音樂是德布西的傳承,
但今日聽來,倒覺得像在德布西與沙替之間的另一個焦點。
他的作品不算少,多為短小精練,有些還是到過世後,才被發現的。
這張錄音,主要以Mompou的音樂為架構,
再加入拉威爾、沙替、德布西、史克里雅賓、蕭邦,
還有Dutilleux、Takemitsu等人的音樂而成。
試聽一是Mompou的作品,
試聽二是格拉納多,聽聽鋼琴家怎麼表現。
試聽三是史克里雅賓,這是最後一軌,很完美的ending!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204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Re: 2022/04/12 - 本週即將到貨

文章box » 2022-04-20, 15:51

  
本批補貨已於今日到店。
品項很多,所以每個品項的量都不多。
敬請把握。
 
box
 
文章: 2740
註冊時間: 2012-04-09, 17:04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