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你們賣的是什麼唱片?⋯⋯——老樂友可以不用看「Renaldo Hahn是誰?
他的歌曲會讓人掉淚!怎麼從來都不知道他?」一個教鋼琴帶合唱團的老師聽過後問起。
後來,這位音樂老師又寫了封信來——
「Box:我快要衝到你的店裡,
把他(Rynaldo Hahn)的CD通通搶來⋯⋯
自從有了youtube以後,我已經不買CD了,
而且在這個以視覺為主的時代,
有影像的演奏比較可以幫助入門者,
我幾乎所有的收集都是為了可以引領門外漢入門,
當然也有是自己愛的,
但是家裡空間有限,所以就不買CD了,
甚至我還要賣我的CD,
沒想到認識了新天新地,大大破戒!!!!
CD也不捨得賣了!
怎麼辦呢?⋯⋯」引上這段書信,不是要談Rynaldo Hahn(買唱片就可,不用介紹)
而是要說,很多人像這位音樂老師一樣,會在這裡發現寶物般的瘋狂。
但在發現寶物前,也有很多人會像這位音樂老師一樣,問我:
「你們這些都是什麼類的唱片?」
「怎麼這些唱片都看不懂寫什麼?」
「這是什麼牌子的?怎麼都沒看過?也沒人介紹過」
問題的問法非常多,但核心只有一個——
新天新地賣什麼唱片?
新天新地的老樂友都知道,這裡是法國音樂 / 唱片的大本營。
但實際上,這裡的唱片來自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英國等。
而為了避開地區性、主流非主流這些不易解釋的概念,
我習慣以三大特色向客人解說新天新地的唱片。
一是作曲家、一是音樂家(演奏)、一是錄音上的特色。
作曲家的不同多數第一次來到新天新地的客人,會感到「殺無」(看不懂),
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文字上多數是法文外,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作曲家。
新天新地的作曲家,多半來自法國、比利時居多。
只是,我們的教育或是媒體,並沒有太多這方面的資訊與介紹,
以致這些作曲家對大多數人而言,是陌生的。
換言之,台灣的音樂環境提供了以音樂的縱軸(時間)來學習,
而新天新地則提供了一個橫軸(同一時期)的面向來經驗。
亦即,我們會去追尋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等一脈的流向,
但我們很少去注意像貝多芬同時代(橫向)的作曲家。
當然這個忽略,有部分原因也來自唱片商的相關出版不足。
另外,新天新地的作曲家也有些屬於地方性的,
這更是不易被認識的原因。
音樂家的不同除了不認識作曲家外,演奏的音樂家對新天新地的客人也會是「陌生」的。
新天新地的唱片,多數的音樂家也都來自這些廠牌的地區。
以鼎鼎大名的Solstice唱片為例,由於位居南法,所以他家出版的唱片
不僅會有南法作曲家,演出的音樂家也幾乎都來自南法!
或是比利時的Cypres廠,所出版的都以比利時的作曲家、音樂家為主。
然而,我也常會被問到「你們沒有海飛茲?沒有誰誰誰⋯⋯」
同樣的,也因為宣傳、行銷的成本投入問題,導致我們只認識所謂的大名家。
這部分也反映,我們聽音樂買唱片的習慣,
常受到「其他意見」的影響,而非真正的聆聽。
但沒有宣傳沒有名氣(對我們而言),並不代表成就不高!
真去搜尋,這些音樂家個個大有來頭(從學校、老師等傳承看)。
可是,演奏得好不好,才是重點。
錄音的不同新天新地的唱片,大家最常提到的是錄音的品質。
這裡的品質不是強調發燒,而是講究現場、活生、不加料。
「發燒」唱片,有個特色,放進任何音響播,都不會太差。
但這種發燒,常常給人「描金邊」的感受,也就是刻意凸顯某些特質。
而新天新地代理廠牌的唱片製作,
比較花時間尋找錄音空間的共鳴點、單點錄音、後製不加料等原則,
所以,呈現的品質也相對的活生。
當然,也不是所有廠牌都這樣做,但大體上,都有個現場、活生的原則。
所以,這裡有些人喜歡以「錄音正確」來稱呼,而不是「發燒」。
也因為這三大不同,讓新天新地的曲目類別上,在
管風琴、大鍵琴、豎琴、長笛、古樂等方面非常有特色,種類也相當多。
寫下這篇,主要是讓少來或是沒來過新天新地的樂友們,有個簡單認識。
三個不同,卻會打開你一個不同的聆聽經驗。
但要打開不同的聆聽經驗之前,要先打開心,放掉成見。
廠牌:SOLSTICE / 編號:SOCD311
像這樣的唱片,很多人常看不到他。
但只要聽,就會聽到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