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 - 8月ALPHA補貨

2024/08/20 - 8月ALPHA補貨

文章STSD » 2024-08-20, 20:29

 
這是ALPHA唱片的補貨。
這些是目前還補得到,請把握。
明天有另一批補貨。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04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05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你有蕭Julien Chauvin(蕭文)指揮的莫札特《安魂曲》嗎?
還是你有蕭文獨奏兼指揮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嗎?
如果你都沒有聽過,那這張《四季》就是another,
如果你聽過他的莫札特《安魂曲》,你會喊的應該是「Encore」。
其實,「Encore」的意思,不就是再來一個?
在維瓦爾第創作《四季》三百多年後,
這部音樂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仍然一如既往地充滿活力與光彩。
在這張Le Concert de la Loge樂團與指揮小提琴家蕭文的錄音中,
凡爾賽宮借出了一把1750年、來自那不勒斯的名琴:Nicola Gagliano。
這把琴上面還有百合花的鑲嵌裝飾,
這把被稱為「阿萊德夫人之琴」,70年代曾由曼紐因使用演奏。
不過,這把琴收藏在凡爾賽宮裡也超過100年了。
琴當然是個亮點,不過,
這個八人樂團展現的生氣,更是亮眼。
曲目都是都維瓦第的作品,有《四季》《La Follia》舞曲,
及一首假聲演唱的歌曲。
編排上,以〈秋〉〈冬〉開始,穿插歌曲後,
再排上〈春〉與〈夏〉,最後《La Follia》。
事實上,這些春夏秋冬,與韋瓦第的作品順序是無關的。
所以,有些演出也會改編順序。
試聽一、二,是秋與冬各一段,
相當地表現出蕭文與樂團的魅力。
他們以相當快的速度來呈現,但乾淨清楚的音色與轉折,
讓人有種「力量滿滿」的感覺,
而這也才是這曲子一聽再聽都充滿活力的關鍵所在。
試聽三則是假聲所演唱的詠嘆調,
相信你一定沒聽過,因為2002年時,
這曲子的譜才在威尼斯被發現。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08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1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試聽一:普賽爾作品
試聽二、四:愛樂樂團夫人作品
試聽三:Nicola Matteis作品
封面標題是Philarmonica,這是個人名,
前頭還有個Mrs.,也就是Philarmonica夫人。
但真實意思應是:愛樂樂團夫人,所以是假名。
在1715年的倫敦,有些小提琴作品,便以這個名字發表。
當時,讓許多人驚艷這樣的作品,
雖然知道這是位Lady,但從1715年至今,
依舊不知道真實身分。
17世紀下半葉,隨著許多外國音樂家的到來,
以及劇院和音樂廳的激增,倫敦進入了藝術的黃金時代。
義大利音樂家Nicola Matteis在1660年左右來到倫敦,
造成倫敦音樂界的轟動者。
那時候,普賽爾(Purcell)還只是個孩子,
雖然文獻上,沒有他們見面的記錄,
但普賽爾應該很熟悉Matteis的作品,
所以,後來也有些相似的作品。
Matteis在英國影響的不只是普賽爾,
也對當時的倫敦樂界包帶來新風潮。
而這風潮一路延續,到了1715年還有「愛樂樂團夫人」作品。
在這張專輯裡,便收錄了Matteis、普賽爾與「愛樂樂團夫人」的作品。
在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義大利Corelli的影響。
300年前,假名之作,卻美的不像話。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21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小提琴家Alena Baeva今年才39歲(比Tosi小個四歲),
小時候接受的是俄羅斯的小提琴教育。
曾經是莫斯科音樂院的學生,後來離開俄羅斯,跟隨名師學習。
當然,她拿過包括維奧尼斯基大獎在內的多項國際獎賽。
所以演出與錄音為數還不少。
聽了她在ALPHA的錄音後,找了她的演奏影片來看。
她就是有著俄國那些超級小提琴家的氣勢,
即便初出道時帶著稚嫩的外表,
但那噘起來的嘴角是滿滿的自信與冷傲。
看她站在指揮旁邊,光彩都在她身上,
而一旦弓上了琴,整個人就變成一把琴般,火力四射。
國外樂評說她是優雅而又有power!
Alena擁有一把好琴:1738 年的Guarneri del Gesù,
這是在她得獎後,某位無名氏提供給她使用的。

這是Alena Baeva加入Alpha Classics後的第一張錄音。
在這之前,曾於多家東歐的唱片公司錄下不少作品,
當然,還是以俄羅斯音樂家的作品居多。
這張專輯錄製了舒伯特去世前一年的幻想曲(試聽一),
這是首宏偉的曲子,可以聽到Alena的琴藝與熱情。
另外,也演奏了改編自史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劇《仙女之吻》。
這是首好聽的曲子,
沒有Alena,我們應該也聽不到這樣的曲子(試聽二)。
另外,還有舒曼的作品113《童話繪本》,
這是寫給中提琴與鋼琴的作品。
最後則是梅湘為他第一任妻子、小提琴家Claire Delbos創作的幻想曲(試聽三),
這個作品,竟然是到2007年才得到出版。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23(2CD)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30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管弦樂伴奏的法國藝術歌曲
我們是在2015年,因為ALPHA215《NEERE》裡的歌聲,
認識了女高音Veronique Gens。
這張唱片唱了法國藝術歌曲創作巔峰的三位作曲家的代表作。
有Hahn、Duparc、及蕭頌。
2016年,Veronique便以此張錄音拿下了留聲機大獎。
此後,陸陸續續出了很多唱片——以她的頭像當封面。
去年,她演唱的普朗克獨幕歌劇《人聲》(ALPHA899),
拿到了義大利的一個大獎。
雖然,這個曲目冷門又不易親近,
但總覺這是她的一個巔峰作品了。
結果,又來了ALPHA1030《PAYSAGE》。
《PAYSAGE》引自法國浪漫大將Hahn的歌曲〈風景〉。
全部是以管弦樂伴奏的藝術歌曲。
管弦樂伴奏藝術歌曲,是法國藝術歌曲裡的另一個重頭。
很多作曲家都留下了相當精彩的這類作品。
所以,對比ALPHA215那張法國藝術歌曲巔峰時期的代表,
這張ALPHA1030就像是法國浪漫藝術歌曲的「擂台賽」,
那些我們叫得出名號的作曲家,幾乎沒有缺席的了。
可見這張裡面的曲目代表性!
除了曲目外,Veronique與指揮Herve Niquet合作,
再一次讓人體會到,兩旗鼓相當的音樂家碰撞後,
可以把前輩們美麗的作品,發亮到什麼樣的程度!
Veronique在詮釋這樣的歌曲上,有其迷人的深度。
或者說,帶了一種很有嚼勁的生命深度。
在曲目安排上,兩三首歌曲後,會配上一首管弦樂作品,
這是很故意的安排,讓人聽下來回味。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36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4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Piano Dances
試聽一:拉威爾〈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
試聽二:拉威爾〈圓舞曲〉
試聽三:蕭士塔高維契〈玩偶之舞〉
試聽四:Jorg Widemann〈馬戲團之舞〉

Anna Vinnitskaya最新的一張「Paino Dances」。
演奏的都是「舞曲」,包括兩首拉威爾的圓舞曲,
與一首蕭士塔高維契的〈玩偶之舞〉,
還有當代作曲家Jorg Widmann(*1973)的〈馬戲團之舞〉。
對於拉威爾的圓舞曲,我沒有太多的想像與期待。
因為這曲子,錄音很多,名演不少。
但Anna Vinnitskaya一開始就給人驚訝。
顯然,她沒有在傳統對這個曲目主張的範疇裡。
從第一顆音下去,這位Lady就像是個小女孩玩起自己的舞蹈,
更精確地說,這位「小公主」頑皮又美麗地跳著她喜愛的舞。
兩首拉威爾的華爾滋都成了她的舞鞋與蓬蓬裙。
第二個驚訝是蕭士塔高維契的這首〈玩偶之舞〉。
這位我心中的世紀大作曲家怎麼有這種童心童趣?
還是是因為鋼琴家嗎?
第三個驚訝是當代作曲家Jorg Widemann的作品。
他是個豎笛家,在ALPHA有過三張錄音,包括演奏與作品。
在這個〈馬戲團之舞〉作品裡,有令人想像不到的精妙與詼諧。
讓我在工作室裡翻出他的舊錄音來聽。
驚訝連連,是我井蛙,不知舞曲有這般樂趣啊

1983年次的Vinnitskaya是2007年伊莉莎白女王大賽的鋼琴冠軍。
40歲的她,演奏事業相當積極。
拜訪她的臉書,她的演出行程相當豐富、積極。
她是俄羅斯人,卻在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完成學業。
可能是著重在音樂會演出之故,
她在ALPHA的錄音出版算晚,
最先是蕭士塔高維契鋼琴協奏曲,
接著有拉赫曼尼諾夫的第2號鋼琴協奏曲,
再來是巴哈、布拉姆斯的獨奏曲,
然後又與自己的老師、師母合作了一張巴哈鋼琴協奏曲——三鋼琴合奏。
去年則是一張蕭邦的錄音,今年就是這張鋼琴的舞曲了。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1046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去年拿下一大堆獎項的年度女高音Asmik Grigorian的新錄音。
(去年ALPHA的總監還很興高采烈地寫了封信給各代理,分享榮耀)
但封面的「4+4」是什麼意思?
來,上頭有個人名:理查史特勞斯。
所以,「4」就是他的《最後四首歌》。
4+4就是唱兩遍:一遍管弦樂,一遍鋼琴伴奏。
Asmik説,「一遍對我來說,永遠是不夠的。」
這句話並不是玩笑,我覺得她說出了——
《最後四首歌》的無限寬廣與情深,會令人一再的進入。
對她來說,理查史特勞斯的終極傑作是與孤獨的理念、
童年的孤獨、藝術家的孤獨聯繫在一起的。
但這並不是一種不快樂的孤獨,
而是一段通往無限的旅程。

1948年,理查史特勞斯寫了《最後四首歌》後,
就再也沒有作品,隔年辭世。
這位被《紐約時報》形容聲音「很野」的女高音,
又怎麼去處理這四首探向生命深處的歌曲?
去年,我們熟悉的Piau小姐,也在ALPHA錄了這四首歌。
她展現了這套歌曲的細膩之美。
而Asmik呢?那是非常動人的情感與力量!

管弦樂版是當紅的Mikko Franck與法國廣播愛樂擔綱。
非常少見的鋼琴版則是兩位音樂家的改編傑作。
而鋼琴家Markus Hinterhauser,就像Asmik形容的,像個魔術師。
意思是,很迷人也很謎人。
這個曲子很難剪試聽檔,
所以,全部只剪〈薄暮時分〉這一首。
試聽一,剪了一段鋼琴版的〈薄暮時分〉演唱。
試聽二,則是管弦樂版的開頭,試聽三是鋼琴版的開頭。
管弦樂版有者較正常的速度,
但是指揮處理銅管與弦樂部的配重、層次,幾乎可以搶戲了。
鋼琴版雖然只有一架鋼琴,但張力一點都不輸。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754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Hâl 愛情敘事曲
Hâl(發音為Hol),應是波斯語,
指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介於覺醒和自我遺忘間,
是種欣喜若狂的狀態。
不過,副標題用上了「愛情敘事曲」,
以愛情詩為主軸,
探索伊朗、印度和愛爾蘭音樂之間的交匯。
這是Chemirani家的作品,
原先是兩兄弟與父親合作的一個三重奏團。
但在這張專輯裡,
兩兄弟除了找來長笛演奏家Sylvain Barou外,
還找了自家姊姊Maryam,以英語或波斯語演唱。
Maryam是名歌手,也是一位護士,
她追隨印度德蕾莎修女的腳步,在普羅旺斯山區工作。
她的聲音應該是來自民謠的訓練,
雖然在尾音的掌控力上有少少的飄移,
但那獨特的音色與溫度——讓人一聽難忘,
也會對波斯歌曲起了興趣。
另外,這張專輯也用上不少地方樂器,
有些長得像琵琶、像魯特、像揚琴等。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875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878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Sarah Willis的古巴曼波法國號發了第二集。
比起第一集,這集除了還是保有兩首莫札特的法國號協奏曲外,
其他的曲目,則是更加的古巴、更加的地方味。
Sarah是柏林愛樂法國號中,第一位女性。
她是美國馬里蘭州人,但待過英國、東京。
目前還主持電視節目,相當活潑。
在OUHERE首頁的片子裡,
就會看到她與古巴當地樂手一起跳舞的片段。
試聽一與試聽二,都是古巴舞曲。
試聽三為莫札特法國號協奏曲No.2。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937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941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947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音樂會結束後,德布西立馬走到作曲家的面前,跪了下去。
那是1906年的音樂會,德布西當時還高呼著:
神父啊,我向您的天才致敬!
德布西口中的神父是亞美尼亞作曲家Komitas(1869~1935)。
Komitas是個作曲家,也是神父,更是民族音樂的先鋒。
他更是亞美尼亞國家音樂學校的創始者。
在過去的POLYMNIE裡曾經有過一張雙鋼琴錄音,
其中便演奏了Komitas的作品《鶴》。
但那僅有一首而已。
這次,次女高音Eva Zaicik則演唱了Komitas的歌曲,
Komitas被認為是亞美尼亞土地和教堂的聲音,
但這些聲音已經沉默了許多世紀。
除了Komitas作品外,
還有現年96歲的法裔亞美尼亞作曲家Garbis Aprikian的作品。
Garbis Aprikian是梅湘的學生,但卻幾乎是Kopmitas的繼承人,
為亞美尼亞的古典音樂傳播有著重大貢獻。

英國BBC雜誌少見地評論了這位法國次女高音的錄音,
說她清澈的嗓音、存粹的音調、嚴格控制的顫音與技藝,
讓她很適合韋瓦第的經文歌。
我猜BBC的樂評家,可能是第一次聽Eva Zaicik,
他們應該去聽聽她的那張皇家韓德爾(ALPHA662)。
Eva Zaicik主要領域還是在歌劇,
但從《Nisi Dominus》經文歌到這張亞美尼亞的民族音樂,
領域表現愈來愈廣。
這張專輯其中的歌曲,都相當的好聽,
試聽一是Komitas的歌曲,
試聽二也是亞美尼亞的作曲家Garbis Aprikian寫的搖籃曲。
試聽三則是Komitas的小提琴與鋼琴作品。




圖檔
廠牌:ALPHA / 編號:ALPHA949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 試聽四
封面名稱為:野蠻之美。
ALPHA冒了險用上「野蠻」字眼,野蠻帶著歧視意味。
但ALPHA也很故意,只放演奏者與樂團名稱,
把作曲者放在唱片後面。
作曲者見不得人嗎?不是的,
是因為聽了這曲子後,很難與作曲者關聯在一起。
野蠻之美,當然有些音樂是張狂的,是很節奏性的。
但這些曲子——
竟有些來自巴洛克作曲家泰雷曼(George Philipp Telemenn,1681~1767)。
1705年泰雷曼到普魯士的上西里西亞旅遊,
發現了一些被稱為「野蠻」的音樂。
以野蠻稱呼,代表著這是當時普魯士的邊陲地帶。
上西里西亞,就差不多是今天的波蘭與捷克一帶。
而野蠻也相對於文明,這些地方音樂,
讓泰雷曼這種精緻古典本位的作曲家,
也產生「異國情調」的著迷。
他在八天的旅遊中,收集了相當多的素材,化入他的作品中。
除了泰雷曼的野蠻情調音樂外,
這張專輯還收錄了些該地的一些手稿,混和了東歐、波蘭等地的音樂。
負責這個計畫的木笛音樂家是François Lazarevitch,
他在ALPHA已有6張錄音作品,
而他也是民間音樂的熱情崇拜者,
來自塞爾維亞根源,讓他將這些文化聯繫在一起。
這是古典裡的野蠻音樂,也是野蠻風俗裡的古典情懷。
 
頭像
STSD
系統管理員
 
文章: 3203
註冊時間: 2009-12-01, 22:20

回到 新發行-新到貨-新話題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