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手 NAS 頗久,從開始送電與測試至今,大概有幾個月的時間。
偶爾小 NB 調一調,我會比較同一 MP4 檔透過 NAS 與小 NB 各自撥放的差異( MP4 是直接從小 NB 上傳到 NAS 裡)。
同樣我比較小 NB 播放 CD 與同 CD 用轉盤撥放的差異,辨識各聲底的優缺。
前陣子找到 NAS 串流 WAV 檔的方法後,比較的基準達到無損(小 NB 與 NAS ) V.S. CD 轉盤(除了各平台軟硬體仍有差異外)
經過反覆比較、思考與學習後,終於能稍稍敘述相關的感覺了!
先寫一個我無法接受 NAS 串流的原因=> NAS 使用的是 1.5V 的 DDR3
這點於 低電壓記憶體亂入測試,在我比較與聆聽之後,我便非常嚴肅的看待此點=> 小 NB 需使用 1.35V 的 DDR3
以我手邊試過的記憶體,在小 NB 上 1.5V 的 DDR3 有明確且我無法接受的噪感。
第一次測試 NAS 串流撥放的聲音裡,存在著同樣的噪感(後續多次的比較也存在)。
這讓 NAS 至今都僅是另一個比較物件,我也未花太多時間在 NAS 上(只安裝基本套件與上傳測試檔案)。
這缺點也許可以解決,也可能不行,但現階段我不會把重心放在這(時間或 coco)。
硬體的部分是個骨頭,軟體的部分也是個骨頭,因為我與 Linux 完全不熟...
所以順位排到未來的某時,合情又合理(明明是自己懶,幹嘛找理由..指指

回到 NAS 聲底的部分,第一次測試 NAS 串流 MP4,除了上述的噪感外,我覺得有種帶問號的潔淨感。
為何寫帶問號,因那時我無法講出這潔淨感是否適當? 那是種聽感上的疑慮,卻道不明為什麼?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終於知道敘述的方式了!
NAS 的聲底簡單來說=> 因 資訊量不足 像被 過度濾波的聲音
異常的潔淨感、吸耳式的聲音(少掉很多細節,造成某些聲音成為焦點,很容易注意到這些焦點)
不足的生氣與氛圍、整體感不好或有斷層,有一定的頻寬、卻無足夠的頻段訊息,不平衡的聲音。

這些敘述是我幾個月來思考與歸納的想法..
這些缺點有沒有辦法改善,我相信是有辦法的,但要對 Linux 相當熟悉。
至少要能像調整小 NB 那樣的層面,所以...以後再說吧!!

到這為 NAS 部分暫時做個小結論,以後若又有其他怪招或新發現,會再更新出來。
以上供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