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著周末把IRQ 設定的部分,再重新檢視一次,針對一些值又再做了修改。
聽了一陣子的感覺... 還OK。 更新出來供大家參考。

順帶提一提,針對不同裝置占用IRQ 的部分,我把用不到的裝置通通關閉。
關閉後的狀態,如下圖所示

調整到目前有什麼差別呢? 覺得有出現深度的感覺..
播放 STSD 的音樂時,感覺聲音不是從喇叭間,而是從靠牆處出現..
但還是有問題要克服,就是場感的自然分佈.. 這部分還是不夠阿!!!

繼續努力去..

samshu 寫:對於不同的瀏覽器或不同的設備看YouTube是會不同的,尤其Chrome和YouTube都是Google的。
mp4的Codec也是google, apple, microsoft競爭角力之處。
google 也收購並開放H.264的Codec,那家我忘了。
我想Google會在Chrome做點手腳,讓它表現比較好是正常的。
影音上傳至YouTube後,會自動轉成各種版本的mp4以因應不同平台和player,
Chrome的最佳化是必然的...
samshu 寫:容我說清楚一點:
如果上傳HD檔案至YouTube 後,YouTube會轉高中低解析度,因應網路速度自動切換。
PC上看的會轉flash版和其他mp4版本,所以有時會秀出要裝flash才能看。
Adobe 在media stream方面頗強的。
但到了iPhone, iPad上,哈哈,Jobs 打死不支援flash,
所以YouTube到了Apple平台又得支援apple的H.264版本了, 當然要在Server端先預轉好了。
我在mac 上用safari看時,有的可以看,有的要求要flash才可看(我沒裝flash)。
遇上要flash時,就轉貼到Chrome上看,Chrome上我有掛Flash plug-in。
IE, Safari 不支援Google的推的Codec,那麼Google要推的codec就只能用在Chrome了。
所以是YouTube是先預轉好不同版本的影音檔,等著User用不同的平台去看了,
而且還有手機透過3G看的版本,免得檔案太大收看不順。
Higuma 寫:先把不同browser下載的影片做個檔案比對吧,
例如MD5 CRC check,我覺得也許根本檔案就有差異.
如果檔案一樣聽起來卻不同.........我會當作沒看到
yoman 寫:閒聊一下
我今天把E5300接上網路線 想試試看更新韌體是怎麼一回事
結果訊息顯示"更新檔案不適用於本機型"不讓我更新
把官網的更新擋放進USB碟改用USB碟更新 顯示"更新資料發生錯誤" 一樣不讓我更新
這任性的小東西真令人生氣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1 位訪客